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东北人豁达与豪爽的代表
东北方言在几年前就随着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潘长江、巩汉林等人的喜剧小品和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火”了起来,至今仍然热度不减。一种方言能在方言区以外广为流传,原因很多,诸如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口条件等等,但东北方言的“热”、“火”似乎并不主要取决于以上原因,当然,中央电视台强大的覆盖面和权威的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除此,东北方言自身的魅力也不容忽视。
东北方言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直白、幽默,极具表现力,这也正符合东北人豁达、豪爽、乐观的性格特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东北方言生动、幽默,颇有亲和力的表达风格使得人们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开怀一笑,烦恼全消。这恐怕也是人们喜欢东北方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北方言的这种魅力一方面表现在讲话的语调上,有人说东北人讲话会用全部的力气,毫无保留。的确,东北人讲话时不像江南人那样柔声细气,他们喜欢放开嗓门,高声谈笑。从语音上看,东北人讲话时平翘舌音不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相互混用,而且是自由混用;四声的声调变化不像普通话那样升降明显,阴平发不到最高,普通话调值是55,东北方言大概是44或更低;全降调也降不到最低,普通话去声调值是51,东北方言大概是53或43;阳平35和上声214的上升部分也都达不到普通话的高度,通常只能分别发成34和213或212,整个呈居中状态,像是随意的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话语中重音常常落在前面的音节上,加上句式简短,发音有力,让你感到的是东北人爽朗的个性和扑面而来的豪气与侠气。
东北方言的这种魅力也表现在词汇上,东北方言词汇非常丰富,且极具表现力。东北方言中有表意丰富的副词,例如,同是表示“非常”、“很”的程度意义,有“贼”,例如“贼好”就是“非常好”的意思,近几年来,同样表示程度的又有了“钢钢(读作gánggáng)”、“嘎嘎(读作gágá)”、“傲傲(读作áoáo)”,这些词用在语句中,再配上东北人讲话时对这些词加重、加强、拉长的发音方式,更加地绘声、绘色、绘形,尽显东北人的爽快与豪放。
东北方言中的动词表意也很形象,一个“忽悠”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东北方言的表现力和亲和力,还有一个万能的动词“整”也大有挤进普通话的趋势。
“整”作为动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5版)中有几个义项:①整理;整顿。②修理。③使吃苦头。④<方>搞;弄。而在《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1月修订第3版)中就没有“搞”、“弄”这一方言义项,这也说明了“整”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扩大其使用面的。
在东北方言口语中,“整”几乎是万能的,它既可以表示“做”、“搞”、“弄”等意义,也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示很多更加丰富的意义。
比较常见的是相当于“做”、“弄”、“搞”。例如:
“来客人了,整点儿饭吃。”
“这活儿下一步咋整?”
“不好意思把你的东西整坏了。”
能体现东北方言特点的用法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网上有个笑话说一东北人请南方人吃饭,见南方人不吃菜便指着菜说:“整啊!”南方人没听懂就问:“什么是整啊?”“整就是吃的意思。”在东北人的盛情下,南方人喝了很多酒,席间两人去厕所,南方人实在是不胜酒力,“哇”地吐了一地。东北人一看卫生间里没有打扫工具,说了一句:“这可咋整啊?”南方人听了,看到满地的……“咋整?”“哗”地又是一波。
在东北,酒桌上常听到的“往里整!”,这里的“整”有“喝’、“干”的意思,但它比“喝”、“干”具有表现力,“喝”、“干”只是一般的提酒、劝酒,而“整”给人的感觉是不管能不能喝想方设法也要喝进去,一个“整”字,反映出了东北人的纯朴与热情—酒是一定要喝的。
“这点儿小毛病自己就整好了,还用去修理部?”(整=修理)
“哎!你家整得挺漂亮啊!’’(整=装修)
“屋里整得挺干净啊!’’(整=收拾,打扫)
“那人烟抽得厉害,一天能整一包。”(整=抽,吸)
“来!整一首迪斯科。”(整=播放)
“放松一下,整两嗓子。”(整=唱)
“给我俩整一张合影。”(整=照,拍)
“整些没用的词发表不满。”(整=说)
“我就和那抢车人搏斗,结果他没整过我。”(整=战胜)
“还练劈叉呢,小心别把裤子整开线了。”(整=挣,扯)
“你看我昨天在发廊整的这发型,酷不?”(整=理)
这样的用法还有很多,有的人用起来差不多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想用哪儿就用哪儿。此外,还有些固定短语,“整事儿”是说“没事找事;惹是非”等意义,例如:“把他闲的净在那整事儿!”。“整景儿”多指说话人认为对方是故意做一些事或找一些借口,例如:“事儿我都清楚,少跟我整景儿。”“咋整”相当于“怎么办”。“整”的这些用法,省去了挑选词语的麻烦,同时也恰好体现出东北人不计较,不做作,粗犷豪放的个性。
东北方言中的魅力还表现在表达风格的夸张及夸张带来的幽默。例如:“脚打后脑勺儿”、“两脚不沾地儿”形容人忙。其实人再忙也不会跑起来两脚不沾地甚至因甩开大步而脚打到后脑部位,可见这是一种夸张。“八杆子打不着”是说彼此关系不甚密切。这种说法及其形象直观,八杆子都够不到的关系那还不疏远吗?“拽着猫尾巴上炕”是说人极度劳累,这也显然是言过其实,小猫的力量都要借,极言疲劳无力。“初一打的十五还颤悠呢”形容人胖脂肪多。想想得有多少脂肪才能够颤颤悠悠地持续半个月呢?此外,东北方言中有很多熟语,表意都十分形象生动。“褶子了”表示事情办糟了;“扭头别(bie)膀(bang)”是说意见不合见面不说话;或不听话,故意顶撞。“横踢马槽”是说不讲理胡搅蛮缠。“抓心挠肝”,是说内心烦躁或痛苦。“溜光水滑儿”,是说仪表堂堂。“着猫儿斗狗”是说“爱惹事”。
正由于东北方言自身的表现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东北方言的影响还将会进一步扩大。
关键字: 潘长江 电视剧 经济 豪爽 赵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