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北京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北旅游 > 北京旅游 > 北京旅游游记

这里是北京

新疆旅行网  时间:08-21  来源:  作者:
北京,一个昔日少女的热爱,一个今日旅人的路过,我总避不开它。 对北京的热爱,大概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姐姐去北京带回的照片开始,几寸见方凝聚的风景开启了一个无限天地,从此,梦想的远方有了一个确切的名字,北京。 然而我没想到,第一次去北京是作为一个逃兵,姐夫在北京站“抓获”我,发了封言简意赅的电报给家里,差点在母亲的医院引起一场“黑炮事件”,电报的内容只有两个字:猫到。 整个暑假我郁郁寡欢地待在北京,为自己的前途所苦。每天下午早早出门,慢慢沿着北三环走到安贞桥,在桥上等姐夫。姐夫那时在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工作,天天坐着火车上下班,出了北京站,再倒一趟公车回来。他总在安贞桥附近下车,跟我在桥上会合,然后带我四处逛逛,一路说些笑话给我解闷。姐夫知道我不愿在家待着,他父母是我父亲的同学兼多年好友,作为一名离家出走的“叛徒”,在二老面前我坐立难安。那时北三环周围还“荒凉”得很,我长时间站在桥上无目的地眺望,脚蹬着护栏,把身体撑高,腰渐渐弯下,探出头去想寻找什么,然而桥下什么也没有,除了杂乱的建材和车辆飞驰的扬尘。 有一天,桥下突然运来了许多花盆,开始装饰一个花坛,我和姐夫兴致勃勃在桥上观望,阳光慢慢从炽烈收尽锋芒,变得温和,云彩的边缘被一笔笔涂成金红,这是记忆中永远的北京…… 后来我又多次去过北京,苦闷中分外清朗的理想气息不再,那个夏天所有的感觉,后来在一个作家的笔端被完美地描述出来——陈丹燕《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北京的树在夏天非常非常的绿,而且茂盛,天非常非常的蓝,蓝得使一个在南方多云天空下长大的女孩,在仰望它的时候,会生出想哭的感动。北京地上的野草,北京树丛里发亮的蜘蛛网,都有不能言说的美丽大自然的气味。它非常深地打动了那时的我,少年时代平静的心境,一旦被打动,就留下了永远的痕迹。 *大自然的沉着、寂静、宽厚和直率,会给在都市长大的女孩子终身的教益和归宿感。 *我非常爱北方,爱北方自然中显示的大气和豪迈。那里夏天的野草简直是汪洋般的,那里的树叶,简直是怒放的,没有婉约,没有顾忌,就像一个女孩心里模糊而强烈地渴望着的那样。在那许多的坦诚和生机之中,又有一种温柔,那感觉就象我身后的阳光射透半面的细长柏树,那温柔真是美不胜收。 *走在北京的街上,看那街道,人和房屋,你会突然有一种走在历史中的恍惚。北京常常使人感到尊严。在北海或者景山公园的山顶,能看到皇城笔直的甬道,大片的黄琉璃瓦屋顶,阳光像明亮的雾一样弥散在那中间,使人想到中国的历史,那样的尊贵,那样的耻辱,那样的令人心痛。在那时候,或许可以体会到一种爱,会很心酸,很疼,而不是甜蜜的。摘了这么多,记忆深处的北京仿佛仍旧无法触及,它停留在时光的某处,离我越来越远。每次重回北京,我象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不,去年连“导游”都用上啦,寂静的白桦林亲自带队,率领我和两辆自行车,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浩浩荡荡举行了一次“胡同一日游”活动。照片今天才整理出来,恰逢少言同学(就是我博客链接里那位“喝红酒的狼”)进京一周年——跟徽班进京一百周年似的——一并纪念:) . 就从十九年前我“逃亡”的终点——北京站开始我们的漫游吧。 我是个无可救药的路盲,就知道跟在林子后面瞎转,首先我们来到了箭杆胡同。 原来他的目的是要我“瞻仰”一下陈独秀故居。 所谓历史的距离就是这样:他们在前面,我们在后面;往事在门里面,我们在门外面。 特别喜欢拍这些胡同铭牌,每一个名字,都那么美。 . 林子教育我,要拍些人物进去,画面才会“活”,正好这位大姐“闯”进我的画面,带来一股爽朗生气,画面果真“活”了! 树木繁盛的胡同小院,是梦想的诗意栖居。阳光抚摸着皮肤,会幸福地起鸡皮疙瘩。 一门之隔,世界仿佛沉静下来,有了安详的气度。 两位“骑士”,狭路相逢。 “我爱我家,我爱北京”,多有“主人翁责任感”的标语。 . 就是这朱门深锁的家。 就是这平常生计细水流长的家。 怎么转着转着又转回了王府井大街,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是我最喜欢的书店之一,多年前老版邱吉尔二战回忆录就是在这儿遇到的。它和前面一站的三联书店,构成我在北京一条“经典购书路线”。 还有隔壁的首都剧场,这么多年来来往往,戏没看几场,但橱窗里的演出介绍,每每流连,脑海里浮现出舞台上幕布拉开的景象。 . 史铁生说的“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又卷土重来,成为“新北京新奥运”面子工程的一部分。 胡同里的中学也气势不凡,林子帮我在校门口拍了张照,揶揄我说:“装得跟你的母校似的!” “真想寄一片雪花给你/即使融化了也浸透在信里/鸟儿飞来了又飞去/天空中没留下一点点痕迹/心和心相碰了,虽然看不见/却象长进树里的年轮/抹也抹不去……” “走过这里的人,都染上无名的相思。”(舒婷) 林子说路边这种石墩都是“仿旧”的玩意儿。为什么我们追求“新”,又回过头来缅怀“旧”? . 因为“新”是一条捷径,“旧”却需要岁月之手慢慢雕琢。 我们没有了“旧”,只有“仿旧”,注视着我们崭新的生活。 四合小院总使人感觉时光停滞。 又使人感觉时间紧迫:最后的安详,来日无多。 石兽既属于古代又屹立于现代,好似阳光和阴影的两面。 林子:为支持北京奥运,早该贴的照片拖到现在,也算“应景”。 楼上的诸位朋友,谢谢支持,就不一一回复了。大家去北京,自己逛胡同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令人遗憾的是,这是“正在消逝的风景”。当然,住胡同有许多不便,与现代生活方式相悖,也是不争的事实,后面我还会贴些胡同改造的照片,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改造,而不是粗暴地通通推倒,否则,将来的家园,该多么千篇一律、无趣乏味。 悠悠见南山:没办法,被新上任的版主逼的:) 漫步、如易:真高兴你们在! 老山:原来你又“飘”回丽江了,没说的,一定去找你们喝茶哈! 正在创作的林子和林子创作的作品:) “此巷不通行”,可看我的架式,准备一意孤行。 镜头对准这扇门时,我的心里闪过一丝“猎奇”的羞愧。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吧,至少一段。属于“流水东巷的这个,该怎样抒写? ... 东四六条西口,清代光绪年间大学士崇礼的住宅(老实交代,这是网上查阅才知道的,路过的时候却一肚子疑问:崇礼?何许人也?网络一刹那把我们都变成了“专家”,反过来想,又有多少所谓的专家其实是只“纸老虎”)。 北京,一个昔日少女的热爱,一个今日旅人的路过,我总避不开它。 对北京的热爱,大概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姐姐去北京带回的照片开始,几寸见方凝聚的风景开启了一个无限天地,从此,梦想的远方有了一个确切的名字,北京。 然而我没想到,第一次去北京是作为一个逃兵,姐夫在北京站“抓获”我,发了封言简意赅的电报给家里,差点在母亲的医院引起一场“黑炮事件”,电报的内容只有两个字:猫到。 整个暑假我郁郁寡欢地待在北京,为自己的前途所苦。每天下午早早出门,慢慢沿着北三环走到安贞桥,在桥上等姐夫。姐夫那时在铁路局丰台机务段工作,天天坐着火车上下班,出了北京站,再倒一趟公车回来。他总在安贞桥附近下车,跟我在桥上会合,然后带我四处逛逛,一路说些笑话给我解闷。姐夫知道我不愿在家待着,他父母是我父亲的同学兼多年好友,作为一名离家出走的“叛徒”,在二老面前我坐立难安。那时北三环周围还“荒凉”得很,我长时间站在桥上无目的地眺望,脚蹬着护栏,把身体撑高,腰渐渐弯下,探出头去想寻找什么,然而桥下什么也没有,除了杂乱的建材和车辆飞驰的扬尘。 有一天,桥下突然运来了许多花盆,开始装饰一个花坛,我和姐夫兴致勃勃在桥上观望,阳光慢慢从炽烈收尽锋芒,变得温和,云彩的边缘被一笔笔涂成金红,这是记忆中永远的北京…… 后来我又多次去过北京,苦闷中分外清朗的理想气息不再,那个夏天所有的感觉,后来在一个作家的笔端被完美地描述出来——陈丹燕《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北京的树在夏天非常非常的绿,而且茂盛,天非常非常的蓝,蓝得使一个在南方多云天空下长大的女孩,在仰望它的时候,会生出想哭的感动。北京地上的野草,北京树丛里发亮的蜘蛛网,都有不能言说的美丽大自然的气味。它非常深地打动了那时的我,少年时代平静的心境,一旦被打动,就留下了永远的痕迹。 *大自然的沉着、寂静、宽厚和直率,会给在都市长大的女孩子终身的教益和归宿感。 *我非常爱北方,爱北方自然中显示的大气和豪迈。那里夏天的野草简直是汪洋般的,那里的树叶,简直是怒放的,没有婉约,没有顾忌,就像一个女孩心里模糊而强烈地渴望着的那样。在那许多的坦诚和生机之中,又有一种温柔,那感觉就象我身后的阳光射透半面的细长柏树,那温柔真是美不胜收。 *走在北京的街上,看那街道,人和房屋,你会突然有一种走在历史中的恍惚。北京常常使人感到尊严。在北海或者景山公园的山顶,能看到皇城笔直的甬道,大片的黄琉璃瓦屋顶,阳光像明亮的雾一样弥散在那中间,使人想到中国的历史,那样的尊贵,那样的耻辱,那样的令人心痛。在那时候,或许可以体会到一种爱,会很心酸,很疼,而不是甜蜜的。摘了这么多,记忆深处的北京仿佛仍旧无法触及,它停留在时光的某处,离我越来越远。每次重回北京,我象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不,去年连“导游”都用上啦,寂静的白桦林亲自带队,率领我和两辆自行车,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浩浩荡荡举行了一次“胡同一日游”活动。照片今天才整理出来,恰逢少言同学(就是我博客链接里那位“喝红酒的狼”)进京一周年——跟徽班进京一百周年似的——一并纪念:) . 就从十九年前我“逃亡”的终点——北京站开始我们的漫游吧。 我是个无可救药的路盲,就知道跟在林子后面瞎转,首先我们来到了箭杆胡同。 原来他的目的是要我“瞻仰”一下陈独秀故居。 所谓历史的距离就是这样:他们在前面,我们在后面;往事在门里面,我们在门外面。 特别喜欢拍这些胡同铭牌,每一个名字,都那么美。 . 林子教育我,要拍些人物进去,画面才会“活”,正好这位大姐“闯”进我的画面,带来一股爽朗生气,画面果真“活”了! 树木繁盛的胡同小院,是梦想的诗意栖居。阳光抚摸着皮肤,会幸福地起鸡皮疙瘩。 一门之隔,世界仿佛沉静下来,有了安详的气度。 两位“骑士”,狭路相逢。 “我爱我家,我爱北京”,多有“主人翁责任感”的标语。 . 就是这朱门深锁的家。 就是这平常生计细水流长的家。 怎么转着转着又转回了王府井大街,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是我最喜欢的书店之一,多年前老版邱吉尔二战回忆录就是在这儿遇到的。它和前面一站的三联书店,构成我在北京一条“经典购书路线”。 还有隔壁的首都剧场,这么多年来来往往,戏没看几场,但橱窗里的演出介绍,每每流连,脑海里浮现出舞台上幕布拉开的景象。 . 史铁生说的“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又卷土重来,成为“新北京新奥运”面子工程的一部分。 胡同里的中学也气势不凡,林子帮我在校门口拍了张照,揶揄我说:“装得跟你的母校似的!” “真想寄一片雪花给你/即使融化了也浸透在信里/鸟儿飞来了又飞去/天空中没留下一点点痕迹/心和心相碰了,虽然看不见/却象长进树里的年轮/抹也抹不去……” “走过这里的人,都染上无名的相思。”(舒婷) 林子说路边这种石墩都是“仿旧”的玩意儿。为什么我们追求“新”,又回过头来缅怀“旧”? . 因为“新”是一条捷径,“旧”却需要岁月之手慢慢雕琢。 我们没有了“旧”,只有“仿旧”,注视着我们崭新的生活。 四合小院总使人感觉时光停滞。 又使人感觉时间紧迫:最后的安详,来日无多。 石兽既属于古代又屹立于现代,好似阳光和阴影的两面。 林子:为支持北京奥运,早该贴的照片拖到现在,也算“应景”。 楼上的诸位朋友,谢谢支持,就不一一回复了。大家去北京,自己逛胡同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令人遗憾的是,这是“正在消逝的风景”。当然,住胡同有许多不便,与现代生活方式相悖,也是不争的事实,后面我还会贴些胡同改造的照片,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改造,而不是粗暴地通通推倒,否则,将来的家园,该多么千篇一律、无趣乏味。 悠悠见南山:没办法,被新上任的版主逼的:) 漫步、如易:真高兴你们在! 老山:原来你又“飘”回丽江了,没说的,一定去找你们喝茶哈! 正在创作的林子和林子创作的作品:) “此巷不通行”,可看我的架式,准备一意孤行。 镜头对准这扇门时,我的心里闪过一丝“猎奇”的羞愧。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吧,至少一段。属于“流水东巷的这个,该怎样抒写? ... 东四六条西口,清代光绪年间大学士崇礼的住宅(老实交代,这是网上查阅才知道的,路过的时候却一肚子疑问:崇礼?何许人也?网络一刹那把我们都变成了“专家”,反过来想,又有多少所谓的专家其实是只“纸老虎”)。 多年前看陈丹燕的书,形容日本游客大批涌入欧洲,就知道端着相机对准风景名胜一通乱“射”,多年后我也端着一架相机煞有介事,变成一位庸俗游客。 我镜头瞄准的事物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没准儿一个个在心里嘀咕:“瞧这傻妞,劲头还挺足,就是水平臭!” 小巷深深深几许…… ... 转眼来到了平安大街,三·一八惨案的发生地。历史的荣耀和伤痛,都在一个城市的肚子里装着,寻找一个就会遭逢另一个。 中式门环的抽象美,不禁让我想起西式门把的形象美,走向不同的文化没有高下之分,同样令人赞叹。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面对当年的段祺瑞政府大楼,我的心中涌起此句。 ... 旧时王谢堂前燕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旧时王谢门前墩,还忠实地守候着…… 如今它们唯一能守候的,就是岁月。 假若没有树的陪伴,屋顶将多么寂寞。 林子咋这么喜欢这些石狮子呢? 平安大街是重要的东西通衢,公车路线之多,竟需动用这样的“阵仗”维持秩序,我这个乡巴佬,又开了一次眼界。 ... 现而今哪儿都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传统的理解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简单粗暴”?也许,正是从我们没心没肺抛弃它开始。 这是当天林子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张,无疑,他又“深情凝视”所拍事物来着,不知这红灯笼有没有爱上他:) 中戏实验剧场,多年前,我还带着咱家咪咪来考过小演员呢。 从这里就算进入胡同“发展”的样板区域“南锣鼓巷”了,是幸运还是不幸,不管你旅行到哪里,如今都有这么一条“民俗兼小资”的街道等着你,去发变调的思古悠情,寻商业的另类错觉。 ... 这样的地方,怎么说还是卧点虎藏点龙。比如这小小的书屋,店主一边看店,一边喜欢在日历纸上画些民俗风情自娱自乐,照片上这幅,就是我走进店里时,他刚刚完成的。 蓑衣胡同 不好意思,因为我所在的地方最近上天涯很不容易,所以图片只发了一小部分,后面会慢慢补全:) 谢谢空游帮我回答了问题,迷茫之欣,下次去前门一带转转吧,可能还会找到点“八大胡同”的遗迹。 猪猪咪咪和兔兔:后海一带,已经是座巨大而虚幻的电影布景啦。我们总是这样,拆真的造假的,舍旧的追新的,在“伪”民俗里兀自沉醉。 小拳头硬硬的:武汉没去过,对你的经典购书路线很向往啊! 赛浪杼海:“走过这里的人,都染上无名的相思。” ... 敢情著名的“过客”t恤的“原产地”就在这儿呀——“我们要和没钱旅行和没时间旅行的错误思想做长期的斗争!” 几个月后,《城市画报》出了一期“南锣鼓巷”专辑,沙漏咖啡,这么小资的地方,岂能没有专章介绍。 这家印度餐厅据说很“势利”,对国人冷脸对洋人热情,可我也没进去亲自验证过。还有比这更容易的吗——一次偶然的个人经验成为谣言“荼毒”深远。 林子不但热心给我介绍胡同民居的特色之一:门墩,还热情鼓励我跟门墩们多做近距离“亲热”,增强感性认识。这不,在他的“设计”下,这俩门墩算是遭了秧,被我当成鞍马练!幸好没被“小脚侦缉队”给逮着,否则判我个“破坏文物罪”,也不冤枉。 文宇奶酪店,是林子的隆重推荐,市面上的梅园连锁,总入不了他的法眼,光顾过文宇奶酪店,不得不承认,林子这家伙有时候固执得还挺有道理。光顾这家店的必要性还在于:饱口福的同时还能大饱眼福。斜对面就是俊男靓女云集的中戏,小小的店面真真“春色无边”,我看得眼睛都直了,真不明白身边的林子怎能坐怀不乱! 价目表(我这算不算公然窃取人家的“商业机密”呀?) 最简单的最经典。虽然我也很喜欢再点上一份双皮奶,但林子说得对,最好吃最值得惦记的,就是这雪白水嫩的,一碗奶酪。 到达茅盾故居时,天色已晚,改日请早吧您哪(音nei)! 整个南锣鼓巷已成为一具标本、一个舞台,真实的生活退至“圈外”,但它们依然顽固地存在。 骑着骑着,怎么就到后海了,我的脑子乱成一团,连张象样的路线图都画不出来。 后海金淀桥,都成剪影了,还不赶紧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冒充一回美女:) 这是更大的标本,更大的舞台,所有的古老都被抽干骨血,放上粉饰的流水线。烟袋斜街,就是最新下线的一件“产品”。 追究个性的结果却失去了个性,以“发展”为名的欲望膨胀过程如此反讽。在丽江、在大理、在昆明、在凤凰……在一切风花雪月的集散地,“个性”小店越来越多,它们面貌相似,气质雷同,所售商品如出一辙。直接的后果是,大街上,“个性美女”越来越多。 小石碑胡同,平实谦逊的名字。 大杨家胡同,跟小石碑胡同好“登对”。 恭王府也“下班”了(估计它就是“上班”我也进不去)。 辅仁大学旧址如今成了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 梅兰芳纪念馆是我们吃的最后一个“闭门羹”。 反正都到了护国寺街了,林子说,干脆吃饭去吧。墙上这“新星舞厅”四字残存着八十年代气息,惹人遐想。 为当好我这“一人袖珍团”的导游,林子同学事先还是很“谋划”了一番的,他带我来的可不是一般的小吃店,而是历史悠久赫赫有名的护国寺小吃店——不但是小林子、小小林子放学后常常流连的地方,还是张国荣拍《霸王别姬》的时候常常光顾的地方。 墙上橱窗里挂的老北京民俗玩偶正演出“静态”的《茶馆》。 店内生意兴隆,以北京本地人居多,就“好”这口,没辙! 我咋就爱“刺探”人家的商业秘密?! 我们要了豆汁、面茶、蜜三刀、焦圈、豌豆黄等一系列食品,这时候,空游无依下了班也来跟我们会合。林子还怕我喝不惯豆汁味儿,我不觉得特别难喝也不觉得怎么好喝,最后,全被空游同学消灭了! .. 夜晚的故宫角楼,象天上宫阙。

关键字: 北三环 北京站 南锣鼓巷 大自然
相关线路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前门建国饭店

前门建国饭店

已有 323 人关注
首都大酒店

首都大酒店

已有 188 人关注
东方君悦大酒店

东方君悦大酒店

已有 232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官也街澳门火锅

无论这林林总总的花样美食如何的

听蝉轩花园美食吧

八百年帝都始于元朝,听蝉轩Secret

便宜坊烤鸭店(安华

中华老字号便宜坊烤鸭店史建于明

十全舫之明珠海鲜

明珠海鲜加工档位于南三环赵公口
北京游记所有游记

独品老北京炙子烤

寒冷的冬天里,如果吃了暖呼呼的食

【闯京城】汽车博

今年国庆前才刚开放,就已经超过上

三天两夜,北京-大

从北京到大连,和honey还有另外两

北京,从零开始

北京,春夏之交,风和日丽,适于游荡从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