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雄姿
盛夏,正是巴里坤草原的黄金季节。不仅早晚清风拂面,凉爽宜人,中午也不像哈密绿洲那样燥热难忍,不需要穿着汗衫凉鞋,更不必用电扇吹风。因此,即使中午最热的时候,市场上仍是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我沿着宽阔的柏油路,来到古城中心的十字街头,但见笔直的长街,林荫掩映,房宇栉比,人来车往,异常繁华。一家家店铺、饭馆、酒楼、邮局和书店的门前,都拴着一匹匹乘马,宛若牲畜市场。信步转入僻街小巷,又有一番情趣:一头头乳牛,好想一个个大腹便便的绅士;三五成群的羊羔、牛犊犹如顽皮的儿童追逐、嘻戏。阵阵和风吹来,尘土飞起,掀起一股股羊膻气和牛粪的气息,把这座草原城镇的独特风貌,展现于游人面前。
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的巴里坤大草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各族兄弟民族“逐水草而游牧”,“设屯营而田作”的地方,以盛产骏马、肥羊、骆驼、小麦、青稞而闻名西域。西汉时这里是蒲类国,都城名“疏榆谷”,有325户,东汉时增至800余户。不仅“庐帐而居”,过着游牧生活,还“颇知田作,能作弓矢”。到了唐代,正式开辟沿着天山北麓迤逦西行的“丝绸之路”后,这里更是商旅络绎不绝。公元648年,唐设蒲类县于木垒和巴里坤之间,归庭州管辖。公元13~14世纪,这里属察合台汗国,始有“巴勒库尔”之称。那时,从元朝大都直到别失八里和阿力麻里的驿道,都从这里经过。到了清代,地当孔道的巴里坤,由于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要,清朝政府不仅在这里建筑城池,驻扎军队,还大力招募流民,兴修水利,垦荒屯田,使巴里坤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后来,随着政治、经济中心西移至古城,巴里坤才一天天衰落下去,加之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已是市场萧条,市容破败,城内居民仅剩3000人了。今天,巴里坤古城作为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早已青春焕发,面貌一新,整个巴里坤草原,也已建设成为新疆的重要“粮仓”和畜牧基地之一,每年为国家生产几千万斤粮食和数十万头牲畜。
抚今追昔,更加激起我的游兴,便匆匆步出南门,向可以鸟瞰古城雄姿的“岳公台”攀去。
“岳公台”,是一座北距县城约有两公里的一座山;这山形状奇特,景色迷人。民间传说,清代宁远大将军岳忠琪曾在那里登台点将,操练兵马,因而成为巴里坤的名胜之一。我沿着牧人踏出的盘山小道,一口气爬到山顶,果然台平草茂,花香袭人,放眼望去,莽莽苍苍的大草原上,一个个村庄,星罗棋布;一顶顶毡房,银光闪闪;一块块条田,阡陌纵横;一群群牛羊,撒遍草原。明镜般的巴里坤湖,犹如一位温柔娴静的少女,安详地躺在绿茸茸的大地毯上。由汉满二城结合的巴里坤镇,好比首尾相接的两艘巨轮,停泊在雪山大湖之间,山色湖光与古城雄姿交相辉映,越发壮丽多彩。面对这景色如画的草原风光,不仅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醉。同行的人对我说:这巴里坤古城,不仅具有枕山带海、地扼要塞之势,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前清有一位叫李维城的拔贡,曾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巴里坤八景,其中“岳合留胜”、“龙宫烟柳”、“水沟宝塔”、“黑水藏春”四景,就在巴里坤古城近郊。可惜,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万家灯火,映照夜空,更是这座古城装点得多姿多彩,分外妖娆。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