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赛马节
西藏风景很美,风俗更美。
赛马射箭活动在西藏各地非常普遍,而把它作为竞赛活动固定下来起始于公元1408年的江孜。以前的赛马节仅限于赛马、射箭和骑马射箭三项。然而,今日的赛马节除保留以上活动外,还增加了各种文体活动和物质交流,已成为每年西藏地区最盛大的地区性节日。通常在公历的6月举行。
翻越5500多米的岗巴拉山,下山后经过羊湖,我们来到浪卡子。穿过浪卡子起伏不平的山地,前面就是富饶宽阔的江孜平原。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并发展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加之又是亚东商埠的必经之地,因此屹然是西藏一大重镇,是我西藏之行走过的最繁华的古城之一。
“江孜赛马节”是西藏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萨迦王朝时期,江孜法王帕巴桑布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去世后子弟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后因战乱一度中断。到藏历火鼠年(公元1408年)江孜法王贡桑绕帕恢复祭祀。从藏历四月十日至二十七日念经祭祀,二十八日开始进行展佛、跳神和角力、负重等活动,后来还增添了骑射、藏戏歌舞等娱乐活动,从而形成了以跑马射箭为主要内容的江孜达玛节,并从江孜传到了拉萨、羌塘、工布等地,由此沿续至今。每年此时藏民们身穿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各式服饰,从四面八方拥来,赛马节除了跑马射箭外,还有藏戏、歌舞、赛牦牛等各种活动,这是后藏地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赛马场地仍是历届选用的一处山坳里,它山缓川平、土软草柔、湖清似镜、溪流如带。类似内地的物资交流会或庙会形式的赛马会临近开始的前几天,牧区的藏民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搭起了花色各异的帐篷,有经营意识的人还批发些副食水果或啤酒饮料兜售,各种手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此时方圆几公里人喊马嘶、奶茶飘香,赛会的气氛已十分浓烈。
6月底开始赛马,经过两轮角逐,八位选手脱颖而出。决赛这天,骑手们都穿上鲜艳的服装,骑手的头发和坐骑的鬃毛统统扎成火炬状,参赛的马匹挂上铃铛,尾巴用彩带扎成一束,微微上翘,小骑手还用带子把自己拴在马尾根部以防跌落。一切准备就绪,骑手们从用小石块摆成的终点线牵马骝向起点,而观众则席地而坐,男人们嬉笑打闹,聊着开心的事情;女人们一边相互整理盛妆,一边漫不经心地欣赏对方衣着上漂亮的装饰,静静地等待着比赛时刻的来临。约半个小时,参赛选手全部抵达起点,稍事休整,只见令旗一挥,赛马像离弦之箭,四蹄腾空,奋勇争先,好几公里的赛程转眼而过,这时,观众开始骚动,口哨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当第一名刚一撞“线”,其亲友及追随者立即献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仰和祝贺,其他观众也簇拥而至,像拥戴着凯旋的勇士一样尾随很远。
不等夜幕降临,年轻人就迫不及待地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起特有的“藏北草原舞”。当然,老人和小孩也不甘落寞。这种舞时而节奏缓慢,步伐轻盈,像悠闲自在地散步,很适合高原气候特点;时而急速旋转,长袖飘逸,藏袍圆抡,像一团团滚动的火球,燃烧着寂寞空旷的草原,散发着炽热的激情。伴舞的歌声高亢嘹亮,男女分段对唱,此起彼伏,延绵不断,既好听又省力。为歌声伴奏的乐器是男子脚上的马靴和女子藏袍上点缀的佩饰——铿锵的马靴踏地声是重低音鼓点,清脆的佩饰撞击声是悦耳的和弦;给舞蹈增光添辉的是蓝天上闪烁的繁星和温情的月亮——点点星光像一束束射灯点击着“草原迪厅”,皎洁的月光犹如一汪汪水银浸透了“牧区舞台”。此处展示风采,人人陶醉忘情。即使是不会这种歌舞的族外人也会被这强烈的气氛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分享着难以形容的快乐,根本用不着顾忌笨拙的舞步和谁也听不懂的念叨会引来藏民善意的微笑。尽管旁边还在放映着精彩的电影,但观看者寥寥无几,相反,那欢娱的舞圈却越转越大,甜美的歌声越传越远,以至通宵达旦、乐此不疲。这种聚会对牧区青年男女另一个吸引之处还在于彼此的心灵沟通、情感交融,并能从中找到情投意合的知心爱人。
可以看出,精彩的大千世界帷幕仍难以遮掩具有传统而璀璨的藏族文化;现代的流行节奏也不能轻易改变游牧人的生活习俗。不难体会,登上青藏高原,人们的心灵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翻过唐古拉山,人们的思想似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而和当地牧民接触的时间越久,就越有返朴归真的感觉。
关键字: 射箭 江孜 西藏 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