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独特的西藏石刻艺术
玛尼石刻
风格独特的西藏石刻是藏族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包括玛尼石刻、摩崖造像和石窟三大类。
玛尼石,泛指刻有玛尼字样或神佛形象的石块,玛尼是藏密经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简称。
玛尼石堆源于苯教的灵石崇拜。几乎在每条路上、河边浅滩、神庙寺院、神山圣湖旁,都有这样的玛尼石堆,大的长达数百米,形成一座小山丘,小的只有几片石刻组成。每日,人们手拨念珠,口颂真言绕玛尼堆转行,每转一圈向石堆添一块石头。天长日久,玛尼堆愈筑愈高。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流传,信仰与崇拜神佛形象的具体化,“灵石崇拜”逐渐转化为佛教经咒和佛陀神祗偶像崇拜。人们开始在自然的石头上雕刻佛、菩萨、本尊、护法神祗、高僧,还有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这些充满宗教意义的形象、符号,作为玛尼石刻的表现内容随处可见。玛尼石刻的制作风格也以不同地域而分为线刻、减地阳刻、浅浮雕、浮雕等不同种类。
石窟有拉萨的查拉路莆、拉孜县的拉孜、达孜县的扎耶巴、日土县的丁穹拉康、札达县的皮央-东嘎、岗巴县的乃甲却木石、曲松县的洛村、拉日石等窟群。
摩崖造像80余处,造像数量3万余。其中吐蕃时期(唐代)的摩崖造像有拉萨的药王山、帕崩喀,山南的扎央宗、仲贡崩、青布,日喀则香曲流域,昌都的仁达、扎果西等地,造像雄伟粗犷,具有印度、尼泊尔和中原风格;后弘期(宋、元时期)摩崖造像有拉萨的聂塘、哲虫朴、曲桑等地,造像高贵优雅、气势雄浑;后弘时期(约为中期)是西藏摩崖造像的全盛时期,摩崖造像遍及全境,风格各异,具有浓厚的西藏艺术风格。芒康拉堆石雕群像,具唐代艺术风格,为研究藏汉文化交流与文成公主进藏路线提供了珍贵资料。
古藏文石刻有唐蕃会盟碑、楚普江蒲建寺碑、谐拉康定埃增盟誓碑、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墀松德赞墓碑、达扎路恭纪功碑、洛扎摩崖石刻、米林丹良墀松德赞碑、热扎建寺碑等,是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关键字: 玛尼石 石刻 藏族 西藏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