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蓬山
太蓬山,位于营山县东北部,距县城五十余公里,古称绥山,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绵延十二峰,崖高数百丈。最高峰海拔731.7米,幅员面积约2500亩。两蓬高峙,溪壑幽奇,松林秀茂,浓阴蔽日,崇兰黄花,香满山谷,形似海中蓬莱,状若“蓬壶飞渡。素有“蜀北名山之兴誉,“太蓬仙迹之称。
这里地貌奇特,古迹神奇,“有绥山太蓬者,蜀北之名山也。蜀之绥山有二,而此居其一焉。极目远眺,太蓬山十二峰历历在目,花松挺拨;山下有消水河拥峰抑岭,蜿蜒南去,水面可行舟楫。从东拾级而上,“紫气东来四个大字苍劲雄浑,这里可闻松涛壑风,可览松影岚光,使游人仿佛置身缥缈的仙境之中。四周陡壁如削,回廊曲径,洞府迭出。
太蓬山有美丽动听的民间传说。《列仙传》载:“葛由者,蜀之人。周成王时,刻木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蜀中王候宾之,追上绥山,承受之者皆得仙术。《营山县志》也有类似记载。穿岩洞即透明岩,因唐代尔朱真人栖身此处修道炼丹,亦称“栖真岩。据传这里有东晋流民起义领袖李特微时读书的地方,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今营山以东),晋元康八年(298)集流民人蜀,后起义。晋太安二年(303)战败身亡。其子李雄继父业,建兴三年(306)于成都建成汉政权,封其父李特为景王,天子读书台由此而得名。据文献载:“诗圣杜甫的后代,在唐宋之际,因离乱曾有一支迁过来在这里定居。陆游的《剑南诗稿》卷五《野饭》原注说“杜氏自谱,以为子美下峡,留一子守浣花旧业,其后避成都难,徙眉山人垭,或徒大蓬(大蓬即太蓬)“。这里传说杨贵妃马嵬缢死后,又还魂于太蓬,因迷恋情夫安禄山并为安祈福,立下题龛,至今尚在。
太蓬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峰悬百仞,猿有翼而难飞;狭路千寻,鹏无风而亦歇之说。清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白号首领罗其清、罗其书率部数千人,纵横千里,直逼营山,参加白莲教著名的“太蓬会战。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九军,在副军长许世友等同志领导下,在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营渠战役。 太蓬山现存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物。这里有唐至民国七个朝代的石刻题记六十余幅,石刻面积达两百余平方米。内容有佛教经典、造像碑记,游客题记、史实辨误碑类等,其中最珍贵的是唐代的《安禄山石刻》,早在宋代就引起人们关注。此石刻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研究贵妃终老之地的唯一史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位于太蓬山西面的刺沟湾内,有一座舍利塔,为景福寺方丈慧智之墓。塔高9.5米,底径1.3米,建于清咸丰四年。
太蓬山是川北一流的宗教圣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川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地和森林植物保护园。
关键字: 历史文化 四方面军 白莲教 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