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布达拉宫
大巴车到达拉萨的汽车东站,大概是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就直奔“吉日青年旅社”。那是小惠她们去林芝前,在拉萨住过的旅社,感觉很好,价格也合适,在去林芝时,还把不需随带的行李,都存放在那个旅社里了。我在相关的资料里,也看到过一些介绍此旅馆的文字,是个很有特色和佳誉的青年旅社。因此,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住宿的独选。
其实从汽车东站到吉日旅社,是有公交车可以乘坐的。只是我们的行装太多,走到公交车站还有一截路,不很方便。好在汽车东站离“吉日”的路程不算太远,也就一个起步价的出租车费,所以选乘出租,还是很实惠的。
十来分钟后,出租就在“吉日”的门口停了下来。一跳下车,就看到马路远处的那一头,布达拉宫的雄伟宫堡建筑, 在蓝天白云下屹立着,吸引住了我的全部视线......
赶紧在“吉日”门口的住宿登记处,办理完手续。很迅速的把行李等物,放置到二楼的三人房间里。然后,背起了装着相机的挎包,和正忙着整理物品的大姐和小惠,打了声招呼,就独自向布达拉宫那个方向,信步而去。
吉日大门外的那条北京东路,无疑是拉萨最热闹的一条中心街。街路前面不远处,就是通往大、小昭寺的岔路口。那里肯定是拉萨人流最集中的地方。行人多得......让只想行路的路行者,也不得不减慢走路的速度。
街边上,时可见到,二三成群的喇嘛,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向行人化缘。看到那置放在地上装钱的布袋里,全部都是一角钱的纸币,就自我猜测着:这种化缘,或许是喇嘛们的一门“功课”。各个寺庙的日常开支,决不可能是以此“收入”,来赖以维持的。
穿过了两条有公交车开行的十字道路,那座需要我仰起脑袋,才能瞻望到金顶的宏伟宫殿——布达拉宫,终于隔着宽阔的北京中路,矗立在我面前的山岭上了。
穿过历史的时空,眼前天幕下的建筑,实在是一幅诞生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艺术杰作。这座象碉楼般的气派宫殿,是我们中华各民族,几千年团结、发展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见证。
当年,汉族的盛唐公主——文成,怀着汉藏两族永修盟好的巾帼慧心,从繁华发达的中原都城——长安出发,携带了大量中原发达的生产和文化的进步成果,经过了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行走,来到了这个当时还叫做“逻娑”或“逻些”的地方。成为了当时西藏年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新娘。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表达自己和整个民族对汉唐及公主的爱戴和尊重,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让它成为了世界高原上,最豪华的新房,以供自己和来自汉唐的妻子——文成公主共同居住和处理政务。
千年以后,藏王和公主已成为藏汉人民敬仰崇拜的神佛。当初建造宫殿的地方,也在公主到藏的二百年后,改名“拉萨”——成为藏民族心中永远向往的“圣地”。圣地上的宫殿,虽然经历劫难,却依旧特色独具的存留了下来......
现在展现在我眼前的这座雕楼式的木结构宫殿,绝大部分是在文成公主进藏一千年之后,再重建和扩修的。千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并不能算很短。可对这座山顶上的宫殿来说,却好象只是一个固点:这里几乎一直是藏族历代的最高首领们,用来生活起居和办理、处置政事的场所,一直到而今的各代达赖喇嘛们。不过到了近一二十年,这里却开始有了新的变迁:它一跃而进入了世界属目的亮点,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仰视着这座曾经重建和不断的修缮,才保留至今的完好宫殿,实在觉得,是在瞻仰一件世界上难得的完美艺术珍品。有人曾经这样评论过这座宫堡: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把...宫堡与曼佗罗、祭祀神灵与现实生活和谐统一的形象艺术。这一段具有强烈对比色彩的中肯评论,正是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表述了这座宫堡的基本面貌。
外表主要有“红”、“白”两种色彩组合成的布达拉宫,另外还能寻找到的别色,就是宫殿的顶部:那里,是用几百公斤的黄金箔,贴打而成的金色宫顶。
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的金色圆锥顶和中间绛红,两边纯白的楼阙,组合成为一幅极其壮美宏伟的三色宫殿。它傲然的屹立在苍翠覆盖的红色岩崖和山土之上,在蓝天白云的天然底色,为之烘托映衬下,显得高傲而神圣。让每一个前来瞻仰、观赏它雄姿的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这座已经走过千多年时光的古老宫殿,从它诞生到今,似乎一直是西藏历代头领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到了一千三百年之后的现在,它肩负的担子,已经比以前任何的一个时候,都要更加沉重了:如今,它不仅依旧是西藏政治管理的中心场所;而且,还要承担起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此地的游人们,对其的观览和瞻仰的责任。那承载着宏伟宫殿的玛布日山头,每天都还得接受无数双陌生的脚印,在自己的脊梁上循环而过。
只要进入布达拉宫瞻仰过的游人,就会知道:宫殿外墙红白两种不同的颜色,其实是表示了宫殿里面的不同布局。曾经有过一千间厅室的巨大宫殿里,分别根据外墙的色彩,而被分为红殿和白殿两大区域:红殿里,除了供奉着藏传佛教的各位菩萨神像外,还有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时期开始,历代已被神化了的藏族历史名人的金身塑像,及近代已故的各代达赖喇嘛的灵位;白殿里,则是历代曾在位的达赖喇嘛及其随从人员,日常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事情的场地。这样的格局,一直到今天,不曾有过重大的改变。
宏伟宫堡的头道正殿大门,正好被开置在现在最繁华的北京中路上。隔开喧闹宽阔的大街,一个近几年前才新建而成的,其间布满了绿荫和花坛的大广场,正好和古老的宫殿正门,隔街相对。正大门两面的红色山崖体,被厚重的宫墙和现代新建的房屋挡住。墙边角的拐弯处,虽然有好几家充满艺术气息的商铺,可因离开正宫门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并没有让金红色的庄严宫门,受到喧哗声音的干扰,而影响其肃穆庄严的气氛。
承载这座千年宫堡的地基,是一座全身满是赫红岩土的玛布日山岗。此山仿佛天生就是为文成公主的进藏,而存在于天地之间的。
在一片广阔得可容得下一座城堡的高原平地中间,一座有着红色岩石和土壤的精巧山丘,突兀在硕大的坦缓高原平地中间。只要登上此山山顶,一种居高临下,可承受四方的万物朝拜的宏大气势,油然从平地上涌来。硕大平地的四周,有峰丘清流环绕。这里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建立王城的好地方。
西藏吐蕃历代中,一位最有作为的年轻吐蕃王——松赞干布,在这方上天为他特设的“圣地”上,开拓发展着自己的王朝。他把王都迁到了此地。
在迎娶到了汉唐的文成公主后,松赞干布在大平地中间突兀起的玛布日山冈上,建造了布达拉宫。“玛布日”是藏语“红色”的意思。在红山颠上,修建起自己日趋火红的王朝宫殿。让盛唐的汉族妻子,和自己共同把已经发展和兴旺吐蕃族,管理得更加发达、火红。从而创写下了藏族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而今,我所看到的红山,除了屹立在山顶上的布达拉宫,那最上层的一片红色外,山体岩土的红色,早已被苍翠的林木覆盖,而很难见到它的本色了。只有山脚延伸的边沿处,靠近北京路的那一边,还依稀可看到红山的原色。
红山的前面,宽阔的北京中路路面正中,一幢高大的白塔站立其间,那座有一层楼房般高的白塔底座,象交通岗亭般的,坐阵在两边的通车道中间,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来往车辆的分界碑。
走到白塔西边街路的人行道上,可以看到白塔,红山和布达拉宫三位一体的建筑群图。这幅嵌画在蓝天白云下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红山脚下的白塔”图,有一种“融天地成一统”的气势和色彩。
关键字: 吐蕃王 布达拉宫 青年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