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哈尔滨
元月22日,凌晨,我背着无比硕大的背囊向火车站的方向走去。那天的夜里刚刚下过一场雪。那晚半夜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踩在雪地上的脚印像一串串诗行/杂乱,但是最终朝着一个方向/一年将尽;还有迎接我的第二天哈尔滨的阳光。 我过去从来没有到过哈尔滨,记忆中的片段也是妈妈在那座城市里度过的美好童年,但却支离而凌乱。在我的想象中,哈尔滨是一座有着异国情调的美丽的北方城市,她的气质是沉静的,她的建筑是多元的,她的子民是安闲的,她的食物最有名的是哈尔滨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她的男人刚健女人漂亮,她的河流———松花江,则是这座城市脖子上一条闪光的项链。等到了哈尔滨,我很快印证了这个印象,所有我想象这个城市应该有的美丽的面貌和事物,她都还有着。冬天的哈尔滨,正是冰雪节期间,大地冰封,我们哈出来白色的蒸气在飘散。匆匆在城市中穿行,我有些惊喜,又有些失望———中国所有的城市建筑,正在不可阻挡地趋同,即使是有着鲜明地域特点的哈尔滨,也是高楼大厦林立,芝加哥学派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风格,已经压过了俄罗斯建筑的深沉和内向。只是让人惊喜的是,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气质还在,还有一些经历了岁月沧桑的俄式老建筑,隐藏在一些丑陋的玻璃幕墙大楼的后面,十分谦逊地默默站立,无言对着街市的喧闹。那一天我们走在街上/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搅乱着我们的视线/于是街道冰冷冷的面孔/开始变得亲切这是一座老城市,但是她的历史记忆,已经在残损着,因为新的建筑群和新的孩子,都在降生。几天之中,我们游历了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专卖俄罗斯物品的商铺、露西亚西餐厅;我们在太阳岛公园的雪雕比赛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雪雕,在晚上。华灯辉耀,我们穿行在冰雪大世界公园的冰雕建筑群中,挤在熙熙攘攘的热闹的人群里,体验着狂欢般的激情。远处松花江岸边,礼花在绽放,人群在欢呼与涌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寒冷了。我们驱车两百多公里,前往著名的雪乡,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在山中穿越时的彻骨冰冷,那种冰冷就像是刀子一样,瞬间可以让你的指头冻僵,现在还令我记忆犹新。不过今日的雪乡,却被浓郁的商业氛围困扎的密不透气———往日里幽静的白桦林子,如今已经被漫漫白雪所覆盖,只有这里才让我们流连了好久。入夜,雪乡下雪了/我在雪地上大步走着/跨过二十几个冬天/奇怪地想到了那些雪地上的麻雀/想到生命真长/冬天真长有一段时间,哈尔滨叫做冰城,但是似乎当地觉得这个“冰城”给人的感觉太冷,不是很提倡叫这个名字。因为她还有着美丽的夏天,以及著名的太阳岛,那么,叫什么城呢?我觉得除了和冰雪发生关系,似乎很难想出别的名字。这座城市到底是要做冰雪的文章,毕竟,在冬天,如果喜欢冰雪的国人都能够来到这个城市,那这个城市仅仅靠旅游,就可以了。而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我觉得除了很有基础的军工和医药产业,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还是要吃旅游和物流的饭。但是关于这座城市,她的面貌,她的特征,她的灵魂,我却觉得难以归纳与下笔描述。毕竟我只是一个偶然的访客,我很难描述这个城市沉静的表面下,隐藏着的深沉的气息与心思。而且,城市的子民都有着不一样的生存的层次和景观,透过车窗,我看见了警车开道之下的车队呼啸而过,看见了孩子在冰场上旋转,看到了在一个不起眼的街角,一些人蜷缩在棉衣和帽子里,他们的胸前挂着牌子,上面写着“水暖小时工”的字样。片段:●中央大街这是哈尔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街道已有近百年历史。原来的名字叫中国大街。街道两侧的建筑主要是店面,还有少许的餐厅和宾馆。这里的建筑洋溢着浓浓的异国情调:有的带有巨大的入口,顶部是巨大的钝角屋顶,由一排大石柱支撑着--这是希腊风格的;有的造型简洁、门窗轮廓上有明显的曲线痕迹--是新艺术运动的遗泽;还有的建筑在细部上极尽修饰,包括窗台、立柱、穹顶上到处都是细小的镂空、镏金和浮雕的花纹--这当然就是那花里胡哨的巴罗克啦。路面的材质用的是比普通砖块略小的花岗岩地砖,一块块十分仔细地镶嵌在地上,由于年代久远,路面已经呈高低起伏状。幸好现在这条街已经不允许汽车通行。路灯的柱子做成枝型烛台的样子,涂着黑漆,顶上是用毛玻璃箍成的灯盏,模仿十九世纪欧洲街道上的汽灯。如果忽然马蹄沓沓、车声辚辚,从拐角处转出来一辆黑色的维多利亚式马车,我也不会觉得非常惊奇。● 圣索非亚大教堂教堂由红砖砌成,正中是大堂,大堂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附阁,一共五间。大堂顶上是绿色的拜占庭式球状尖顶,四个附阁的楼顶略矮,是俄罗斯特色的帐篷式尖顶。顶上是高耸的十字架。推门进去,厅中空空如也,不见了讲经台、信众席和唱诗班,只有穹顶和墙壁上褪色剥落的彩绘在诉说昔日的故事,窗户嵌着彩色石英玻璃,将落日的光滤成了紫红。教堂里面正在举办哈尔滨建筑历史展,展出的多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老照片,引人逡巡于往昔岁月中,去拾取哈尔滨早期建筑中的落英。离开教堂走出好远,再回首望时,落日将最后的余辉洒在她身上。老教堂泛着暗红的光,象是行将熄灭的炭火,在忧郁地燃烧。● 女孩子从未在其他任何一个北方城市中见过如此之多的漂亮女孩。我一直在搜肠刮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她们的美丽---对,那是一种挺拔的美。和我见过的江南水乡女子不同:江南女子的身姿是窈窕柔媚的,就似池塘小溪边依依的垂柳;而这里的女孩,她们的腰身总是挺得板儿直,正如冻土冰原上傲立的白桦。她们的面貌不能算得极其地妩媚,但如画的眉目配以略略男性化的脸型和白皙的肤色,好象北国冬日阳光下的风景--清晰而纯净。偶尔也能见到三三两两的俄罗斯姑娘,大多年龄在十六七岁之间天真未泯,好象一群麻雀唧唧喳喳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一溜小跑从街上穿过。她们大多穿着薄薄的皮毛大衣,显出窈窕的身姿。很多又带着皮帽,一缕金色或栗色的头发从帽檐下顽皮的钻出来,轻轻抚着如天使般美丽的面庞。● 美食坐落在中央大街上的东方饺子王饭馆生意一直非常红火。据说这个老字号在国内好几个城市都有分店。我要的是三鲜馅和酸菜猪肉馅的,好吃也不贵。饺子虽然不错,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历史悠久的啤酒:瓶啤中首推哈尔滨牌啤酒,刚开始喝时,觉得淡泊如水,清爽可口,等一瓶下肚后,竟略有醺醺然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种燕莎生啤,许是气温太低的缘故,服务生给打酒时,我看见的啤酒桶里流出的是稠稠的琥珀汁液--那确是生啤,喝上一口,清香溢满了嘴。每天下午三点一刻,南岗秋林公司的食品柜台前就排了长队。那是来买特制的俄式大面包(哈尔滨人叫它“大列巴”)的人。三点半,队伍骚动起来,几位大婶推来三辆手推车。揭开车上的蒙布,房中立刻充满一股微酸的香气。每个面包由一个棉布口袋装着,乍看象一顶蒙着白布的钢盔。我前面一个小伙子一气买下八个。当他奋力将面包背上时,整个人一下矮了半截,“呼哧”,他长长地喘了口气,驼着背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
关键字: 印象 哈尔滨 火车站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