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广场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 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毁于一旦。 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最大规模时可让13,900多人同时进考,成为“巴蜀文胆之所在。贡院中主体建筑为“明远楼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
此后的民国时期,“贡院虽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学校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其建筑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而成都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皇城。 而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皇城与“皇城坝遭受了巨大破坏,直至消亡。
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皇城从此开始进入危境。五十年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跃进的狂飙推动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成都百货大楼)、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广场的修建开始破坏“皇城和周边民居的布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1968年,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墙及城内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被大部分拆毁。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击: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1997年,在扩建中心广场的政令下,广场两侧的民居被迅速拆除。未经任何公开说明,施工单位将广场内部近百株茂密的梧桐树砍光,而不进行移植。广场西侧历经“十年浩劫而幸存下来的清代“皇城清真寺此次终于难逃劫数,被夷为平地。这使得成都在其城市“建设史中再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该寺建于清初,但其中很多建筑构件实为明代遗物。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5132平方米,采用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布局。“寺前设照壁,形成小广场。进大门,迎面为“开天古教牌坊,沿中轴依次为“邦克楼和“礼拜殿,两侧以厢房和走廊围成院落。中心建筑“礼拜殿为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hellip;hellip;该寺建筑群虽为清初风格,但装修却严遵伊斯兰教规,不用动物飞禽,仅以植物和伊斯兰经文占缀。(图19-22)“皇城清真寺是四川省最大的清真寺,在东南亚影响颇大,也是伊斯兰教会公认的全国24个大清真寺之一,与成都著名的道观“青羊宫一样同属市级文物保护古建筑。这样一栋中心广场边仅存的文物建筑,在民间的抗议力量和长官意志之间相持了一年左右后,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拆除。而后,在面向“天府广场的基地边线向西退后几十米处新修了一幢四层高,表面覆盖有穆斯林建筑拱券、中式大屋顶和挑檐等各种混杂符号的混凝土“仿古建筑以示补偿。
关键字: 停车场 古建筑 天府广场 建筑群 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