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是棵常青藤
周末晚上,坐在金源时代购物中心5楼一家叫“千味久品”的日式餐馆里,要了一份香辣炒面。店里只有7成客,可因为这款面要先煮后炒,所以还是上得很慢。好在有杂志看,头一次来时,是服务生给我把杂志和大麦茶端上桌来,以后再来时,端上来的就只有茶了,杂志要到门口的架子上去自取,并且,面也变成了翻倍的价钱——服务生说我第一次享用的是特价,目前优惠活动早已截止。我读的是一份叫《中关村》的刊物,封面有一道大标题叫“蓝色潘石屹”,把些本与颜色无关的东西用颜色来形容好象是一种时尚,就象潘石屹也是一种尚一样。前些时候路过东三环,见这位满面堆笑的潘先生站在路旁的巨幅广告牌上,房地产商作广告模特,倒真是开了先例,潘先生是位喜欢开先例的人。前卫的东西大都是供人娱乐的,各行各业里最火爆的人物最终都会归进娱乐圈,就像各行各业的钱最终都会投向房地产一样。那篇蓝色的文章被我最先找来读,文中说蓝色是海洋文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是黄色的,现在应该减少黄色而增加蓝色。话说得虽绕倒也不难明白,扫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观念早就深入国人之心。文中还谈到了他那片“长城脚下的公社”,看了文章才知道,那片楼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已是10倍于国内,被业内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饭店,潘夫人也因此获了个国际奖,那里每栋别墅的平均租金是1000美元一晚。杂志是去年底的,所以文中记者向潘先生打听李湘是不是想要在“公社”举办婚礼,潘先生说不确定,因为那里的房子已经订得很满了。我看到杂志时已经是2005年的1月,李湘早已在嘉里中心酒店完成了钻石婚礼,杨振宁在广东迎娶了翁帆小姐,还有,印度洋海啸了。我去过两次潘先生的那座举世闻名的“公社”,可惜都不是好季节,寒风凛冽,冰天雪地。那种季节去八达岭有点儿不可思议,但因为有公社并且不用花1000美金,所以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公司的大轿车从陵园旁的路口下了高速,转入一条普通公路,过水关长城后再往前进山。水关长城听说近年总是充当八达岭长城的替身,是北京一些不法导游用来欺骗外地游客的地方。水关只是个地名,没有水,只有长城和山。“公社”在没盖成的时候曾被叫作过“亚洲建筑师走廊”,散落在山谷里的一栋栋别墅都是由不同国家的知名建筑师设计的,风格各异。这里的房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别墅,有景观,有独特的外型,还有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丰富的内部空间。相比而言,北京郊外大批建造的那些所谓“别墅区”,不过是普通的独栋或连排住宅。一种工业产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区别,就是这样。钱看来不是那么好省的,1000块呆一天,合1小时300多元人民币,我在那儿呆了两个多小时,也就7、800元就已经感觉到占这份儿便宜太难。一进去要先站在会所大厅里听训话,被告之不得拍照,否则就是侵犯开发商对建筑拥有的版权,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个三、两栋,大量人流的涌进使别墅面目全非,感觉像是在游览苏州园林时跟旅游团。“公社”的确不是一个适合多人聚集的场所,即使会所里也没有足够的公共洗手间。会所的大厅倒是不小,台面上摆放着潘石屹公司出的一种叫《soho小报》的刊物,印制得相当精美。这份小册子不知为什么我每期都能收到,上边的文章都是些名人写的,都很有思想,让人很不容易有兴趣和耐心读完。读思想类的文章最累,读信息类的最轻松,要是写文章的话则正好相反。看到“公社”就会明白确实有一些人活得和我们不一样,北京有不同的圈子,互相看不见。只有在刮着西北风的大冬天里,在人去楼空的时节,才能够看到一个空空荡荡的“公社”,看到另一个圈子的活动痕迹。蓝色的老潘读毕,我的久品炒面也上来了,面是用绿豆芽和切成细丝的猪肉、青椒炒成的,配上一碗味噌酱汤,放在一只方形的黑托盘里送上来。这里的桌子、椅子也是黑色的,横平竖直,样式古拙。我一边吃面一边看墙上的日本壁画,那柔美的长线条,很漂亮。金源mall的5层全是餐厅,一个“亚洲厨师的走廊”,这里不会变成公社吧?我可不想吃食堂。
关键字: 北京 建筑师 服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