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藏着寓言的城市——哈尔滨圣索非亚大教堂
索非亚教堂,秋林洋行,中东铁路,松花江,太阳岛,都可以象征着哈市,或者说是哈市的行象代表. 江水舒缓地流动,岛上白桦林里红色的尖顶屋,冒着泡沫的啤酒,女人的超短裙,街头乐手,小号在弱音器里叹息......哈尔滨有着欧洲的背景. 一百多年以前,松花江畔不过三五渔村,渔民猎户捕鱼捉兽,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大量洋人涌入,轮船.电话.学校.教堂.商店,银行.哈尔滨中西合壁,开风气先河. 哈尔滨有了石板路,路上步满了行色匆匆的脚步. 这里我主要介绍---索非亚教堂. 教堂曾经是哈尔滨的精神圣地. 中东铁路开建,俄.法.波兰,丹麦,犹太人一起如波涛汹涌澎湃般涌入了哈尔滨.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50余座教堂矗立在哈尔滨土地上,空旷的天空下十字架林立. 公元190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第4步兵师入住哈尔滨,为军中宗教仪式需要,建立了一座木结构简易教堂,该师撤离后,捐赠给了当地俄罗斯东正教徒. 之后,俄国茶商伊弗赤斯嘉科夫出资6万卢布,重新整修.东正教海参崴和堪察加地区大主教为教堂落成举行祝圣仪式. 1912年,在木墙外加砌砖墙,形成砖木结构,教堂愈加辉煌壮观. 1922年,哈尔滨东正教徒已达30万人,原索非亚教堂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遂另辟新址再建教堂.1923.9.27,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的索非亚教堂举行奠基典礼.历时9年,于1932.1.25建成,至此,索非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及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东正教徒奉为圣地. 走近教堂,广场上弥漫着一种欧洲情调.鸽子在绿地上咕咕地叫,另外的一群站在教堂的窗台上应和.卖啤酒的小贩压出一扎泡沫汹涌的啤酒,烧烤的俄罗斯红肠冒出诱人的香气.阳光穿过教堂弯顶上的十字架,眯起眼睛,天空上起伏着或圆或尖的欧洲式轮廓. 声音.色彩.弯顶.感官上堆积着欧洲印象. 钟声在钟楼上响起,钟楼上有7座钟是一个音符,敲钟人按东正教唱诗班的乐谱奏响钟声,天空里一片和平的神圣. 清水红墙坐落在拉丁十字的建筑平面上,带拱券长窗的十六面体鼓座上凸起巨大的洋葱头式穹顶,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把拜占庭的风吹到了东方. 原来哈市还有座尼古拉教堂,立于市中心,是哈市的标志,毁于"文革".尼古拉教堂没了,索非亚教堂就成了标志. 1996年,国务院确定索非亚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字: 哈尔滨 太阳岛 松花江 白桦林 超短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