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魂—大渡河谷上一个让人惊叹的村庄
它叫古路村,位于雅安市汉源县大渡河畔,在千仞绝壁上
这是上山的路
d1.成都---乌斯河(宿:乌斯河车站旅馆):n871车次20.20发车
d2.乌斯河—长河坝---古路村小学(宿:古路村小学)
早上乌斯河坐火车到长河坝车站(1.5/人)
步行到一线天(半小时)一线天大桥徒步至古路村小学
d3古路村----一线天---老昌沟(前段)---长河坝----乌斯河---成都
早起下山,从一线天向老昌沟出发,前进1小时左右原路返回,步行到长河坝坐火车返回乌斯河(8619车次14.40发车14.53到达),乌斯河火车返回成都(乌斯河---成都k118车次16.31发车22.08到达)
同为天下人,最为揪心是孩童
古路村的孩子无疑是天下最美的孩子,他们有强健的的体魄、红润的面庞和明亮的眸子, 但是封闭的生存环境的对他们的成长打了折扣。我们此行共见到三十来个小孩,包括荞花山庄见到的十个左右在内,总的印象他们着装比较脏旧,但服装款式并不落后,这些衣物除自已购买外,有些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另据笔者观察,他们中大约四成没有鞋穿打着赤脚。
同外界相比,后天成长条件的不足,带给孩子们的不光是生活质量低下,还有心理和性格上的差异。从接触的小孩来看,七八岁以下年龄段的,在外界人面前普遍显露出胆怯、忧郁和茫然的目光。从笔者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漂亮园脸的学前班女孩子,脸上自始至终没露出过一丝笑容、写满忧郁;另一个荞花山庄的小女孩,远看生人时还在笑,走近拍照时她马上显的惊恐万分。
年龄大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就不同,给人充满自信的感觉,他们骑在马上悠然自得的样子,是山外孩子不敢想象的。在返回的悬崖路上,遇上一个独自赶马回家的小孩,驮负重物的牲口在他指挥下乖乖爬坡,让人看了感慨万分。
古路村的孩子很漂亮,他们的面部表情很有特点,眉宇的一拧一动,目光的一顾一盼,和影视童星没啥两样。那个见生人惊恐万分的小女孩,在我眼中看来,一点不比秀兰·邓波儿逊色。
返回时,我们中不少人把干粮分送给孩子们,并为此次行动没作充分准备感到遗憾。以后去古路村的人千万别忘了带点铅笔本子、衣服鞋帽送给他们,否则下山时你会感到很后悔的。
古路村孩子的明天到底怎么样,是同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继续赶马悬崖?我们不得而知;他们是否走出大山,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就业方面,享受到山外人一样的“国民待遇”,我们同样不得而知。然而他们的今天至少应当过的好一点,这有赖于古路村物质条件的改善,有赖于他们父母的努力。但是对那里的山民来讲……
索桥
路在绝壁上
回望大渡河
穿山而过的小路边就是悬崖
路边休息的山民
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2004年立的修路石碑
被当地人称为大路的山道宽不足一米
行路须紧靠岩壁
维修路是这里永恒的话题
这里家家户户都养狗
放马坪
渊曲村,孩子能吃上面条就不错了
一些妇女嫁进来后就一辈子没有回过娘家
谈起祖先的居住地,这位村民一脸神往。
绝壁上的这些村庄主要出产玉米、洋芋、大豆、荞麦。只有少量的核桃等经济林木,由于土地贫瘠并且稀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元。
大部分年轻人都会选择到邻线的矿山上打矿挣点钱补贴家里。
村民盼望通电的心情很急切,其中一40多岁村民对记者说:“要是哪个当官的让我们这里点上电灯,我可以喊他爷爷。”
土地贫瘠
低头可见大渡河,但村里严重缺水
有的土地坡度竟达到了70度
一场暴雨下来,常常颗粒无收
一位村民上山种洋芋
洋芋甚至也是主食
妇女要干和男人一样重的活
仅靠种地,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很难,母亲的脸上常常挂着忧伤。
做饭取暖全靠材火,森林也越来越远
下山也是危险之旅
油灯下的长夜
<img src="h</body></html></p> </body></html>
关键字: 乌斯河 大渡河 渊曲村 长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