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悬在高空的草原天堂
理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堪称“世界高城”,县城海拔4200米,比西藏拉萨还要高300多米。这座“悬在高空的城市”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商贾云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悬在高空的城市
由成都去稻城,理塘是必经之地。
理塘,藏语叫“勒通”,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原。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商贾云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十八世纪,一位行吟诗人仓央嘉措,用他美妙的笔调,把理塘喻为洁白仙鹤向往和迷恋的地方,“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仅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来……”从此,这曲扣人心弦的情歌,划破无边的岁月,走出季节,穿越时空。
享有“草原明珠”之称的理塘,地处四川省西部,甘孜州西南部。川藏公路南线横穿县城,理(塘)乡(城)至云南的公路也从这里开始。县内居住着藏、汉、回、彝、土家、纳西、苗、羌等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多数,是康巴藏民族的聚居地。四千多米的海拔亦使它享有“世界高城”之称,县城比西藏拉萨还要高300多米。
车子进入理塘境内,辽阔壮丽的毛垭大草原在公路两旁一望无际,深深浅浅的绿色,在草地上绵廷起伏着,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的小花色彩艳丽,云缝中投下的阳光,不断地移动变幻于大面积的色块组合之间,亮丽弦目,在高城的草原上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
理塘城内街道宽阔,市容整洁。县城中心海拔4014米,这高度让很多游客不敢在这里驻留,走在理塘平缓的街道上,气喘吁吁,步履缓慢。理塘县城并不大,街道横平竖直的,中间建有小小的广场,小小的街心花园。商铺饭馆也是一间一间地挨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是本地的藏民。
粗犷的康巴汉子披着乌黑的长发,五官分明,戴着大大的墨镜,阳刚帅气;藏民女子带着硕大而美丽的饰物,有鸡蛋大的红珊瑚或绿的绿松石,有的细细地辫了一头密密的辫子,然后缀上五颜六色的珠子,异常美丽而风情。
街上的游客不多,来往的本地的藏民都是休闲地行走着,有些就三两一群坐在街口转角或阶梯上聊天,眯着眼享受阳光恩赐,偶尔看到迎面的人都友善的露出洁白的讶笑,道声“扎西得勒”。理塘是一个阳光充沛的地方,直到晚上九点,街上仍然光线明晃。
在县政府门前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中华高城草原明珠”纪念碑,上面标写着此地海拔为4014。187米。从“县情简介”可得知:理塘建于元至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在理塘这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有“康南黄教圣地”之誉的理塘寺坐落在城北,曾先后转世过第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十世达赖喇嘛、第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郎杰)帕巴拉呼图克图,这里还是第五世嘉木祥呼图克图、外蒙古国师三世哲布尊丹巴、第一、二、三世香根活佛等高僧大得的故乡,所以理塘又被世人尊为“雪域圣地”。
由于理塘的“高度”,尽管处于川藏线要塞,但海拔4014米高度让很多游客不敢在这里驻留,在大多数的游客眼中,理塘总是匆匆不及近看,但是就是这么匆匆一瞥,理塘便深深印下了行走旅途上的记忆。
灿烂恢弘的理塘寺
雄伟壮观的理塘寺就在县城北面与民居房屋相接,整个寺庙依山而筑,高低错落,最高的殿宇上高矗着金质的尖顶,远远就瞥见金碧辉煌的建筑群落,气势非凡。
沿着县城边缘朝理塘寺院方向行走,路边有一座座藏式房屋,方正厚实的造型,土黄的墙壁,艳丽繁复的雕花窗棂,快到院门时,四周围墙上层叠着如塔的玛尼堆,玛尼石上用饱满的红黄蓝颜色雕刻着经文,寺院前几座高耸的白塔,经幡随风飘扬着。偶尔可以看到藏民从寺院里摇着转经筒走出来,迎面道声“扎西德勒”。跨进寺院大门,看到有来往的喇嘛信众,寺院大门右侧一间屋里,点着几百盏酥油灯,长明不灭的灯光,照亮着信徒们长驻心中的殷殷祈望。据说,每年藏历正月十五,该寺举行的酥油塑花会,堪称藏区一绝。
理塘寺又名长青春科尔寺,位于理塘城北山坡。是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公元1580年开光建成,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寺容僧侣4300多人,常驻800人左右,为康区第一大格鲁派(黄教)寺庙。其宏伟的建筑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康区之最,被视为“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之誉。
走进主殿,墙内四壁绘满了艳丽华美的佛教壁画,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佛像陈列正面,中间二十来根高大的藏红色柱子森然穆立,上百的蒲团井然排列,几十个喇嘛正在咿呀呜哇地唱诵着佛经,藏香混合着酥油的气味浓浓地熏染着阔大的殿堂,钟磬声声,空灵地传入耳鼓。主体宫殿佛舍位于寺院最高处,拾级而上,给人以步步登天,绝尘归神之感。
佛舍内从门到内壁,从主柱到横梁,都绘有独具风格的壁画,每幅画都表现一个完整的佛教传说。这些壁画线条繁杂,变化多端,人物形象姿百态,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在大殿内的禅房,设有一、二世香根灵塔,塔高三米左右,以紫铜镀金,塔身錾有各式花纹图案,镶嵌有如子母绿、金刚石、珊瑚、玛瑙、珍珠、松耳石、琥珀、翡翠等各种珍宝,制作工艺精湛,别具匠心。理塘寺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大法会,独具特色的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及酥油花会等。
寺内除了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还有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浩瀚的藏书文献等,成为一座当今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库。作为佛教信徒和旅游观光者来说,把能目睹理塘寺的尊荣视为一种极大的幸事。据说该寺最初属于黑教,明万历年间,由三世达赖开光改为黄教,后来又因为理塘出了两世达赖,理塘寺遂规模日隆香火日兴盛起来。
万马奔腾的赛马节
理塘因地势辽阔,水草肥美,成了骑手的摇篮,也被喻为“马术之乡”。理塘赛马节也因此历史悠久,每逢藏历六月初三,在祭祀神山之后,便举行各种马术表演。对于理塘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欢快最热闹的,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当地人又称“赛马节”为“耍坝子”。1960年,赛马会改为和“八一”建军节同时举行,之后,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赛马节。
赛马节前十来天,来自各个地方的牧民纷纷赶来,驮上帐篷什物,携家带口到毛垭坝草原上扎帐而居,理塘本地居民也在草原上搭上自己的帐篷,上千顶白色帐篷密密匝匝,首尾相衔,势若营盘,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千顶帐篷城。白帐篷的瓦棱线和镶接线,都是黑边,颇具房屋檐、柱形态,组成了一个蔚然壮观的流动的市井。
第一天开幕式上,首先是场面宏大的千人歌舞表演,然后是精彩的接下来为期几天的赛马会,除了附近地区的牧民藏民外,来自各地的游客记者也数不胜数,还有很多是爱马之士。盛大的赛马节除了赛马外还有服饰表演、搭帐篷穿藏装打酥油茶等竞赛,以及队伍庞大的转山活动。
赛马尚未正式开始,草原上的骑手就开始亢奋了,马蹄也发痒了。骑手们清一色的白色藏帽,有的还在帽子上拴一条红丝带。藏袍的色彩鲜艳至极,身上大都挎了红绶带,腰上系了若干彩带,连高统藏靴,也是红黑相间的色彩。参赛马匹皆戴红缨,系铜铃,佩彩色鞍辔,马头上缀有参赛号码。
随着裁判的一声枪响,万马奔腾。骑手们以马拉松赛般的密集队形,蜂拥而出,策马狂奔。草原上马蹄声碎,人声鼎沸。那些白的、黄的、黑的长得膘肥的壮马,马头高扬,棕毛耸立,在赛手的鞭策下,奋起的马蹄将草原上的碎泥草末扬起飞溅,马匹就像裹起的一阵龙卷风飞驰而过。
那些赛手们在飞奔的骏马上时而“倒挂金钟”、“俯身拾银”,时而“雄鹰展翅”、“枪击气球”,一个个高难度的竞技性动作让人瞠目结舌,引得万众喝彩,其场面可称得上藏区之最。赛马比赛的项目有耐力赛、小走赛、马术赛等。其中最为精彩的马术赛有:马肚藏身、马背倒立、飞骑射击、拾哈达等,惊险刺激。赛马节期间,草原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赛马节的最后一节是千人的县城舞表演,那或粗犷豪放,或优美婉转的舞蹈与欢乐的音乐感染着场外的观众,大家不由地和着节拍手舞足蹈起来,游客们也忘情地加入表演的队伍,随着音乐拍子舞起来。烈日下的广阔草原,欢乐直射湛蓝的云天。
理塘的“八一”赛马节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400多年前西藏的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降措,来到理塘弘扬佛法,宣传黄教教义。一天,他在一个名叫“格登子佩”的小山坡的右边遇见了一个满头白发,名叫扎奔达吉的长者。
三世达赖喇嘛给长者献了一条哈达,并向他祝福说:辽阔的草原是吉祥的象征,若在这里建一座寺庙,从此你将得到幸福。扎奔达吉历经多年修成了寺庙,三世达赖喇嘛为此亲自赐名。从此,黄教便在理塘地区盛行。当地的群众为了纪念这个
关键字: 万马奔腾 人杰地灵 物华天宝 理塘 赛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