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山之行
玉垒山,这个名字远不如都江堰响亮。但是,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没有玉垒山,那么,会不会有都江堰?”
这个疑问,还要从岷江与玉垒山的古代的地形地势说起。当时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每逢雨季,江水便翻滚奔腾着流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很窄,经常引起洪灾。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总是阻碍江水东去,造成东旱西涝。
李冰出任蜀郡守后,决定为当地人民办些实事。父子俩与一些有治水经验的村民对地形和水势进行了勘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在玉垒山打通一个出口,将岷江之水引到东边,就可以减少西边江水的流量,解决西涝的问题。岷江水东流后,更是可以用来灌溉那里干渴的田地。这样一来便可以变害为利,于是都江堰一期工程动工了。
可是大家很快发现,山上的石头非常坚硬顽固,村民们用了很多方法去挖去凿,进展却非常缓慢。后来有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建议以火烧石,通过加热后膨胀使其爆裂。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终于凿成了,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宝甁口。
说到这,不由又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其实,愚公也没有必要将两座大山全部移平,他只要测量好位置,在山间凿开一个出口,与外面的大路相通就可以了。还好李冰没有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否则这玉垒山不就移为平地了?想到这,不由暗称李冰一声“智公”。
过了安澜索桥,看到传说中的二王庙矗立在玉垒山麓。李冰父子已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神,被供奉在庙中,这二王,指的便是他们父子二人了。由于正在施工,二王庙的主体掩映在绞手架之间,游客们也被拦在了外边。
顺着山间小路南行,不一会儿就到了东苑附近。据说这里本来是很富丽堂皇的,但眼前所见却是一片荒芜。大门上的漆已褪了色,檐上的瓦砾间长满了荒草。里面的绞手架间,有工人们忙碌的影子。
行至此处,忽然发现大批的游客已没了踪影,举着小旗子的导游们更是人间蒸发,我这个乐啊,终于没那么多人挡镜头了。
漫步在幽静的松茂古道上,我得儿意地笑……突然,我的笑容僵在了那里。一块巨石猛然映入眼帘,上面刻着“5•12地震遗迹”的字样。巨石上已长出了不少青苔,此刻,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提醒我们这里曾经历了天崩地裂的浩劫。不远处,立着一个牌子,上面用多国语言写着“飞石下落,请快速通行”或“注意落石,请勿停留”的字样。匆忙拍照后,一边向前疾行,一边向山上瞟了一眼,天哪,万一发生个余震,那些姿态各异的怪石,果然有随时滚落的危险,于是不由自主地小跑起来。每隔一小段路,便有一个牌子提醒人们快速通行。
再次让我停下脚步的,是路边的禹王宫和它旁边的几座小屋。这一排房子一定是五一二地震的牺牲品。断壁残垣,屋顶的瓦砾大多滑落下来,碎了一地。只有一些梁柱,还顽强地支撑在那里。不知屋里的人当时是不是都安全转移了。
玉垒山上玉垒关。随着那座古老的城楼逐步进入视野,暴走到感觉沉重的双腿,仿佛在瞬间充了电,加快了速度向那里前进!登上那古老的城楼,只感觉微风拂面,很是舒服。绕到北边,啊,都江堰的全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那里。心中窃喜,庆幸没有跟团,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走别人不走的路,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歇歇脚,拍拍照,补充些水份,继续前进。没走多远,就到了第二个关口“同心关”。传说同心关长长的锁链上挂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铜锁,锁上刻着游客的名字和其所祝福的人的名字,有亲人的祝福,也有情侣的盟约。但我并没有看到,不知是地震后这个景观被破坏了,还是我又出现了视觉死角,汗……这个位置看都江堰全景,显然是不如玉垒关了。
在同心关遇见一位当地的老人,老人说既然已经走到了这里,就不要错过那段古城墙,只要再往山里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嘿嘿,向古城墙进军!
保存下来的城墙不是很长,尽头是有一个很宽敞的平台。一位身着白袍的老人在打太极,此处真是个修炼的好地方!猛然看到刻着“擂鼓坪”字样的石碑。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古代黑龙水淹平原,英勇青年金鸡与芙蓉姑娘与黑龙斗法,群众在此擂鼓助战的地方?
山中的天色总是暗得比较早,不过四五点钟的样子,却已有些昏暗。向老人问路,答曰很快就能下山了。山路上七拐八拐,向下一看,饿的神哪,一片红砖碧瓦的古建筑群,很是壮观。虽看得见,却恨没有飞檐走壁的功夫,过不去。下得山来到正门,才发现那里是一座城隍庙。看看表,马上就到关门谢客的时间了。况且拖着疲惫的双腿,实在已无力再爬上山去……
关键字: 古建筑 愚公移山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