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印迹(2)——知性的台北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非去不可的。 搭捷运到士林站,然后出来换公共汽车去故宫博物院。司机好心的提醒我到站,问我是哪里人,并祝我玩的开心。心情大佳。我想,在上海,一千个司机中也等不到一句这样温情的对异乡人的祝福吧。 故宫博物院在车站对面,一望见它的建筑,我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它位于高处,青瓦红檐,黄墙白垣,掩映在群山绿树怀抱之中。我喜欢它的位置甚于北京的故宫,也许是嫌北京皇城跟门口太市井化了吧,觉得此地倒更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气势。可惜的是,这里的确建筑簇新一片,太过光鲜,抹走了不少历史的痕迹。 走上台阶,博物院门前是一大片空地,一块大理石的牌坊,上书孙文的题词“天下为公”,后面是一个小小的绿树林,门口左右对称的放着一对华表和石狮。今天的天气略有些阴沉,可是这里位于双溪郊区,空气湿润而且清新,带着些微湿的雨意,周围墨绿色的树叶让人感觉新鲜欲滴。此时此刻,这里的一切有种我心仪许久的台湾式的“阴柔”美。 我几乎是连奔带跑的冲到了售票处,还是学生票,喜上加喜。 早就听说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历史文物较北京故宫的更为珍贵。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历代的珍宝就一直收藏在紫禁城内。直至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党将部分最珍贵的文物迁往台湾。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玩,玉器和字画总数超过60万余件,件件都是价值连城,因为数量众多,故宫博物院会定期更新馆中展品。我去的时候,正值博物院部分展区扩建,尽管如此,我所见到的展品已经让人啧啧称叹了。 顺着路标,我先去了展区一。 1楼是个纪念品商店,店外的橱窗中陈列有文徵明,沈周,米芾等的书画作品。看见一幅清朝郎世宁的“百骏图”,觉得洋人比较注重写实,自己还是更喜欢徐悲鸿的大气,写意,奔放的笔法。 2楼有佛经佛书的珍品展馆。这里展出的有“金刚经”“华严经”和“观音经”。最出名的当然是“金刚经”,全名是“金刚般若菠罗蜜经”。金刚在梵文中意为“锐利,摧毁一切”,般若则指“智慧,摧毁愚昧”。我国常见的经文有汉文,藏文和满文。它的装潢通常是梵夹装,每函附有两块朱漆烫金的外护经板,两块彩绘织绣的内护经板,并串以黄绫细经绳。这里展出的“金刚经”版本是明周文斋集篆写本,是一套黑底金漆,笔法娟秀的小楷体书。 观音一向是中国民众比较熟悉的佛经人物。梵文为aralokitesvara,可译为观世音,世音,观自在等,是大乘佛教中的十地菩萨。观音的信仰起源于印度,现分为显教,密教和中国化。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是显教类型的观音,我们熟悉的千手观音造型则属于密教,自然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就是中国化的观音形象了,它有32种化身和33种面相。观音变经又称佛经变相,说的就是他的几种化身造型。展品中的画卷书写精美娟秀,黑底烫金显的富贵祥和,人物刻画细腻流畅,神态安详自如,衣饰纹理似行云流水,看的令人叹为观止。发现橱窗里有一尊日本的观音青铜像,是以骑在孔雀上的造型出现的。 对面的一个展馆陈列的是名人捐赠的珍品。其中有幅蒋傅聪先生捐的“张大千自画像”,看大师廖廖数笔,人物神韵跃然纸上,佩服之极。 一直心仪中国画的简略布局,虽用笔不多,可是将大自然的宁静和人物的淡雅情调结合的天衣无缝,整幅作品气韵古朴,意境深远。所以大为欣赏苏州吴派文人们的书画作品,但对清朝年间那些以“怪,奇”取胜的扬州上海画风不甚有兴趣。 看到一幅晋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时,忽然想到了金镛笔下,令狐冲和向问天去西湖找任我行的那段情节来。作者想必也是个中的爱好者吧。 3楼有青铜作品的展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由于熔点低,硬度高,浇铸造型时气泡少,流动性好,所以是制造兵器,工具和容器的主要材料。这里有许多殷墟商周和战国时期出土的珍品,非常有历史价值。 相比较青铜作品带给人的沉重的历史感,另一个展区陈列的明清雕刻作品,就让人轻松许多,文房用具,装饰摆件,更具生活气息。作品材料大多选用黄杨,茴香和迦楠之类的木制,或者是犀牛角,梅花竹菊等花卉图案的笔筒,臂搁,镇尺,水盛,扇骨,花瓶和木盒等,造型或典雅或诙谐,工艺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此外还展出有宫廷用印章,西洋钟表,摆件和装饰品,如玉簪,耳环,指甲套,手镯等等,还有那些令人不可思议的鼻烟壶精品。看到它们的巧夺天工,不禁想起小时候从收音机里听到的那本叫“鼻烟壶”的长篇小说来。 来到第二展区。终于见到了闻名遐尔的二件玉制极品—— “红烧肉”和“翠玉白菜”。“红烧肉”是由工匠先在玉石表面钻孔,一是可以营造出肉皮表面的毛孔效果,二是便于将染色灌入到玉石内里,由深至浅,产生五花肉几层肉质的感觉。如果说“红烧肉”还有些许人工痕迹的话,那么“翠玉白菜”就完全出自天然,据说这是当年瑾妃的嫁妆之一,白菜喻为人品的纯洁,叶尖那只惟妙惟肖的昆虫意指多子多孙。整件作品色泽自然淡雅,难得是工匠依据玉石的色泽发挥自己充分的想象力,创作出这么一件生动的作品来。 不过说到我自己最喜欢的,当属称为“核船舟赋”的极品,小小一枚橄榄核,雕成一叶扁舟造型,船上舱门开处,竟可以发现有8个人之多,文士,书童,船家,神情自如,面貌清晰可辩。船底还刻有“后赤壁赋”。传说此件精品出自清朝年间广东人陈祖章之手。对着放大镜看可许久,觉得自己应该回家再好好看看中学课本中那篇“核船舟赋”。 精品馆对面是佛教雕刻作品展区。现在说起佛教,会很自然想到中国。其实佛教是由释迦牟尼(565-486 bc)创建于北印度恒河平原,历经上座部,大乘和金刚乘阶段,随后再由阿育王父子发扬光大。佛教根据流传的区域,分为南亚文化和东亚文化,前者包括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后者指中国,尼泊尔,泰国,和印尼。佛教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渐渐脱离印度佛教的框架,形成自己的风格,并随之影响附近的日本和高丽。这里展出的是大大小小,各个流派不同时期的佛像雕刻作品。有些即使在发源地,都难得一见,相当珍贵。 一直盘恒到博物院关门的时候才出来。走在广场上,发现蒙蒙暮色已经渐起。 出了博物院右拐就是汽车站,好多车都会经过捷运剑潭站。司机告诉我下车右转可以去逛小商品街,左转的话就是大名鼎鼎的士林夜排档了。在充分的精神享受之后,决定让自己再大快朵颐一番,满足一下对物质的需求。 今天是孙燕姿歌中的“完美的一天”。附:士林夜市重点推荐:臭豆腐鸭血煲和大肠包小肠(大糯米肠夹蔬菜末和烤的小香肠)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角
关键字: 台北 司机 异乡人 故宫博物院 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