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游
前不久,我们来到了自古有“阆苑仙境”之誉的“川北重镇” 阆中古城,没料到阆中市灿烂的文化和珍贵的名胜古迹,却使我留连忘返……。
到达阆中市的那一夜,嘉陵江边灯火辉煌,皓月当空,难忘的是那圆月还圈着一轮华美的光环,就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围坐在一家露天茶桌上。听神采奕奕的省政协委员、阆中市政协副主席马凯先生讲述神奇的阆中。
阆中原系四川省南充市辖县,1991年撤县建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阆中历史悠久。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灭巴,秦惠王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七年之久。
此外, 阆中丝绸、皮革、地毯、食醋享誉全国。保宁醋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因产地阆中为历史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保宁醋香飘五大洲,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阆中是著名川陕老革命根据地,1993年,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里转战三年之久,当年红四方面军战斗的遗迹供后人处处景仰。
阆中古城被“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绕,三面环水,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奇秀多姿,独具特色,四周青山拥抱,登临风光秀丽的锦屏山,观阆苑山水城郭,如置身仙境,真不愧为“嘉陵第一江山”。历代墨客骚人杜甫、陆游、司马光、苏轼父子等名流都先后在阆中留下大量墨宝和诗篇。
次日一大早,我们就走进了阆中古城,一看到这四四方方的街道及整齐的青石板路、沿街悬挂的红灯笼,长长短短、宽宽窄窄、弯弯拐拐的几十条街道,大多是明清穿逗木建筑结构建筑,少量唐宋建筑,一个个京都四合院串联成一条条幽深的街巷,虽然阆中古城没有周庄、乌镇那种小桥流水似的江南风光,却有些俨然北京老胡同的感觉。
我们看到阆中古城不仅有多处保护尚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数十处祠堂庙宇、寺院楼阁、摩岩石刻以及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更有桓候祠,大佛寺,滕王阁,中天楼,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天宫院等闻名于世的建筑物。到处都是写着“张飞牛肉”的招牌,还有一种到了张飞的故里的感觉。实际上,张飞是河北涿洲人,但是他在阆中驻扎过,他在担任阆中最高官员的7年中,教人们种桑养蚕,织锦织缎,帮助阆中人民发展生产。因此,阆中人民为张飞建庙树碑,以纪念这个阆中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古城上那气势辉宏的张飞庙,隆冢为丘的张飞墓,以及张飞大败张合的古战场遗迹,构成了阆中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重点参观了坐落在这古城学道街的川北贡院,贡院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亦称“贡院考棚”。 听解说,阆中在汉朝时称为巴西郡,南北朝时改为隆州,唐朝更名阆州,元朝改置保宁府,明清时期仍称保宁府,故这里成为县试和府试的地方。如今的阆中贡院建于清初,坐北朝南,为三进四合院木结构庭式建筑。大门内为殿堂,连接殿堂修有宽阔的廊道,两侧配设木雕坐椅栏杆,供考生休息候点。左右厢房为四合院考房40间,均系雕花槅扇门窗。考房正中对大门处,建有一楼一底的正厅,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后院为一楼一底的四合院斋舍,供考生食宿,走廊纵横相通,环境幽雅宜人。自顺治九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九年中,共有四次乡试皆在阆中的川北贡院举行,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后,乡试才移往成都。在贡院我明白了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考科举的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种方法,对我国和世界各国在选用人才上有着巨大而久远的影响。
神秘幽深的阆中古城,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和神州传说于一体,置身其中,思潮起伏,阆中市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打好“名城牌”,做活旅游文章。对我们重塑“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盛名的眉山,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经济实力较强、适合人类旅游、休闲和居住,具有三苏文化品位的生态园林城市”不正是一种很好启迪和指导吗?
关键字: 嘉陵江 四合院 大佛寺 天宫院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