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四川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南旅游 > 四川旅游 > 四川旅游游记

那天,那云,那人,那一路——甘南川北游记

新疆旅行网  时间:06-16  来源:  作者:
这真算得上是一份迟到的游记。 2007年7月,从甘南一直走到了川北。回来后,零零碎碎写过一些小字,却从来没有完整地去整理过。只是经常会在梦里,想起那一路美景。 2008年5月12日,因为汶川的一场地震,又牵扯起了那份思绪。 川北,曾经停留、曾经欣赏、曾经赞叹的地方。 “风景旧曾谙”——在msn的签名档里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是说不出的伤感。 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内心里说:写吧,写吧!把那天、那云、那人、那一路,都写下来吧,就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可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怕自己缺少那种强大的记忆,也没有那份面对回忆的勇气。 “川北风景旧曾谙”——当我看到《上海一周》上,用这个标题,来怀念川北风景的时候,所有的记忆似乎一下子都跳了出来,那么清晰!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激动的心情:要写点什么。 想记住如画的风景,想怀念同行的朋友,想给没有去过的朋友一个分享。 非常非常想把川北先写下来,可是,倒序实在超出了我笔力的范围。还是按照行程,慢慢道来吧。 对于游记,我向来懒散。柬埔寨的游记,到现在还没写完。希望这一次,我能尽早完成这份迟到的游记,不要拖太久。 1、行走的理由 行走,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只是想去走走。 看到报名通知里说,那里有蓝天、有白云,有中国夏天最美丽的风景线,心驰神往,一下子就占据了脑海。 于是,和多多相约,一起去行走。 出发之前,领队替我们定好了去程的火车票,却告诉我们,回程的机票就自己解决。彼时,多多正在扶桑尽情享乐,手机联系不上。为了拿到便宜的折扣,我二话不说定下了咱们的回程机票。我知道,多多回来后,肯定会补我一个授权。果然如此。而且,多多还请我看了一场音乐剧《妈妈咪呀》,非常棒,算是一个好的开端吧。 2、除了美食,还是美食 此行的起点,在兰州。 住处就在火车站边上,一家经济型酒店,倒也干净方便。放下行李,盘算着找个地方打发晚饭。有朋友推荐“大漠烤肉”,据说就在兰州宾馆对面。看一下地图,不算很远,那就走过去吧,顺道领略一下兰州街景。 人行道上,有不少卖酸奶的小摊。来之前就听说,此地的酸奶非常地道。领队看出我们对酸奶的向往,请我们每人喝上一瓶。我们买光了那个小摊仅剩的酸奶,还不够。于是,我和多多只能分享一瓶,那真叫一个香啊! 大漠烤肉,千万不要顾名思义以为是一家很“大”的店,其实这只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小吃店,里头有一些座位,门口有一块空地,支了3、4张桌子,放几张条凳,豪迈的风情,倒是有几分的。烤肉师傅坐在店门口的炉子前,娴熟地翻飞串在钢丝上各式各样的肉串,熟练地洒上调味粉,还时不时地让火苗串出炉子,看起来要着火似的,再将肉串一把把地送到我们桌上。牛羊鸡身上的各个部位,我们差不多都吃了个遍。 在这里吃烤肉,不喝啤酒可乐,也不饮茶,流行喝一种叫“杏皮水”的东西。浅浅的黄色,清凉清凉的,回味中有淡淡的甜味,很解渴,还很能去掉烤肉的油腻和腥味,而且价格便宜。只是,我一直没搞明白,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难道是用杏子皮,加水熬出来的么?实在没功夫去研究了,享受美味最重要。 光吃烤肉肯定是不过瘾的。明天就要离开兰州了,怎么能错过拉面呢?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拉面。在这个当口,我们还去了商场,陪一个朋友补充了一些补给。结果,在那个商场门口的广场上,我们先和酸辣粉做了一番甜蜜接触。 在路人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当地比较著名的一家拉面店:金鼎。据说,当地的拉面店一般过了晚饭时间就关门了,所以,我们能在晚上8点多找到这样一家店,还真不容易。大概这就是我们和拉面的缘份吧。这里的拉面果然名不虚传,汤清,葱绿,面白,肉香。我这个人对于面食基本上没有什么免疫力,再加上有朋友说,离开兰州以后,后面几天就不会再有那么好吃的拉面了,结果,我呼哧呼哧地干掉了一大碗面条。这句话后来果然被验证了。不管是在甘南还是川北,以至回到上海后,就再也没吃到过那么美味的拉面。 再后来,在《藏地孤旅》里面看到,村郎也在金鼎吃过拉面,并且他的朋友也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当时就觉得吃面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然,这是后话了。 3、兰州风景线 头天晚上寻找大漠烤肉的路上,路过了兰州大学。当时,我有点儿惊讶,这所大学,居然占据了兰州市内那么好的地段。不知道这所大学算不算名牌,反正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没有一个同学提到过这所学校。不过在我印象里,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学,基本上都不差,比如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又比如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反正路过了,就留个影吧。呜呼,此番旅行的第一个身影,就在兰州大学校门口定格了。 吃罢烤肉,我们慕名去看中山桥。还没来得及考证这“黄河第一桥”的名号是怎么得来的,出租车就已经把我们送到了河边。一座铁架子桥,横跨在泥沙泛滥的河上。河不是很宽,当然,桥也就不那么长,大概百来米吧(不好意思,我的距离感几乎等于零)。多多告诉我,桥底下就是黄河了。不会吧?我对黄河的概念,基本上来自于《黄河大合唱》的渲染。可看底下这黄河,温吞水似的,咋没那种气势呢?不过,这水果然混浊,如果打一瓶水上来,搁上五分钟,起码沉淀出半瓶沙子,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也洗不清啊!领队在一边说: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今到了,那么心就死了。叫我无语。 中山桥这个名字,据说是为了纪念孙中山为兰州所做的贡献。当年孙中山曾经想定都兰州,所以兰州由此大大地发展了一把。只是,孙中山没能打下天下,兰州也就错过了一次成为首都的机会。历史,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纠缠。 这桥其实挺普通的,如果没有桥头“中山桥”那三个字,跟上海的外白渡桥几乎就没啥两样。不过,外白渡桥一直有汽车开来开去,只是最近才拆了拿去修理。这中山桥,却是一座步行桥。这样,我们在上面走来走去,就不用担心被汽车撞到,拍照也变得随心所欲起来。 第二天一早,离开兰州之前,我们又去了一次黄河边。这次是去看一座名为黄河母亲的雕塑。傍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想兰州人多多少少有一份自豪吧,所以由当地的雕塑家,用当地的石料,制作了这样一个雕塑,当作河边的一道风景。许多人都站到雕塑前面拍照留念。我对这种当代人工制造的“风景”没啥兴趣。只是举起相机,记录了一下。 4、甘南第一站 从兰州出发,包车开半天就可以到夏河,路况也不错。 到夏河的时候,刚过了午餐的时间,来不及细看,我们径直奔进了宾馆对面的一家小饭店。后来,同行的其他朋友也陆续来到了这家店,三三两两地坐定下来点菜。狭小的店面,竟一下子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我们十来号人点完菜,就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火急火燎地冲出去了。约摸二十来分钟后,他又回来了,手里提着很多蔬菜,都是我们刚才点的品种。看来,这家店真的是小,小到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不过,这样菜品才新鲜,这么一想,就很满足。 夏河是个小镇子,比我想象中的镇子要小许多。镇子的主体就一条街道,这个镇子上的主要建筑,几乎都分布在这条街道的两边,什么镇政府啊、邮局啊、小学啊,当然,还有很多客栈、饭店和纪念品商店,都是为我们这样的游客准备的。 趁着等菜上桌的空档,我去隔壁的邮局逛了一圈,买了一套明信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上了明信片,每到一个地方,都盘算着给自己寄一张回去,让自己的每一个脚步,都通过明信片点点滴滴地被记录下来。不过,这明信片的质量,差强人意。 晚上我们换了一个地方吃饭:华侨饭店。显然,这个饭店有名气得多,因为这里冒出来许多老外。他们的咖喱饭不错,正好对我胃口。酸奶非常酸,得加点儿蜂蜜才行。 从饭店回宾馆的路上,我依旧穿着短袖汗衫,多多问我冷不冷,我没答她。那时候正是7月底呢,上海火烧火燎的高温,恨不得把整座城市烧成一座火焰山,这里,只是20多度的阳光和清风,让我多享受一会儿吧! 5、梦开始的地方 到夏河,就是为了看两个地方,一是拉卜楞寺,二是桑科草原。拉卜楞寺就在街道的尽头,兜兜转转,大概走个二十来分钟就能到了。桑科草原稍微远一些,需要坐车子过去。 拉卜楞寺和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还有青海的塔尔寺,合称为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规模上仅次于布达拉宫。虽然之前我从来没有到过藏区,但是,对藏区的向往,一直是我心中难平的情愫。第一次进入藏区,第一次面对如此神圣的藏传佛教寺庙,让我激动不已。 前世的梦,是否遗落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没有世事纷扰的地方?而今生的召唤,就是要来寻找那前世里失落的梦? 看到拉卜楞寺,彻底颠覆了我对寺庙的概念。这是一个开放的寺庙,没有围墙。除了进入大经堂需要另外付40块买一张门票外,其他的地方都不收门票。 拉卜楞寺背靠一座大山,面前有一条大夏河流过,据说这样的地形叫“金盆养鱼”,是风水宝地。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顺着地形,高低错落建起了许多房子,墙头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大部分都是平房,但也有高达四、五层的房子。红色高墙上,开着一个个黑咕隆咚窗户,外面挂上黑黄白三色的布帘子,风一吹,飘啊飘,放佛天音会顺着那些黑窗户飘到屋子里。房顶或黑或金,还装饰了很多金色的法器,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黄金堆起来的,反正在阳光照耀下,很有些今年大热的“bling bling”的风格。这里的墙也好,路也好,一律地粗糙古朴,散发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或许,这就是喇嘛们修行所要达到的境界吧。 人很少,我们走过好几幢僧房,都没看到个人影,只有这些土路,曲折蛇形地延伸,有点儿落寞的样子。偶尔看见路中间的小鸽子,让人觉得那么地生机勃勃。 我很好奇,这里泥巴路,到了下雨天,会不会泥泞?喇嘛们,会不会带着满脚的泥巴,步入神圣的庙堂?我们在夏河的那两天,天气很好,也就没有机会验证我的好奇心。 去晒佛台的时候,发生了一个个小插曲。领队居然没等我们,让包车带着大部队就走了。我们几个落伍的倒霉蛋,只能自己找摩托车过去。晒佛台在大夏河对面的一个土坡上,爬上去可以俯瞰拉寺全景。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准备下撤了。我二话不说,赶紧爬了上去。夕阳下的拉寺,只能用“壮观”来形容了。世界上最长的转经廊,朝着山坡上绵延而去,好像要伸向天界。我多么想把这景色收入镜头,没有广角头啊。让我觉得幸运的是,后来我又看到了晨曦中的拉寺全景,下回分解。 去晒佛台的路上,会路过甘肃省佛学院,很想进去看看,可惜人家大门紧闭。作罢作罢。 6、日出金顶 为了看日出,四点半就出门了。宾馆的大门还没开,得绕到后面院子里,叫醒看门人,把车道的门打开。 凌晨气温低,又没吃早饭,我决定坐出租车,于是跟出租车司机对话如下: “我要去天葬台。” “……” “我想去天葬台,你去么?不去的话没关系,我换别的车好了。” “……” 正当我准备转身的时候,忽然反应过来:“不好意思,不是去天葬台,是去晒佛台”。 坐在车里,我想,半夜三经,太阳还没出来打招呼呢,就要去天葬台,司机肯定吓蒙了。再说了,那附近哪有天葬台啊,怎么会从我嘴巴里蹦出这么个地方来呢?奇了怪了。 爬到晒佛台上面的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来,人也不多,除了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就只有两个摄影师,支了三脚架在这里等待。头天晚上,领队说他也要来的,却没有见到人影,拨一下他的手机吧。 “你在哪里啊?我到晒佛台了,怎么没看见你啊?” “我在305。” “305?什么地方啊?” “宾馆房间……” “啊?!那,那你继续睡吧!”挂机,说啥都是多余的。 太阳渐渐露面,大金塔像是一件被精心包裹的文物,随着薄纱纸的层层揭开,次第展现出它的容貌。那时候,我非常非常愿意相信,这个大金塔是真金堆起来的。对于信仰,最重要的是真,何况是藏民们的信仰。 转经廊里的经桶,沙沙地响起来,早起的藏民出来转经了。我很想把这些经桶转一遍,让活佛也保佑我,但想到那些一直延伸到山后面的转经廊,我想我还是放弃吧,别误了行程。 7、缘分的邂逅 看完日出,又来到拉卜楞寺的大经堂跟前。大门敞开着,里面却黑咕隆咚的,看不太分明。每隔一分钟左右,就传来一阵低沉的吟唱,然后是沉沉的寂静。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早课。 门口有黄帽子的喇嘛守着,搞不清楚他们的级别,反正后来我就一直管这些喇嘛叫“黄帽子”。进大经堂要买门票的,而我显然没有票子,所以有点儿逡巡,想溜进去却又不敢,怕惹怒了黄帽子。我试探着问那黄帽子,能不能进去看看?他朝我两眼翻翻,不置可否的样子。估计,黄帽子的汉语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听懂我的问题的地步。我又不会藏语,那怎么办?再看看那黄帽子,自顾自站一边儿去了,没有丁点儿查验门票的意思,我就壮着胆子把左腿伸到门槛了里边。没有阻拦!那么容我把右腿也搬进去吧。就这么进到大经堂来了,不收门票!又一次感觉在做梦! 插播一下,据说进入藏庙大殿,都是先开左脚,再迈右脚的。不知道为什么,规矩如此,照办就是了。 里面果然大,且深,还暗。我的眼睛,才看过朝阳下金晃晃的大金塔,这会儿费了好长时间才适应里头的光线。低沉的吟唱声还在继续盘旋,肃穆得让我情不自禁要双手合十。在藏区,所有的转圈,都得是顺时针方向。我也如此这般,沿着墙边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生怕惊动了什么。这里好像有一种隐性的力量,叫人不自觉地敬畏起来。 转过两个拐角,我才稍微看清楚一些大经堂里面的样子。中间地面上,放着一排排打坐的垫子,大概有100个吧,也可能有200个。十来个喇嘛,聚坐在前排的垫子上念经。头顶上,各式各样的布条,垂垂地落下来,好像触手可及,又好像高不可攀。神台上供着这个寺的神,应该有释迦牟尼吧,我想。周边一圈小小的酥油灯,摇摇曳曳地,每一个都认真地照亮周边那一小块自留地,一排过去,倒也渗出几分灵气。 大经堂里面,还套了小“包间”,只隔一道门而已。跨进去,发现这里的装饰更加绚丽奢华。因为房间小,摆在中间的神,就显得更为高大,喇嘛们则坐在靠墙的地板上念经。我的脑袋里,生出很多很多疑惑:里面的喇嘛跟外面的喇嘛有啥区别?里面的神跟外面的神,又有啥区别?为什么大经堂里面要有包间?内地的寺庙,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格局……可是我不敢发问,我羞愧于自己的无知,又害怕打扰了这些做早课的喇嘛们。为了他们的功德,我还是止住我的好奇心吧。 从包间出来后,我选了一个角落里的垫子,坐上去,盘起腿,闭上眼,屏息凝神,跟那些老外一样,听起了早课。能够在这里聆听、冥想,也是一种幸运。 回到宾馆,多多已经起床,将一早的神奇经历跟她一一分享。一切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那样,一种邂逅的缘分。那一刻开始,我喜欢上了藏区。我想我会继续行走藏区,而终有一天,我会回到这里,回到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8、向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去桑科草原的路边,是铺天盖地的油菜花田。来之前就听朋友说过,7月份是去青海湖看油菜花的好季节,没想到这里也有!《出塞曲》里的一句歌词,就这样蹦了出来:向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可是,当我看到桑科草原的时候,免不了有些失望。这里没有绵延不绝的油菜花,只是很普通的青草地;也没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尽管这丘陵也是海拔2500多米高原上的丘陵。 天空不适时宜地下起了雨,多多坚持去骑马。我对自己的马术没啥信心,还是进帐篷避雨吧。高原的天气就是这么变幻莫测,不到十分钟,天空就放晴了,我赶紧跑出去,在草原上奔跑,在草原上撒欢儿,在草原上一阵猛拍。 跑着跑着才发现,其实这草地里,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自信,就好像舞台上怒放的卡门。 多多骑马回来的时候,一个劲地冲着我过来,我当然明白她的意思,端起相机“咔嚓咔嚓”,给她拍了好几张飒爽的英姿。可惜,我忘记当时拿的是谁的相机了,以至于后来整理照片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那些照片。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直接破灭了我做摄影助理的梦想,就更不用提摄影师了。 9、心中的九层阁 夏河名声够大,以至于我把它当作甘南的首府了。到了合作才知道,这里才是甘南自治州的首府,规模确实要比夏河大了许多,也繁华了许多。我们导游的家,就在合作。她的爸爸是藏族人,妈妈是汉族人,所以算得上是一个“混血”姑娘。导游姑娘不仅懂汉语,还会藏语,一路上,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米拉日巴佛阁就在合作,我们原先的行程里头并没有提到这个地方,但这个佛阁里面供奉了藏传佛教所有的佛,收藏了几乎全部佛经,听上去像是藏传佛教的藏书楼一般,集大成者,于是我们决定进去瞧一瞧。 进入佛阁之前,导游姑娘特意指了这里的标牌给我们看:藏、英、汉三种文字写在一块木匾上,英文还在中文之前,真够特别的,估计在整个藏区,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进入佛阁,得换上他们的拖鞋。虽然潮乎乎的不怎么舒服,还有点儿形式主义,但也得换上,算是对佛的尊敬。 佛阁里头果然不同凡响!第一层,供奉着最重要的佛,诸如释迦牟尼、莲花生大师之类。佛像不仅高大,而且端庄、威严,周边还摆放着各式法器和精美的酥油花。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酥油花,那模样,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面人儿。只是,这酥油花来得更鲜艳些,也更娇嫩,只可远观,不能把玩。 爬上狭窄陡峭的木楼梯,依次来到其他几个楼层。每个层面,都集中介绍了藏传佛教中的一个派别,什么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几乎每一世的达赖和班禅,还有各个重要藏族寺庙的活佛,圆寂之后,都会在这里供上一尊他们的佛像。差别只是有的大些,有的小些,据说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和所做的贡献不同。四周的墙壁上还有壁画,哦,对了,这里该叫唐卡,描绘了藏传佛教里的各种故事,或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场景,或是他们美好的憧憬。 我藏了点儿小小的私念,想知道关于密宗的秘密。带领我们参观的喇嘛,指着一排中药铺子似的柜子说:这里面就是密宗,手抄本。 我问这喇嘛:密宗里面到底讲了啥? 喇嘛的回答倒真干脆:我不修密宗,不知道。而且,这里的密宗,虽然归我保管,但是,我不能打开来看。 唾手可得的秘密,却不能探究,真是对人性的巨大考验啊!这不禁让我对喇嘛多了一些别样的崇敬。 进来之前听说了,米拉日巴是个九层佛阁。可是,我等肉眼凡胎,爬到第八层的时候,发现没有向上的楼梯了,这个第九层,在哪里呢?问喇嘛,喇嘛笑笑,用手指了指屋顶。 “难道上面有阁楼?”我联想到上海的复式房子,买了顶楼送你一个阁楼的那种。 喇嘛摇头,还是笑。 “那么,是外面屋顶上有亭子?”没有阁楼,那我去掉围墙,变成一个亭子,总该有了吧?谁叫我们上不去,也看不见呢。 喇嘛还是笑,不过这次他开口了: “第九层,是释迦牟尼讲经的地方。” 释迦牟尼跑到合作来讲经,也太离谱了吧?当我还在云里雾里折腾时,有朋友醍醐灌顶一般地醒悟过来,告诉我:看那屋顶中央向上突起的部分,画上了彩色的坛城图案,那就是第九层! 恍然大悟!这里并没有建筑学意义上的第九层。所谓的第九层,就在当下,在你我头顶,在你我心里。悟到了,就有,没有悟到,就没有。 10、寻找天边的那一片海 去尕海,走的是国道,路况不错,两边是绵延的草坡和群山,很美。天很蓝很蓝,云很白很白,而且很低很低,姚明来了,大概伸手一捞,就能捞到一大朵棉花糖似的白云,塞进口袋里。 我们在路上遇上了一个放羊的藏族小伙儿,骑着马,赶着百多头羊。这难得一见的景象,搞得我们车里好几个朋友蠢蠢欲动。导游姑娘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下车去帮我们协调。这时候才明白,会说藏语,是何等地重要啊!那个藏族小伙儿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赶着羊群让出一条通道,让我们的车先开过去,然后他再赶着羊群往前走,让我们从正面看个够,拍个饱! 我对拍动物没有经验,没拍到一张像样的作品,但是那牧羊人的笑容,却在不经意间留在了我的相机里。真的很感动,这里的人民,是这样地率真热情。 车子开到一片沼泽地旁边,领队下车向牧民问路。结果,牧民告诉我们,路边的沼泽就是尕海!本以为远在天边的,其实就在眼前。 到达尕海的时候,刚过了正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头顶,空气里没有什么风,但是气温不高,也不觉得闷热。天上的白云,像贴在蓝色画布上的装饰,一片片地挂在那里动也不动。湖面很宽很静,白云的影子投下去,就像是青花瓷碗底泛出来的花纹。 水边有一些水草和野花,星星点点地交替着,长得并不茂盛,可蔓延开来倒也有一大片。这大概就是沼泽地形的特点吧,水和岸的界限不那么清晰。 我们跑到水边,摆出各种造型来拍照。领队帮我拍了一张,回放的时候赞叹了一声:真棒,人像掉到云朵里一样! 我知道领队夸的是这景色,不是我,但这句话还是让我很激动,就好像自己真的掉到了云朵里那么开心。 11、丽莎饭店 到了郎木寺,就到了甘肃和四川的边境,也就意味着这次甘南川北之旅即将进入后半程。 丽莎饭店,在郎木寺可是鼎鼎有名。火车上,就有同行的朋友在研究攻略时,重点推荐了这个饭店。 据说,这里的老板娘,非常会做生意,而且特别会做老外的生意,不仅能烧中餐,还能就地取材,折腾出不俗的牛肉汉堡之类的西餐,吊足了慕名前来的老外的胃口,再加上店名起得洋派,当然更是叫老外们趋之若鹜。 到达郎木寺之后,我们也直奔丽莎饭店而去。去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店里没有客人,服务生看见我们这群人,竟然也有点儿意兴阑珊的样子,跟我之前想象的门庭若市真是大相径庭。 不过,丽莎饭店的装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装饰,很吸引我。店堂左右两侧的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游客用各种颜色的笔和各种语言,在纸片上面留言,然后贴在这墙头上。也有户外活动俱乐部,把他们的旗帜挂到了墙头上。 仔细看了一下,纸片上的留言大多跟旅行心情有关,几乎没有看见“到此一游”的踪迹。我估摸着,如果有朝一日这个地方被旅行社大肆开发了,那么“到此一游”的纸片,该会贴满墙头了吧?到那时,这道美妙的风景线,就不复存在了,多可惜啊。还是不要开发的好,留一点儿原始和古朴,给我们这些真正热爱大自然的朋友吧! 我试图在纸片中找出一点儿感人的故事或是八卦新闻来,可惜,没有。估计就算有,也早就被人揭了去吧? 可别说,还真有人来揭纸片的呢。有游客独自一人到了郎木寺之后,想找人一起包车去别的地方,就来这店里,把自己的行程和联系方式贴到墙上,其他游客看到了,就可以把纸片揭下来去找那个留言的人。这是户外旅行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没想到这丽莎饭店的墙头,也成了驴友发布消息的bbs。 晚饭当然没有再去丽莎饭店,但是路过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气氛果然暖和了许多,也温馨了许多。老外们纷纷落座,在独具特色的藏式吊灯的昏黄灯光下,把酒言欢,回味着白天郎木寺的美景;或是独占一隅,奋笔疾书,不知道是在记录白天的点点滴滴,还是在给远方的朋友涂明信片。不管哪一种,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愉快的。 前面提到了丽莎的牛肉汉堡,说实话,味道真的是不敢恭维,连kfc都不如。我想,牛肉汉堡的名声之所以如此之大,如此受老外推崇,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美味,而在于它出现在这个本不该出现汉堡的小镇上。 12、骑在白龙江背上的小镇 一条白龙江从郎木寺的主街道中穿过,于是,郎木寺就成了一个骑在白龙江背上的小镇。 当然,千万不要因为“白龙江”这个听上去非常“西游记”的名字,更不要因为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而试图在郎木寺找一条感官上磅礴、气势上雄壮的大河。不幸的是,当时的我,再一次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当我从当地人们口中得知,脚底下那条细细长长、缠缠绵绵的小溪,就是传说中的白龙江时,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想象力,那岂是信马由缰可以形容的啊。 白龙江不仅是郎木寺的重要地标,还是甘肃、四川两个省份的分界线。骑在白龙江的背上,郎木寺小镇就分出了这边和那边。这边属于甘肃,那边嘛,自然就是四川了。于是,好玩儿的事情就出现了,我们先是在甘肃这边打尖住店,然后跑去四川那边吃饭唠嗑,回头又跑到甘肃这边来遛弯购物。 白龙江边上有一家很不错的饭店,全木建筑,长长的走廊上,搭着木凉棚,绿叶缠缠绕绕地掩映着几张原木制成的桌子和凳子;不想晒太阳的话,可以去屋子里面坐坐。进入这家饭店的台阶,搭在白龙江的这边,跨上去之后,走过一截很短的木板,就能从白龙江的那边进入饭店。也就是说,每进出一次饭店,就完成了甘肃和四川两省之间的一次跨越。于是我童心大发,趁大家吃饭的时候,在那个木板小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 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想,难道我在这边用手机打个电话,漫游的是甘肃的信号,跑到那边再打个电话,就漫游到四川的信号了?当时很想这么做一下试试看,回上海后再跑去移动公司拉个详单看一下。不过,怎么想都觉得这个念头实在太无聊,就放弃了。 这里的喇嘛庙,有两个,甘肃和四川各一个,都叫郎木寺。当然了,以示区别,他们各自都有别名。甘肃那边的叫“达仓郎木赛赤寺”,四川那边的叫“郎木格尔底寺”。名字有点儿拗口,我可记不住,翻出了保留下来的门票,抄一下。 再怎么神奇,对于郎木寺,总得在行政区划上给它给名分。为此,我特地看了我从郎木寺寄回来的明信片,邮戳上写的是“甘肃碌曲郎木寺”。看来,这地方还是归属于甘肃,只不过地理范围上占了两个省的土地。就像俄罗斯,管它再辽阔的西伯利亚是在亚洲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它就是个欧洲国家。 前面说了,白龙江把郎木寺镇分成了这边和那边。我不想用东南西北,虽然我自认为方向感不错,但在这个地方,脑子里的gps暂时失灵了,因为这里有更重要的内容要关心:号称“东方小瑞士”的美景。 13、东方小瑞士 郎木寺,对国人来说,并不像丽江、九寨沟那样大名鼎鼎,但这真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西方游客来到这里,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引人无限遐想的外号:东方小瑞士。 第一天下午,我们打算去四川的郎木寺,但是那里的看门人告诉我们,寺里的喇嘛放假三天,所以我们只能在寺庙景区走走看看,却不能进入庙堂之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怀着巨大的好奇心去了。 叫人意外的是,寺庙的对面有一个小山坡,风景绝佳,是俯瞰寺庙的好地方。那山坡上,遍地绿色,夹杂着蓝色、白色、黄色、紫色的小花,迎风招展。半山腰上,几匹栗色的骏马,正晃着尾巴,闲闲地啃食青草。远处,几幢白墙黑瓦的民居,映衬在山顶的松树下,格外简朴。山坡上还有一片经幡和一个玛尼堆,矗立在蓝天白云下。 我一下子被这番景象迷住了!一个激动,跨上了山坡底下的一对乱石,要多多给我拍一张照片。于是,在郎木寺,头顶蓝天白云,背靠青山绿草,脚踩红色山石,我留下了这么一个难忘的身影。 我们在山坡上慢慢地爬,慢慢地看,并不是因为海拔高了爬起来累,而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生怕爬得太快,遗漏了丝丝毫毫的美景。 这美景,又一次激发了我和多多的创作欲望。我们在这片山坡上摸爬滚打,你方拍罢我登场,完完全全地沉浸在大自然中了。 玩得累了,我们就席地而坐,静静地欣赏山坡对面的郎木寺,享受这片刻的宁静。这个喇嘛庙,也是依山傍水而建,跟拉扑楞寺如出一辙。只是庙前的河流,由大夏河换作了白龙江。当然,比起拉卜楞寺,这个郎木寺的建筑规模和风格,要逊色不少。今天喇嘛们放假,原本就清静的喇嘛庙,显得更加幽静,增加了不少神秘气氛。 天色渐暗,山坡上的民居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燃料,只觉得那烟特别地白,又特别地浓,经久不散,顺着屋顶飘飘然地升上去,一直飘到天际,飘到白云深处…… 我和多多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首歌: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照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那里 我们相视一笑:我们哪里也不去,我们就在这里,属于自己的“这里”。 后来,有几个朋友提议骑马去看大峡谷。他们一直骑到了大峡谷的边上,看到了白龙江的源头,那真是一场惊险刺激的经历,差一点儿就马失前蹄,跌落到大峡谷里,做了白龙。当然,他们欣赏到了另一番壮阔艳丽的风景。可惜,我没有去,如果还有机会,我真想也去看一看。 第二天离开郎木寺的时候,我又去了一次四川的郎木寺,这回进了景区。倒不是为了那张两日里可以多次进出的门票,只是想再近距离看看那群建筑。平日里喇嘛们进进出出,烟火缭绕,热闹非凡,今天,却格外清冷。不知道庙堂里面的佛,会不会寂寞。我想,佛是不会寂寞的,因为已经四大皆空了。 有色友在等待光线,寻找创作灵感。在如今的风景点,要找一个没有人的时间和地点,去完成创作,很难很难。那么,偶尔的冷清和寂寞,还不值得珍惜么? 14、繁华,不过是手心里的一捧沙 第二天上午,我们继续游览郎木寺,不过这次去的是甘肃的郎木寺。相比之下,甘肃的郎木寺,规模更大,喇嘛更多,当然,也更有看头。我们的导游姑娘有一个好姐妹,在这个寺庙里头做导游,经过她的引荐和介绍,我们看得也就更加津津有味。 再次进入藏族寺庙的大经堂,少了上次在拉卜楞寺时的兴奋和迷惘。听看守大经堂的喇嘛向我们娓娓道来,我发现我已经能坦然地接受大经堂里的繁复和眼花缭乱。大经堂里照例地贴金描银,雕梁画栋,可惜,我没有时间来一一细究,但是我明白,这是藏族人民的希望和寄托,他们宁愿穷其一身所有,将毕生积累的金银财宝,贡到这大经堂里头,修一个今生今世的功德,盼一个来世的圆满。 肉身佛阁,是一个充满传奇和遗憾的地方。据说,里面曾经珍藏了这个一位活佛圆寂后的肉身。可惜的是,这尊传奇肉身,没能逃过动乱年代的劫难。历史,总是给人留下遗憾,又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在肉身佛阁里,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个东西:佛像跟前的一张大桌子上,摆放了一尊将近一人高的宝塔,四周用木板低低地围了起来,里面铺满了米粒。导游姑娘走过去,抓起一把散落的米粒,朝宝塔上面洒去,然后看着那些米粒依旧落到桌子上,默默祈祷。听导游姑娘说,这样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就会心想事成,虽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缘由,但是我们一个个都照做了,入乡随俗。 在另外一个看似普通的扎仓里,我看到了正在制作中的坛城。 坛城,又叫曼陀罗,是佛教世界的中心。制作坛城,就是要在一张正方形的木板上,用沙子“画”出这个虚幻的世间。坛城的制作,通常由喇嘛们完成。他们先在木板上打好坛城的底稿,然后把加工得非常细腻非常鲜艳的彩色沙子,通过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儿堆到底稿上。这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和细致程度的工作,为了不受影响,工作区域用厚重的布围了起来,工作台上方,只悬一盏白炽灯,作画的喇嘛们,一个个蒙着面巾趴在工作台边上工作。 我走近了去看的时候,大气也不敢喘,生怕脚步稍微重了一点儿,或者呼吸稍微急促了一点儿,就吹跑了桌上的沙子。甚至,当我凑上前去,想拍一个坛城细节的时候,有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既想凑得更近一些,拍得清楚一些,又害怕动静太大,弄糊了已经初见规模的坛城。 仔细欣赏坦诚,我不得不为它的精美而击掌。层层方形和圆形的图案,依次交叠着铺展开来,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世界,中间穿插着描绘了世上万物,莲花仙鹤、祥云瑞雪、江河湖海,无不栩栩如生。无论是色彩的饱和度,还是画面的层次感,一点都不输给欧洲大师的油画名作。 我不知道喇嘛们为什么要制作这坛城,也不知道这个坛城能保存多久,但我想,这沙子堆砌的世界,总不会太长久,或许某天的一阵风,就把这世界整个儿地吹掉了。当那些喇嘛们,用手中的沙,打造这个理想国的时候,是不是会想到,也许很快,这个理想国就会不复存在,而那时,他们或许得着手另外描绘一个心中的理想国? 我相信,他们是知道的。当然,他们也坦然地接受这一切,无怨无悔。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繁华,不过是手心里的一捧沙”。 是的,不管你有多在乎,一松手,曾经拥有的一切都会从指缝中滑落,而手心里却不留痕迹。所以,太过执着和留恋,都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重拾信心的勇气。 15、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 甘肃郎木寺后面有一片山头,那里有天葬台。我们去的那天,没有藏民进行天葬,于是导游说,可以带我们去看天葬台。 去天葬台,先要爬上郎木寺后面的一座山坡,然后沿着山路继续向上走大约40分钟,有点远,当然,也可以跟着向导骑马上去。所谓的向导,其实就是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远远地看见游客,他们就会驾着坐骑来到你跟前,说带你去天葬台,然后跟你讨价还价。没想到,这些看似淳朴的孩子,竟如此有经济头脑。 我知道,在藏族人民心中,天葬,是一件非常隐秘的事情,绝对不能让外人看见。延伸到天葬台,也不能轻易让外人参观。所以,当几乎所有人都决定走那40分钟山路的时候,我决定留下。倒不是担心路途的遥远,只是真的不想,不想任由自己被好奇心驱使,去破坏对一种信仰的尊重。有时候,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 放弃天葬台后,我收获了另外一番经历。 因为不确定大部队何时返回,我不敢离开那个山坡,就一直在那里留守。走走看看,才发现,这里风景很好。面前有一片山坡,时而平缓,时而陡峭,一路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山谷,直到对面山脚下。对面的山,就隔着这山谷,拔地而起。 高山仰止,如果要用风景画来形容这个词语的话,大概也就是这么一副样子吧? 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山谷里水气很重,云雾缭绕,对面的山头隐藏在一片氤氲迷濛之中,看不太清楚真相,叫人生出许多遐想。太阳渐渐升高,山顶的浓雾慢慢化开,遐想没有了,山峦一层层地从迷雾中剥出了真容。我非常喜欢这种渐变的过程,时光流转之间,差点以为自己错位,身在阿尔卑斯。难怪,老外要把这里叫做“东方小瑞士”。 这山坡上,有一间平房,里面有两个巨大的转经桶。一位老奶奶来转经,带着她七八岁的孙子。那孩子对我的相机很好奇,盯着看。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回放给他看的时候,他竟显得有点儿茫然,或许这是他第一次在除了镜子以外的物体里看到自己吧。我翻出一条巧克力来给他,那孩子怯怯地朝奶奶望了一眼,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眼神后,克服了羞涩,伸手接了过去。我问他,巧克力好吃么?他一边“咯咯”地笑,一边狠狠地点头。虽然他不会讲汉语,但是他懂得表达。 那孩子不小心把一块巧克力掉在了地上,我赶紧告诉他:脏了,不要了。他随后的举动,却让我有几分惊讶:他毫不犹豫地弯腰,捡起了掉在泥土上的巧克力,用手擦了擦,塞进了嘴巴里。真是淳朴简单到极点了,这孩子! 等到多多从天葬台回来,我们一起下山。路上,导游姑娘说,我是个很善的人,舍得放弃,懂得尊重。呵呵,是么?很多年以前,新加坡的那场经典辩论,让我多么地相信,人性本恶。到底是善还是恶?我迷茫了,请佛祖提点我。 16、郎木寺镇拾遗 第一天的晚饭,换到了达老饭店,同样也是攻略上推荐的地方。 饭店在路边一排房子的二楼,可以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看街上的人,在夕阳的余晖里来来往往,把影子拖得老长老长。饭店的装饰不错,唐卡、吊灯、经幡,很有藏族特色,营造出一种让人想躺下来发呆的感觉,难怪那么受老外欢迎。但是,这家饭店的上菜速度,实在是一大诟病。 正吃着,看到一对搞摄影的夫妻,大约四十来岁的样子,一人抱个相机,扛个三角架,有说有笑的样子,神仙眷侣啊!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另外几个朋友,商量着明天一起包车去红原。看来,不止是丽莎,只要是此地稍有名气的饭店,都承担了这种类似bbs的功能。 马上就要进入四川了,决定把纪念品全部搞定,因为进入四川之后,民风不再那么淳朴,纪念品的价格当然也就如当今的cpi一般涨得飞快了。在拉卜楞寺的时候,已经一口气给上海的朋友们选好了纪念品,可自己的东西,迟迟没看中。 却在回头之间,看到了路边小店里一套三个的首饰盒,圆形,朱红色,外面贴了五彩的星星月亮珠片等装饰。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月光宝盒”么?中等个头儿的最漂亮最秀美,没有犹豫,拿下。 一边往回走,一边把玩这个刚到手的月光宝盒,越看越欢喜。没忍住,回头再去那家小店,把那个最小的也买下了,谁叫我那么喜欢这红色呢? 刚出店门,又后悔了:既然都买下两个了,那个大的,还犹豫什么呢?有点儿经验和常识的人都知道,买东西就忌讳的就是回头了,一点价格都砍不下来。顾不上那么多了,难得碰到中意的东西,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真的再也没有在别的店里看到过月光宝盒。幸哉! 17、风吹皱了湖面,那是因为想念 来到花湖,就真正进入了川北。 如果要我选择那九天里最感性的一个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花湖。当初决定出行的时候,就被几张花湖的照片深深吸引了。微波荡漾的湖面上,疏疏朗朗开着几簇小花,只那么几笔,衬得蓝天白云也格外清新起来。虽然眼前的花湖并不像网上的图片那样令人销魂,但是,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真的是引人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花湖其实是一片沼泽,深深浅浅的草地和池塘之间,搭了木栈道,给人们行走,还有木制观景台,可以爬上去抒发创作欲望。在那条似乎要通向湖面深处的木栈道上,我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拍,行走的感觉,不就是在这样一片天地里么? 这里真的是创作的好地方,拗了无数造型,谋杀无数内存,正面来过,侧面再来,广角拍过,长焦上阵。回来以后向朋友秀照片,朋友们赞叹:堪比时装大片! 花湖,算不得第一眼美人,但是,那种清水芙蓉般的淡定和旷世天地下的从容,却美得叫人毫无防备。 回来后整理照片的时候,花湖的那一组,几乎激发了我所有的文字灵感,给照片起下的名字,无比动情。 比如“匆匆,淙淙”; 比如“想念的天空下”; 比如“温柔的倒影里”; 比如“风吹皱了湖面,那是因为想念”。 最后,花湖以这么一种姿态定格了它在我脑海里的记忆: 轻轻地,我来了,梦中的花湖,你可曾听见,我小心翼翼的脚步? 轻轻地,我来了,梦中的花湖,你可曾看见,我顶礼膜拜的目光? 轻轻地,我来了,梦中的花湖,你可曾感觉,我屏息凝神的虔诚? 草原,是你梦想的家园。日月之行,围绕在你身边;星汉灿烂,闪烁在你头顶。你用宽广的胸怀,容日月的沧桑,观山川的变幻,任成群牛羊在你身边嬉戏,看朵朵小花在你左右绽放。我看到,在你心里,却有那最美丽的一池碧水。那是高原上,你落下的一滴眼泪。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 我来了,真的来了,循着寂寞的呼唤,来到你的身边。在见到你的刹那,我也看见了自己的心:所有的思念和期待,如明镜般清晰,照在那滴眼泪上。而这里的阳光,却灼伤了我的脖颈,晒黑了我的胳膊。难道,这就是来见你的代价? 前世的500次回头,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你可能不曾知道,我多想在你身边停留。终究,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你身边的一个过客。来去,都如此匆匆。我试图记录下些什么,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无法表达那份眷恋。于是,我带来了对你的深情,把这款深情,和我为你落下的那滴泪,一起埋葬在这里。 那是2007年的夏天,刚从四川回来时,写下的感想。而今回看,似乎已是万水千山,沧海桑田。我以为我不会再感慨了,却还是忍不住泪湿衣襟。一场天灾,山河同悲,草木同泪。花湖,今安在? 本来还打算看花湖日落的,可惜,这里太阳下山的时间太晚了,我们的队伍等不及,留下一个遗憾。旅行,总会有遗憾,只希望,如果以后有朋友去,能拍到漂亮的花湖日落,帮我弥补这个缺憾。 18、那一转身的温柔 黄河在青海境内一路奔腾而下,眼看着就快流进四川了,却调皮地玩了个神龙摆尾,转过180度的弯,朝着甘肃而去。这个转身,正好冲着唐克乡,于是,唐克郊外的一片山坡,就成了欣赏这“九曲第一弯”的胜地。 我们到的时候,正接近中午,太阳高高地悬在头顶,阳光像锋利的箭一样从天上射下来,照得人眼睛发花。 那山坡,不过100多米高,在我看来,三步并作两步地爬上去,似乎不成问题。但是,我忘记了,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任何运动都要比在上海消耗掉更多的体能。爬到中途的时候,我就气喘得厉害,口也渴得厉害,更要命的是,我忘记带水了!看见半道上有一个亭子,赶紧进去休息一下。 有人是骑马上去的,在亭子里休息的时候,就有孩子上前来问我,需不需要骑马。骑马?这让我觉得会丧失攀到顶端后的成就感,拒绝了。 修整过后,我调整了爬坡的策略。不再急于求成,每爬上一段台阶,就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很快就到了坡顶。再次明白,欲速则不达。 坡顶也有一个小亭子,从那里望出去,就能看到整个黄河第一弯的景色。一条宽阔平静的河流,像一条透明的蓝色丝巾,弯弯曲曲地从天边蜿蜒而来。到山坡下,这丝巾却被一片片绿洲分隔出条条水道,好像分出了一缕一缕的流苏。那流苏,逶迤地洒开来,绕过这山坡之后,又聚拢来,再变成一条丝巾朝着地平线的另一端飘去。 我想到了电影《保镖》里的那个镜头:丝巾从空中悠悠然地飘下来,落到刀锋上,变成两截,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却充满温暖的力量。前几天还觉得兰州的黄河没有气势呢,这会儿才发觉,我们的母亲河,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那么气贯长虹的。至少在这里,在这一个转身之间,散发出多少柔情!只是这柔情,深锁在草原。 我很庆幸,能够走到这草原深处,能够顶着烈日坚持爬上这山坡,看一眼这一转身的温柔。我非常非常想把整个天地全部拍下来,没有广角头啊广角头,我只能再一次感叹。 下坡的时候,真的是三步并作两步,轻松了许多。时间尚有多余,就一路奔向水边。一位藏族大妈,站在黄河滩边洗衣服,红色的头巾,和绿色的远山近水,形成鲜明对比,衣服搅得涟漪在她身边层层泛开,那是非常灵动的生活场景。正当我着迷于眼前景象的时候,忽然发现一黑一白两匹骏马闯进了我的镜头,你追我赶地,惊起层层白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般的光泽,再落到马背上,把马儿也在装点的熠熠生辉。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踏着岸边的草地,追着那两匹马儿一路跑过去,差一点就跟着马儿一起跑到黄河里去了。 回到上海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忘记了那段事情。直到有一天,看到sony的一段摄像机广告,背景就是黄河第一弯,一下子兴奋起来,那画面太熟悉太亲切了!有许多地方,没有去之前,总是觉得很遥远很难去,一旦去过之后,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其实一点儿都不难。是啊,当你决定开始旅行的时候,最难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19、心中的日月 从唐克回来,我们住在了若尔盖县城。那是一个很小,但是很生活化的县城。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晚上的广场舞会。入夜之后,人们纷纷集中到县城的广场上,围成圆圈跳集体舞。从我宾馆房间望出去,就能看到那个广场,和翩翩起舞的市民,虽然没有人组织,跳得也不怎么规范,但他们那种自娱自乐的精神,看了,就让人快乐。 在这次地震的新闻里,也听到了一些关于若尔盖的消息,具体内容不记得了,真希望,广场上快乐的集体舞,还能继续。 离开若尔盖,我们就要去川主寺。在这路上,我们绕到去看瓦切的塔林和经幡群。 瓦切,其实是一个位于公路边上的小镇,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大概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吧,当地的藏民特别喜欢把经幡挂到这里,经年累月的下来,竟造就了大大一片经幡群。说实话,从拉卜楞寺开始,这一路上没少看经幡。藏民们每天都要念经,于是他们就把经文印在这些或绸或棉的五彩布料上,连成长长的一条,挂在山顶,挂在路口,挂在一切容易起风的地方,每当有风吹过,经幡呜呜作响,就好似在替藏民念经。 但是,当我看到瓦切经幡群的时候,仍然被震撼了。经幡们被规划过似的,像一顶顶巨大的伞,从中间的立柱向四周散开,又像是一个个圆形的帐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这里的经幡,似乎都有些年代了,原先或蓝或红或黄的底色,经过时光的洗礼,大多已经微微泛白,上面的经文,也已经褪去原先的字迹。 有风的时候,成片的经幡就朝着一个方向起舞,像是要挣脱绳索的迁绊,飞向天际。要是颜色再鲜艳一些,那该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不过,从这些依稀可辨的底色里,我看到的是,任岁月流逝,人们心中的信仰,从来未曾褪色。 一低头,我钻到了巨伞的中间,拍经幡。视角不够低,那就索性躺倒在地,四脚朝天了,我。 测光、对焦、构图、曝光,瓦蓝瓦蓝的天空下,红白两色的经幡,被风吹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引人入胜。我得看着点儿我的灵魂,否则,一个出窍,就跟着这高原上的风,飞去了外太空。那飞扬的经幡,带来了我的期盼,也带走了我的希望。 回家后,我给其中一张照片用了这样一个名字:“心中的日月”。在我自己看来,这张照片只是瓦切众多经幡中很普通的一张;这个名字,也是我随手起的一个名字。可没想到的是,藏语里头“香格里拉”的意思,竟然就是心中的日月,这是我前一阵子看《消失的地平线》才知道的。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张“心中的日月”,还帮我挣了一个lowepro的摄影包,那是一个摄影比赛三等奖的奖品。 看完经幡出来,路口的一个茶摊上正放着欢快的藏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那旋律,快乐得让脚趾头都觉得痒痒。我们这些女孩子没能按捺住跳舞的冲动,跟在导游姑娘后头,很陶醉地跳起了藏族舞蹈。不要管咱们的舞姿怎么样,开心最要紧。 瓦切塔林,是我们此行中唯一成功地对门票进行砍价的地方,从20块砍到了5块。领队的省钱功夫,这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20、红军长征曾路过 但凡去过九寨沟和黄龙的人,没有不知道川主寺的,因为这里是进入景区之前的最后一站。这一次,我们也在这里安营扎寨。 刚到川主寺,我就看见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碑的顶端,有尊雕像,一个军人昂首站立,向着天空张开双臂。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红军当年长征时,翻雪山过草地,曾经过这里。山上的那个,就是红军长征纪念碑。 在川主寺的第二天,正好是一位同行的女孩子的生日,于是大家约好,晚上去火锅店为她庆祝。有人说,要是有鲜花就好了。话音刚落,就看见一个朋友,“蹭”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店门外,拔了两束路边的野花进来,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太实在了,这人。 酒过三寻,同行的其他朋友开始起哄,要那个寿星女孩的男朋友向她求婚。那小男朋友,是个非常老实的人,一路上话很少,女朋友叫他干啥他就干啥。但是那天的表现,简直让我们刮目相看,手捧鲜花,对自己的女朋友说了许多肺腑之言。我记得,他最后对他的女朋友说:今天的求婚,不太正式,就算是彩排吧,以后会给你一个正式的。其他女孩子也被他的真诚感动得热泪盈眶。 进入四川之后,明显感觉民风不再那么淳朴了,物价一路窜高。我和多多为第二天进九寨沟补充粮草时,就明显感觉,啥东西都比别的地方贵出许多。这还不算,这里的服务很差。我们的宾馆,说好了晚上8点到11点供应热水,结果10点钟就没有了,去问服务员,得到的回答居然是:用完了,自然就没有了。 连续两个晚上,我们都在川主寺的街道上转悠,除了吃饭逛街,也没干出别的什么正经事儿。路过藏族风情表演的场子,我们俩面面相觑,想想那不过是些草台班子,最终还是没有买票。说实话,川主寺让我有点儿失望,虽然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但除了那个纪念碑,已经看不到红军留下的任何痕迹了。可我们的子弟兵,依然处处冲锋陷阵,这次地震救灾中,冲在第一线的也是他们。 21、夏天也有童话 终于要去九寨沟了,期待了很久的地方。为了赶在一开门的时候就能进沟,我们早上4点起床,5点就出发了。结果,我们到得太早了,在沟口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想起来真是不爽,要是能再多睡一小时,该多好。 在景区门口买个地图,先把九寨沟里面的线路研究一下。九寨沟其实有三条沟,呈“y”字形分布。景区入口在“y”字形的最下面,一路向上,先看到的是树正群海沟,到诺日朗分出两条岔路,顺着左边的则查洼沟上去,可以到长海,右边那条叫日则沟,一直上去,就是原始森林。 十个旅游广告里面,有八个会用“秋天的童话”来形容九寨沟。秋天,当然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网上的照片,已经把这份美渲染得如同人间仙境。为此,来之前我一直在担心,7月里的九寨沟,会漂亮么?会不会让我后悔呢? 当我坐上环保车,浏览两边的风光时,我明白,夏天的九寨沟,不会让我失望。满山满坡的绿色,排山倒海似地涌入视线。大大小小的海子,像一串温润的珍珠项链,从山坡上垂挂而下。这里的水,时而平静,静得像一匹光滑的天鹅绒,时而湍急,急得像一首流淌的进行曲。千百年前地壳运动中倒下的树木,沉在海子里,折射出层层叠叠的影像。真的以为自己一不小心闯进了童话世界。 第一站,是则查洼沟的顶端,长海。刚下车,一群妇女就冲着女孩子们蜂拥而上,采取“人盯人”战术。她们左手搭着几件藏袍,右手拿着一叠照片,不停地在你耳边唠叨,告诉你,穿上这样的衣服留影,该有多漂亮。对这种推销方式,我一向避而远之,赶紧转身走开。没想到,盯防我的那个阿姨,执着得叫我根本甩不开,还一个劲地说:给你穿新衣服,给你打对折,保证把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末了,还冲我来上这么一句:我咋这么倒霉啊,你咋就不肯让我做一笔生意呢? 得了,求个耳根清静,就让你做一笔生意吧。选了一套我最喜欢的红色藏服套上,跑到长海边上,左转右转,拍了一连串。可怜的我,压根没睡醒,怎么都进入不了状态。回放的时候,倒是觉得效果还看得过去,暗自庆幸了一下。后来,我们的导游姑娘看了我的照片说,那不是真正的藏袍。被骗了,原来。 回来后,我努力地回忆,那天我们看了多少海子,实在是想不起来,总觉得那一路上到处都是海子,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景色,我只能应接不暇地边走边看,边看边拍。虽然我把看过的海子,在地图上都打了圈圈做标记,但是,整理照片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无从下手,那些景色,实在美得太相似,我晕了。于是,这一组照片,连同后来黄龙的照片,就成了我电脑里少有的没有整理过的照片。 去诺日朗瀑布的时候,我们跟在几位大叔后头,“偷听”到一位大叔对他的同伴说:“迭个瀑布,为啥叫“落日朗”,侬晓得伐?” 原来也是上海人。我和多多相视而笑。 “因为在落日的时候看,特别晴朗,所以叫落日朗。” 哈哈哈哈,听到这里,我和多多乐得都快笑不动了。哪有这样解释的,这明摆着以讹传讹嘛!多多实在忍不住,跑上去跟那位搞笑的大叔打招呼: “阿叔,这个瀑布不叫‘落日朗’,人家叫‘诺日朗’,是承诺的诺,不是日落的落。” 只怪童话太美好,童话里的人物,太可爱。 从景区出来,我去寄明信片。真不愧是旅游开发重地,这里的明信片,做成了一本小册子,纸张上乘,印刷精良,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寄了。邮局里可以盖纪念戳,一套六个,戳上的字,就是九寨沟里六个著名景点。当然了,这个是要付费的!童话世界,原来也很现实。 再插播一段题外话。回来后,上世界文化遗产之旅网,发现在原始森林和天鹅海的地方,居然挂了黄龙五彩池的一组照片。我在犹豫,要不要给unesco写封由局面,告诉他们这个bug,呵呵。 22、最后一片海子 我们并没有吸取头天的教训,再次一大清早赶去黄龙,结果,我们又在景区开门前一个多小时到了黄龙。时间尚早,就在车上继续睡觉。 有两个朋友睡不着,下车去转悠,发现停车场边上有一排小木屋,屋子后面有一条水沟,如果跨过水沟,就进入景区了。他们当然并非想逃票,也知道逃票的罚款非常严厉,但这么有挑战性的事情,他们很想试一试。正在这时,领队告诉他们,离停车场不远处,堆着一些铺设景区栈道用的木板,搬上一块搭在水沟上,嘿,正正好好!于是,那两个调皮的家伙就这么进去了。 领队再三关照,进去之后自己找地方躲起来,等景区开门大部队进去之后,再与我们汇合。否则,被罚巨款不说,丢脸可就丢大了。那女孩子找了个大树背后的角落,把自己藏了起来。可那男孩子,不知道是兴奋还是咋地,傻呵呵地站在那里东张西望。结果,早起的伐木工人,一眼就看到了穿着鲜红色冲锋衣的他,立马喝住:哪里进来的?怎么进来的?还有没有其他人一起进来? 那个男生估计被吓懵了,愣在那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眼睛直往躲在角落里的女孩子身上瞟。 没办法,那个女孩子也只能站出来,承认他们俩是逃票进来的,和那个伐木工人好一阵软缠硬泡,才没有被带去景区管理处罚款,乖乖地退了出来。 回到车上以后,他们把这一场风波,绘声绘色地讲给大伙儿听,那个女孩子还向我们演示,她如何模仿四川口音,跟那个伐木工人套近乎。一场闹剧就此过去,我们终于等到了景区开门。 跟九寨沟差不多,黄龙里也有大大小小许多海子,不过这里只有一条沟,就叫黄龙沟,而且这里没有景区公路,从下到上,全部是木头栈道。经历了八天的旅行,又是连续两天很早起床,人已经接近疲惫的边缘,但我还是决定自己爬上去,我要把脚印留在最后一片海子。 在川主寺的街道上,就能看见黄龙的巨幅广告,广告上的画面是这里的标志性景色:五彩池。那天下着雨,木栈道有些湿滑,不那么好走,再加上疲劳和高原缺氧,只能走走停停。 五彩池,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池子组成,这些池子像梯田一样从高到低绵延下去,由于各个池中所含的矿物质不同,其中的水就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或许是下雨的缘故,那天我看见的是各种各样深深浅浅的蓝和绿,还有说不上来是蓝还是绿的颜色。姑且算是五彩的吧。我想,如果是晴天,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池子肯定会像广告上的画面那么漂亮。哦,不,会更漂亮。 黄龙顶上还有黄龙洞和黄龙寺。进入黄龙洞先要沿着一段很陡的楼梯下去,再进入一个极其阴暗湿滑的洞穴。看到那个洞穴的时候,我打退堂鼓了,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才鼓起勇气进去。洞穴很小,不消两分钟就绕完了,那里面有一截长得颇有佛像模样的石钟乳,被栏杆围了起来,还有就是滴滴答答不时掉到头上的水。黄龙寺是个烧香拜佛的地方,还分前寺、中寺和后寺。个人习惯,没有进去。 其实黄龙顶端风景很美,周围群山环绕,雪山隐隐约约藏在白云深处,眼前碧水缠绕,像一条巨龙逶迤而下。可惜,是雨天,一切美景都藏在重重水气之后,变成了朦胧美。 沿着下山道往回走的时候,发现下山道两侧的风景比上山道的更美。如果想保存体力,那么缆车上山步行下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23、今夜,请将我遗忘 在川主寺吃过午饭,我们踏上了此番旅行中最最漫长的一段路程——去成都。如果当天晚上赶不到成都,我们就只能在松潘过夜。听说213国道上松潘段附近发生了塌方事故,车辆只能单向通行,所以,能不能赶到成都,谁都说不准。 开上213国道,就明白为何会发生塌方事故了。左手边是崇山峻岭,右手边是茫茫岷江,这国道,就是硬生生在山中辟出来的一条盘山路。山上土石稍有松动,被雨水一冲,就成了塌方。而且这国道,本来就只容两辆车子通过,稍有一些碎石堆积,就被堵了。为了防止山上飞石砸下来伤及过路车辆,有些路段的山体上,安装了巨大的铁丝网,把碎石罩起来。看来,这213国道还是挺凶险的。 我们很快就到了松潘,并顺利地通过了塌方路段,没有耽搁时间。看样子,我们今天晚上铁定回成都了。经过七天的旅行,我开始想家了,非常非常想快点儿回到舒服的家里。每次旅行都是这样,想家的念头,总是在我出门以后一个星期,准时报道。 我和多多原先定了后天上午的回程机票,这时候,我开始给航空公司打电话,改签我的机票。那一路上,手机信号相当不好,跟对方说着说着,电话就断了。我还要等对方答复呢,只能向客户服务说明,我这会儿在山区路上,信号不稳定,如果回我电话打不通,请继续联系我,或者发短消息通知我。 所以,发生地震的当天晚上,有朋友跟我说新闻里还没有灾区的画面,看起来情形不严重的时候,我非常肯定地告诉她,错了,通讯交通肯定全部中断了,所以才没有画面。没有走过那条路的人,真的无法想象那一路的艰难,更何况是在天翻地覆的地震中。苍天不会忘记,大地不会忘记,我的记忆也不会忘记。 车子一路往前,我们开始有点儿疑惑,这方向是不是对,怎么一块路牌都没有呢?好歹该有个“成都方向”吧?休息的时候,问路边的村民,才知道,这213国道,只此一条路,在达到汶川之前,压根儿就没有岔路,还怕开错?还需要路牌? 到了汶川,果然出现了岔路,我们的车子果然开错了方向,本该是沿着317国道南下的,却往东去了。司机似乎发现了错误,在一个加油站停车问路,及时纠正了方向。那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钟。我记得那个时间,因为当时除了那个加油站外,四周已经一片漆黑,人烟稀少的样子。 9点钟光景,我们到了都江堰,上成灌高速,只消20来分钟,就进入成都市区了。最终,我们在夜里11点钟找到了事先预定的宾馆。整整10个小时的车程啊! 回头看看,成都也好,都江堰也好,离汶川都非常近,所以在这次地震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如果不是那一次旅行,我永远不会知道,在中国的版图上,还有茂县、汶川这样的地方。再远再偏僻的地方,只要曾经去过,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不管是什么样的记忆。当我从网上看到一幅幅震区的照片时,伤感,遗憾,动容,无奈,全都纠结成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欲说还休。我只能对回忆说:今夜,请将我遗忘。
关键字: 九寨沟 拉卜楞寺 白龙江 郎木寺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凯宾斯基饭店

凯宾斯基饭店

已有 300 人关注
峨眉山温泉酒店

峨眉山温泉酒店

已有 243 人关注
成都新良大酒店

成都新良大酒店

已有 213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成都六十五度餐饮

公元1932年6月5日,在台湾诞生了65

老房子大河谷酒楼

新派川菜的代表。菜做得很精致,口

陈麻婆川菜馆

陈麻婆豆腐(人们仍习惯于称之为麻

巴蜀家宴酒楼(武

巴蜀家宴酒楼位于武侯祠大街180
四川游记所有游记

一根草芯的吸力—

“爬雪山,过草地……”成都西北边

四川巴中南江光雾

光雾山,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和

实拍重庆模特风姿

天晴了,我们去了中央公园。德肋撒

清明寒食梨花香烂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