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头文物径
龙跃头文物径位於新界粉岭联和墟东北面。龙跃头因邻近龙跃岭山而命名,而龙跃头文物径覆盖了於14世纪建立的五条围村和六条村落。五条围村分别是老围、麻笏围、永宁围、东阁围和觐龙围;六条村落包括笏村、永宁村、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觐龙村。 历史背景:据说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邓氏宗族,早在14世纪已在龙跃头的觐龙围建村,并经过历代邓氏族人大兴土木,建城门、围墙,龙跃头一带俨然邓氏宗族的领土,成为当年新界一个开展得最见规模的氏族围村之一。 特色:现时所见,龙跃头内一些传统的建物,如松岭邓公祠、善述书室、天后宫,以及当年兴建的围墙、围门等,都得到妥善保存,游人可在此缅怀昔日围村的风貌。 至於龙跃头文物径内,共有五项政府法定古迹:-觐龙围门楼-觐龙围围墙及更楼-麻笏围门楼-老围门楼及围墙及-松岭邓公祠 这些法定古迹得到特区政府及香港赛马会资助,聘请专家进行缮修工作;并於早上9:00至下午5:00开放,予公众人士参观。但文物径沿线部分历史建并不对外开放,敬请留意。龙跃头村的乡亲父老现时仍按传统习俗,於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进行点灯仪式及举行盆菜宴,另每10年举行一次太平清醮。 龙跃头文物径内五项政府法定古迹 觐龙围门楼:觐龙围又名新围,是粉岭龙跃头11条邓姓村落之一。据说邓氏宗族在14世纪时已在此建村,但围墙很可能於1744年才兴建,因围村门楼的石额刻有「觐龙乾隆甲子岁」字样,而乾隆甲子即1744年。觐龙围四面有砖墙环绕,围内布局基本依旧,为龙跃头保存最完好的围村。围村门楼於1988年获列为法定古迹,并已修复完好。 觐龙围围墙及更楼:觐龙围门楼获列为法定古迹後数年,围墙及四角更楼又列为古迹。当时围墙及更楼部分已倒塌,修缮工程由政府资助,於1995年完成。 麻笏围门楼:麻笏围於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由邓氏族人所建,是龙跃头着名的五围六村之一,龙跃头邓族由锦田邓族分支而来,据邓族族谱记载,龙跃头先祖乃南宋皇姑的长子,因此皇姑的神位仍供奉於龙跃头主祠松岭邓公祠内。原本麻笏围四周均建有砖墙,四角则建有更楼,但现时大部分围墙及四座更楼已遭拆卸,只留下这幢极具历史价值之门楼。门楼上刻有「郁葱」字样,寓意春葱生长茂盛之地。门楼於1994年获列为法定古迹,由政府斥资重修。 老围门楼及围墙:老围是五围中最早建立的围村。老围四周有围墙,原先的围门是北向,但由於风水理由,围门给改建为东向。老围虽曾经历多次改建,但原本的围墙结构和围村布局仍保存得颇为完整。老围部分围墙於1991年由政府拨款维修。老围门楼及围墙於1997年1月获列为法定古迹,1998年在古物古迹办事处及建署古迹复修组监督下,展开全面的修复工程,并於翌年竣工。 松岭邓公祠:位於粉岭龙山西北面山麓的松岭邓公祠,是本港最重要及规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该祠堂约於1525年为纪念开基祖邓松岭公(1302至1387年)而建,乃龙跃头族的宗祠。建物内外均饰有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精致木刻、彩塑、陶塑及壁画,充份展现了昔日工匠的精湛技艺。松岭邓公祠的全面修复工程得政府及香港赛马会拨款资助,於1991年展开。工程在古物古迹办事处及建署古迹复修组监督下,於1992年中完成。祠堂於1997年获列为法定古迹。 文物径参观路线:小坑村rarr;新围rarr;#善述书室rarr;永宁围rarr;永宁村rarr;东阁围rarr;松岭邓公祠rarr;天后宫rarr;老围rarr;麻笏围rarr;#石卢rarr;#崇谦堂rarr;挡煞碑石 #此乃私人产业,并不对外开放。
关键字: 办事处 天后宫 条围村 此建村 永宁村 赛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