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吐鲁番地区,山色逐渐红了起来。绿色植物也越来越少。
直到火焰山地区,山上几乎没有任何绿色的装点,除了绵延的赭红色的褶皱山脉,和少量的可能由风沙带来的黑色砂砾,什么都没有。
当然,什么也不可能有。
进入夏季,火焰山的地表温度几乎都在四、五十度以上,历史上甚至曾 经创造过89.2℃的高温!
也就是说,火焰山这个名称,不仅仅来源于山形的火苗般褶皱,更以温度的绝对性而名副其实。
火焰山南北朝时名为“赤石山”,唐代称为“火山”,明朝始称“火焰山”。而维族人称作“红山”。
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长约100km,最宽处达10km,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部。据说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距今约2亿年。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砂砾岩层褐红色泥岩为主。
《西游记》里写得颇有意思,“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称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虽然夸张,却反映了火焰山酷热难当的真实面貌。
火焰山是不收门票的。
在最为著名的布满橘红色砂砾的火焰山脚下,我们拒绝了用拗口的普通话围劝我们骑骆驼上山的维族人的诱惑,带上一瓶菊花茶,决定用双脚,去丈量这座瑰丽奇幻的大自然杰作的高度。
雄心壮志的话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沙山上横亘着一些小道,只有一脚来宽。每踩一下,都将小道边缘的沙子滑下去一点,并不能够踩稳。更何况烈日炎炎,气温也已近50℃了吧,尽管还是早上。
不一会儿,瓶子里的水就被我们消耗掉了大半,嗓子却还是干得冒烟。
爬了大半时,已经没有路可走了。许是我们开始选择的小道不对。沙子忽然红得格外耀眼,也有些烫脚。同先前的山体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像是正在蹿升的火苗。
鞋子里进了不少沙子。看看表,已经有二十分钟了。(同行的人只有我和沈上山。)不能让大家久等,我们决定放弃登顶。
喝光瓶里的最后一滴水,在山上用尽气力地大喊,“火焰山,我们来了!”相视而笑,是满满的幸福感。
是呵,只有我们两个人的火焰山,似乎是为我们而熊熊燃烧的火焰山。
山上的风景,其实别有味道。
接连的褶皱山脉,因为略显平行的视线而分外巨大和清晰起来。那一层层的褶皱,延绵不绝,有如无数的火焰一起燃烧一般,以各种形态的火舌,忽然凝固在某个时刻,等待下一次猛烈的烧灼。而满眼的红色,在碧蓝的晴空下格外壮美。
不怪火焰山会赢得“飞腾的火龙”的美誉。
两座橘红色山体的中间,竟掩藏着一条郁郁葱葱的河沟。这在公路上是不易发现的,也算是登高偶得。河沟里并没有水,但以河沟的蜿蜒和茂盛的绿色植物来看,应该有着丰沛的地下水系。
寸草不生的崇山峻岭,和沟内掩藏着的青翠,这样奇异的山形地貌,更令我们惊叹。
离火焰山不远,有一个所谓的西游记宫,或者叫火焰山神泉旅游风景区。是一座以介绍火焰山山形地貌及历史风物为主题的地下宫城。不大,也没有太多的记忆了。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这座宫城的中间似乎是一个类似天井的院子,里面竖着一根仿孙悟空的金箍棒铸成的巨大温度计。
这可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最大的立体造型温度计-‘金箍棒’”。直径0.65米,立体造型12米高,能实测摄氏100度以内的温度。
从院子边的楼梯可以上到地面,据说这里是火焰山的最佳观赏点。因为还在装修,没有任何的阳光遮蔽处,匆匆看了一眼就逃了下来。
实在太热了。晚上回到宾馆就因为这一天的不适应而流了鼻血。
火焰山,果然名不虚传。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