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内蒙古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北旅游 > 内蒙古旅游 > 内蒙古旅游游记

红色的兴安岭—鄂伦春6月篝火节游记

新疆旅行网  时间:09-28  来源:  作者:
出了家门5分钟,发给小猫的第一个短信是:被蚊子追着跑。 那蚊子一定是我家小猫派出来的,抗议我自己出去玩,便狠狠的咬了我一口。就这样带着家乡蚊子给我留下的一个超级大包,踏上了火车,向着内蒙进发。我是喜欢的出行的,无论远近、无论繁华城市还是荒芜之地,喜欢去看不同的风景,喜欢这种人在路上的况味,出行,真的可以使一切都不至于萎缩。 火车是晚上九点半的,开动后没多久列车员便提醒要关灯了,于是一通忙碌后便盖上被子睡觉。熄灯后,只有列车的铿锵声不绝于耳,而此时思维却最为活跃,想到了小时候坐火车,想到了上学的时候,想到了呼伦贝尔的森林和草原,想到我家里养的那只可爱的小猫此时也许正噘着小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看不清的面孔,从黑暗中浮来,像是凑成一圈篝火的聚会……半夜时常醒来,在黑暗中猜测着,现在是什么地方?正路过什么景色?不是很安静的车厢中,旅客们睡了,有的还在唧唧低语,有的还絮絮鼾声,昏暗的地灯亮着,我猜不到窗外飞驰而过的,是草原?是森林?抑或是高山… 清晨,第一眼醒来,往向窗外,刚好一个站牌正对着我面对的窗口,列车正停靠在大杨树站,我跟老求说: “到大杨树了,这儿很有名哎!” “怎么个有名” “我二姨年轻时候在这里工作过..” “你可愁死我了…” 到了大杨树,就距离加格达奇不远了,而到了加格达奇,阿里河就不远了,那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内蒙古鄂伦春。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打不尽。”这首《鄂伦春小唱》很多人从小就会哼唱,而后来,我更被他们在广阔的兴安岭、无边的林海中那原始纯粹的生产生活方式诱发了更大的兴趣。如其他原始部落人群的发展进化,鄂伦春人的生活也可用几样事物来描述: 第一是盐。在鄂伦春族的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是最初的人和野兽一样,全身覆盖着毛,没有膝盖骨,奔跑在荒野,后来人遇到了盐,利用了盐后,全身的毛开始褪去,生长出膝盖骨,变成了人。 其次是火。他们居住在森林、洞穴中,吃野菜蘑菇,吃兽物的生肉,后来火山爆发,火燃烧了树木,烧死了野兽,人吃到被火烧烤过的兽肉觉得很香,而且火让人感觉到温暖舒适。他们便收集火种,懂得利用火来煮熟生肉,驱兽取暖。一个鄂伦春的孩子在烤火,他的妈妈问:“是火对你亲热还是妈妈对你亲热?”孩子说“还是火最亲热”。火,使人脱离了动物。古代鄂伦春人非常敬仰和信奉火和火神。因为火对处于原始狩猎时代的人们而言,显得极其珍贵,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鄂伦春人认为火的主人是神,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灵。认为“火神”是女神,它的形象是一位老太婆。而传统上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各家都在“斜仁柱”内点燃篝火,举行敬火神仪式,供祭时,全家人首先向篝火烧香,并投进一块块兽肉洒上白酒,然后向篝火跪拜磕头,祈祷幸福。对火的崇敬,还表现在禁止向火上倒水,用刀叉火,也反对烧迸火星的木柴,以防止触怒火神。鄂伦春人的这种祭拜火神的民俗与其他北方狩猎民族有所区别,是他们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 第三是狩猎。原始鄂伦春人几乎一切的生产生活资料都出自于猎物身上,毛皮、肉、骨角被食用、制成衣物、弓箭、饰物……鄂伦春的孩子,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学习狩猎的经验和知识,因为只有掌握了各种野兽的习性,熟悉了山川河流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猎人,才算得上是鄂伦春人。鄂伦春有谚语说“男人不怕山高,女人不怕活细。”于是有了分工。大家共同狩猎,猎物以大锅饭的方式共同分配消费。传统的伦春人无论谁饿了,都可以到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家去取食,主人要很好的招待,双方都认为,这是饥饿者的权利。 第四是宗教。鄂伦春人信奉的是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对于无法解释的四季昼夜、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他们认为在这些事物上面附有神灵,他们崇拜自然,于是就有了太阳神、月神、风神、雨神、山神…在鄂伦春人看来,周围的世界,处处都有神灵在徘徊、在监督。几乎每一种宗教在人和神之间都有个中介,鄂伦春人的这种中介就是——萨满。关于萨满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很久以前看关于朝鲜族的一个传统文化介绍中提到,萨满教曾是广泛流传于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原始宗教。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里,也有关于萨满的介绍,还收藏有一件萨满衣。在鄂伦春,借由篝火节,我们也有幸看到了萨满法事,后面还会提到。 早上六点半,列车终于停靠在阿里河车站,我们下了火车,鄂伦春一望无际的晴天把因天气预报的阴雨天气带给我们的抑郁一扫而光,大兴安岭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谈谈的森林气息。车站小小的,因为每天只有一列往返列车经过,所以安静得很,空空荡荡。 阿里河镇是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城镇不大,建筑由一条南北向的大街为主向东西延伸。我们先去了靠近阿里河站的粮贸宾馆,进去一问,居然没有房间,不禁觉得有些奇怪,难道是因为篝火节导致游客蜂拥而至么?在不远处一家小店吃了早餐,每个人都对当地的方便筷子发出感叹,那筷子粗粗方方的,木质特别细腻,果然是森林地区,不过却也可惜得很。包子吃得不甚舒服,粥倒是喝得挺顺畅,用过早餐继续向前走,看到了网上提到的林业宾馆,进前一问,三人间每人20块,还算便宜,而且鄂伦春博物馆就位于对面,于是我们9人便扎营于此。向宾馆的服务员打听篝火节的会场,告知我们在东大桥南侧,而且拿出一份旗里下发的会要,一翻阅看到内容丰富得很,从早到晚节目不断。于是我们决定上午去嘎仙洞,下午去参加篝火节。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的拓跋焘森林公园内、在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因洞内发现了鲜卑石室而成为众多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前往嘎仙洞只能乘坐出租车,来回三四十元。出来宾馆后不时有出租车上前询问,我们分乘两辆驱车前往。汽车走了十几分钟,经过一段尘土飞扬的道路,开到了一处岩壁下,这岩壁高百余米,长约一公里,气势宏大、雄伟壮观、耸立在群山怀抱之中,在离地面约二十几米的半山腰中高悬着一个硕大的山洞,这就是被史书称为的“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 站在岩壁下的空地上,被夏日的阳光灼热着,仰望光影未及的洞口,有一种很难诉说的感觉。我不知为什么如此向往这茫茫的兴安,向往那无垠的森林和草原,曾到过香格里拉,也看过那圣洁的雪山,然那绝美的风景似乎总是离我那么遥远,如梦如幻。呼伦贝尔的草原、兴安岭的森林,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那么多年里,却一直是我心中的真切的远方。仰望那石壁上的洞口,鲜卑人的音容犹在,仿佛他们只是刚刚离开去附近的森林中采撷游玩…这兴安岭亿万年的石壁,是一个远古民族的根源,似乎也成了我这种向往的凝结。有人说大兴安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重重叠叠的山岭和覆蔽着这些山岭的丛密的原始森林,构成了天然的障蔽,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与世隔绝,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形成了他们独特传统而古老的生活方式。 登上石阶,来到洞口,向内望去,幽深而开朗。洞口左侧的石壁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是北魏皇帝拓拔焘派使臣祭祖时刻在洞内石壁上的祝文的拓本,旁边有一块几乎同样大小的石壁被围栏和铁箱紧锁,那里便是当时真正的壁刻,为防止破坏而被保护起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第三次来到嘎仙洞的时候,因一缕阳光的照射,才无意中发现了洞内西侧的石壁上北魏时期的石刻祝文。据考证这是北魏第三个皇帝太武帝拓拔焘于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派中书侍郎李敞来这里祭祀祖先时刻下的。祝文为汉字隶书,字形古朴苍劲。竖写十九行、共二百零一个字。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侵蚀,但大部分文字尚清晰可辨。祝文全文如下: “维太平真君四年,葵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立官中书侍郎李敞、傅雀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 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刃,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爪,时惟多。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荐于:皇之帝天、皇之后土。 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 尚飨! 东作帅使念凿。“ 鲜卑石室就是鲜卑族的祖庭,大约200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鲜卑族从这里南下,越过长城,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北魏王朝,历时148年。这篇祝文是以北魏皇帝的口吻来对他的祖先歌功颂德的,并祈求祖先保佑。嘎仙洞祝文刻制时间离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这比同时代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的开凿时间还早了十几年。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百多年里,特别弘扬佛教,留下了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北岳恒山悬空寺等多处文化古迹,为后来灿烂的隋唐文化创造了历史的前提。 看不到真迹,总是觉得有些遗憾,我就想为什么不用有机玻璃来罩上文字,外面辅以铁栏呢,用铁箱锁起来不见天日,保护几百年而不给后人看到又有什么用?虽然类似于此的石刻在中国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但是因为历史上这里处于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地,且这段文字标志了一段重要的历史,所以特别珍贵,因此,也是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 洞口不远处,有一个天然的石桌,不只是用餐还是祭祀的地方,再往洞内走,凉气习习,对应外面的炎热真是别有洞天,渐渐地,眼睛适应了黑暗,我们又向内部走了一段距离,岩壁上都是绿色的青苔,地面有些湿滑,再往里已经没有了一丝光线,什么也看不清了,于是便停止了向前探寻。后来据当地人说,嘎仙洞绵延数百米,据说尽头有另一出口,通向一条河流…… 我站在黑暗的一端从洞内向外望,几个同伴在外面强烈的阳光对比下,是一个个游动的剪影,看不到每个人的面孔,只听见他们说话,在这个硕大的空间中回响。极目以远的天际,微波不兴的森林和草原,一切都是这么简单地陈列着。简单,也许就是生活深处、真理深处的状态吧? 在嘎仙河边小憩后,回到阿里河镇,还未到午饭时间,大家一商量,去博物馆看看。鄂伦春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县级博物,位于阿里河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分设有鄂伦春民俗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50年成就展馆和鲜卑民族博物馆。我们进去后,在一个传统的撮罗子前正好有一个个子不高的女讲解员,长发细眼宽脸庞,神态温婉安然,身着民族服装,一眼看过去就与汉族人不太一样,上前一问,果真是鄂伦春族的女孩。在她轻声细语的带领讲解下,我们参观了鄂伦春族的分布、历史、社会文化与民俗。鄂伦春狩猎文化陈列厅,由“兴安猎神”、“攫取经济”、“传统工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五部分组成。其中“兴安猎神”介绍大兴安岭动物资源、鄂伦春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形象特征:厅内有一艘用桦木制作的船,这就是有鄂伦春“诺亚方舟”之称的桦皮船。桦皮船狭窄细长,两头尖,状似柳叶。船身长约四五米,宽0.8米左右。“攫取经济”介绍鄂伦春族以狩猎、采集、捕鱼为生的生活手段以及生产工具;“传统工艺”介绍鄂伦春族极具特色的桦皮、兽皮工艺品;如今这些传统的手工艺生制作出的工艺品在专门的店中出售给游人,价格不菲。“物质生活”介绍了鄂伦春族的衣、食、住、行;“精神生活”介绍了鄂伦春族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萨满神衣,黑龙江省博物馆里也有一件这样的衣服,但是远不及这件精致,这件神衣上面镶嵌着20面铜镜,下面有72个银铃,分成三排,据与我们一同参观的一个鄂伦春老奶奶讲,这代表二十四节气和三界。萨满是祖先及神灵的代表与化身,能与鬼神精灵沟通。 这位鄂伦春老奶奶年岁已高,但是精神矍铄,说话干净利落,她自诩“我就是万事通,我就是活字典..”我们这些参观者连同博物馆的讲解员们都不停地向她询问着关于鄂伦春民族传统的点点滴滴。当我们问及一些鄂伦春族传统宗教器物的时候,她轻蔑却带着惋惜地说:“留什么啊,文革时候都烧掉了,谁敢留啊..” 我们慨叹鄂伦春民族传统濒临消失,这位老奶奶平淡中说了一句“都是你们汉人害的..” 『都是你们汉人害的』。其实老奶奶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看出她的气愤,也许气愤在她的心中,也许她自知自己根本无力去挽回,也许经过了这么多年她已经没有了怨恨,我不知道,也许世界到后来就会走向天下大同,也许以后就没有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我们现在口口声声挽救各民族文化而却在无形中去同化着少数人,等到所有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却在博物馆里去观临两个相同人的不同过去,有何样的感触?有感触又如何呢?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乘坐小三轮摩的赶往东大桥篝火节会场,东大桥叫做“东风大桥”,位置也位于阿里河镇东,站在桥上向下望去,阿里河水由北向南穿桥而过,在桥的南侧一片开阔地上,望见气球彩幅,人头攒动,那里便是篝火节的现场。沿河滩走到会场,会场中央临时搭建的舞台前方正进行拔河比赛,人群中身着传统服装的鄂伦春人、蒙古人等少数民族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相机。环顾周围,卖工艺品的,卖冷饮的,卖点心的,还有许许多多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或单位或家庭组成一个个小组,在嬉戏休憩,等待着晚上乌兰牧骑的演出和点燃篝火。舞台后方是搭建的撮罗子——一种圆锥形的帐篷,要比蒙古包高出许多。“撮罗子”是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一种行则驮载,止则张架以居的原始住屋,传统的鄂伦春人们在住宿地点燃篝火,在烘干的地面上用30根木杆搭成圆锥形的房架,再围上围子。冬季住时的围子,用狍皮制作而成,夏天则用桦树皮做成,顶部留个烟道。“撮罗子”一般直径4米,高约2米,内部有围炉,一家人做饭、吃饭、睡觉都在“撮罗子”内进行。 场地中央,“穆昆达”(即鄂伦春的氏族长)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撒酒祭祀天地,颂唱祭文。他说:“尊贵的火神啊,你是我们鄂伦春人至高无上的保护神,是您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暖、光明和生命……”身穿猎装待发的鄂伦春青年吹起鹿哨,悠长而神秘的哨声回荡在山谷,欲引来成群的狍鹿。壮观的场面拉开了篝火节的序幕,同时也把人们的思绪牵回到幽幽山林中那游猎的民族。 黄昏时的阳光已不灼热,遥望阿里河镇四周,青山绵延,云如细沙在天边划出淡淡痕迹,微风习习。晚上七点多,人已经越来越多了,中央舞台上也开始了文艺表演。鄂伦春乌兰牧骑和来自呼伦贝尔以及黑龙江的演员们表演了合唱独唱舞蹈等,尤其那《鄂伦春小唱》《阿里河哟,母亲河》《鄂伦春的篝火节》等歌曲,更是给节日增添了亮点。晚上九点钟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又表演了鄂伦春的传统舞蹈熊舞以及表现鄂伦春人狩猎的舞蹈,大家都在翘首等待点传统的萨满祈福仪式和燃篝火。 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萨满是祖先及神灵的代表与化身,能与鬼神精灵沟通。萨满以面具、神冠、神衣、神裙、神鼓、神杖及各种偶像为通灵工具。中国北方各民族如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赫哲、朝鲜等在历史上都曾信仰过该教。面具曾被用于萨满跳神活动,信仰者相信面具具有神力,萨满跳神戴上面具,不仅可以避免妖魔的灵魂认出萨满的真面目,而且能借助面具的法力战胜妖魔。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掌握这一传统的人越来越少。回想起鄂伦春博物馆里的那位老奶奶带着不标准的口音说:“我们鄂伦春人就信它。嗯...我岁数大,脾气不太好..”对于象鄂伦春这样的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现代社会的族群来说,也许这种朴素的信仰才是维持她们民族传统延续的纽带,而击毁了这原始朴素的信仰,民族发展在物质上进步却在精神上出现了断层,导致他们的民族传统特性愈发脆弱了…… 全场寂静的时候,一位“萨满”出现在台上,用鄂伦春语大声颂词,祈福所有的人像青山一样健壮,像流水一样兴旺。在周遭黑暗的环境里,灯光和月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口中念念有词之余击鼓舞蹈,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游临在我们身边。台下,几户身着传统服饰的鄂伦春人围坐在小堆的篝火旁,重现着当年原始状态下的生活方式。随后,“萨满”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主篝火堆旁,在他面前是一个小小的火种,萨满念了一段祭文之后,旗里的要人便从这小火堆上引燃手中的火把,转身点燃了巨大的篝火,霎那间,热浪袭来,熊熊的篝火照亮了夜空,火星从木堆中升腾,在空中徘徊、飘挥、散去…… 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篝火也从轻腾大火转为木材燃烧时候发出的赤红烈焰,这时候大家都在几位鄂伦春大叔大婶的带领下,踏着音乐的节奏,围绕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欢乐的笑语声萦绕在阿里河的上空,曼妙的舞姿在火光中摇曳。红色的火光映红了茫茫兴安岭,映照着在这山峦叠抱中的每一个人,这个古老的祭火场景仿佛又把鄂伦春人带回了遥远的过去……[完]
关键字: 兴安岭 鄂伦春 阿里河
相关线路
相关游记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金驼酒店

    金驼酒店

    已有 235 人关注
    内蒙古国航大厦

    内蒙古国航大厦

    已有 223 人关注
    海神温泉大酒店

    海神温泉大酒店

    已有 352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冷氏特色海鲜烧烤

    服务态度好,环境也很好,装修不是

    意林哈博尔饼屋(

    这家的出品其实主要是以面包为主

    布衣侯粥道馆

    粥煮得不错,有点Q,品种也很多。但

    车仔港式茶餐厅(

    虽说叫车仔面,实际上没有车仔面卖
    内蒙古游记所有游记

    夏至 · 海拉尔

    夏日,呼伦贝尔是极美的,它将全年的

    公主湖草原上的故

    离开盘龙峡谷,我们去了美丽的公主

    巴丹吉林沙漠的凄

    沙漠从来都只与能了解它的人打交

    阅读盘龙峡谷也是

    距红山军马场三十公里外,乌兰布统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