凤阳小岗村
古之凤阳,久以封建统治,自然灾害频繁,世代农民勤劳辛苦,饥寒交迫。县境解放,民获新生,然温饱之愿,犹未实现。穷则思变,首推小岗村,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责任制,事实证明,旺盛不衰。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隶属小溪河镇,由小岗、大严两个自然庄组成,距京沪铁路5公里,省道307线13.5公里,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20余公里,现有108户人家,476人,劳动力18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0人,其中大学文化5人,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耕地4.85亩,其中承包耕地面积为1070亩。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即“大包干发源地的小岗自然庄或村民小组)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当时二十户人家个个当过队干部,“算盘响,换队长已成为这里特有的规律。到1977年底,小岗队社员已是一无所有,不论户大户小,户户外流;不论男人女人,只要能蹦跳的都讨过饭。 1978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93年,小岗自然村与另外一个自然庄大严村民组合并在一起成立为小岗村。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小岗村全面加强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小岗村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并全面实施了改水改厕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起了“大包干陈列室、村民图书阅览室、档案室、卫生室、有线广播电视、农民科技文化学校和一座完全小学。 小岗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与其他地方一样遭遇了难于致富的困境。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进入20世纪90年代,小岗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思索后,认识到“无工不富,并开始创办企业,先后招聘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能人进村办厂,并引来了几家外资企业,同时向外转移劳动力,共有70多名小岗年轻人走出小岗,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批年轻的小岗人不是外出乞讨,而是经商、办厂、学本领,做新一代“以工兴岗的好青年。小岗村的年轻一代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崛起。 大包干纪念馆馆内分为主展厅、多功能厅、附展厅、餐厅等。主展厅由《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组成,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其中部分珍贵图片和史料属首次公开。 大包干纪念馆已被列为全省和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感到欣喜的是,2003年12月21日,由小岗村、长江润发集团、滁州通力集团、滁州绿丰公司、张家港中兴房产联合投资的“小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 “口袋鼓起来一直是小岗人的梦想。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严俊昌曾感慨地说过:“我们是一步越过温饱线,25年未进富裕门。如今,得益于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小岗人,正生机勃发实施“三步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养殖业等一系列措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富裕。
关键字: 劳动力 大包干 小岗村 温饱线 纪念馆 自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