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大寨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应当将大寨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念相结合,用大寨精神开展新农村建设。把大寨精神和时代精神熔铸成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和改造自然的强大物质力量;用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生动展示新农村新一代人的思想境界;用大寨人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应对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勇于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用大寨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当前、当地的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现为大寨乡所属的大寨村),位居县城东南五公里的虎头山下,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目前全村140户,530人。大寨属于山西东部太行山区环境气候恶劣的区域,平均海拔1000米,自然条件原本很差,全村的耕地都挂在虎头山一侧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解放时,全村约800亩耕地,零零散散地分布成4700多块,每块的面积小得可怜。这些坡梁地缺边少堰,“三天无雨苗发黄,下点急雨地冲光。由于耕地面积小,又缺肥缺水,自然就十分贫瘠,产粮很少。
农业合作化以后,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大寨人在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经验,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凭着自己的毅力、执着和不等不靠、不屈不挠的精神,敢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在冬季农闲时,通过开山凿坡、从山下担土到石山上造田,修造梯田、在山顶上开辟蓄水池等辛勤的劳动,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生态恶劣、贫穷落后、靠天吃饭的自然状况。创造出伟大的成绩:从1953年到1962年,十年功夫,他们把200亩梁地大部分围起了一尺多高的地埂;400亩坡地修起了笔直如墙的石堰,变成了水平梯田;7条共14里长的山沟,治理成30尺一坝、20尺一埂的80亩好地;经过土地加工,使原来4700多块地连成了2900多块。在没有水浇、电力和机耕的条件下,粮食亩产量从1952年的237斤增加到1962年的774斤。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创造形成了以思想领先为原则;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大胆踏实的干劲;科学的态度和实干、苦干的作风;爱国家,爱集体的风格为基本内涵的“大寨精神。
关键字: 大寨人 大寨村 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