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民俗工艺蓝田玉雕
蓝田玉雕
蓝田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南部的秦岭北麓,属西安市郊县。全县总面积2008平方公里,人口63万。早在周安王23年开始置县,因县出美玉,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而命名蓝田县。
蓝田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之一,是驰名中外的“蓝田猿人”的故乡,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38种,探明储量的有20余种,其中蓝田玉蕴藏量达1000万立方米,可供开采100万立方米。
蓝田玉雕
蓝田玉俗称“菜玉”,质地坚硬,色彩斑澜,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素有中华四大名玉之美称。蓝田玉雕工艺源远流长,享誉国内外,早在旧石器时代就被先民们开发利用。春秋战国时期,蓝田玉雕随着百家争呜,文化的高速发展,玉器与玉的宗教礼制色彩有机结合起来。在制作技巧上也有长足的进步,镂孔技术愈益高超。蓝田出土的有战国时的玉圭七件,以及秦始皇时代命李斯篆文制成的“传国玉玺”。其造型优美,玺文用花鸟鱼蛟鹤鳝等动物图象阴刻其上,生动逼真,刀法娴熟,特别是选用翠绿色的蓝田玉作为玺印原料,更体现了秦以水运得国之特色。
蓝田玉雕
秦汉时期,蓝田玉器从史前的古朴稚拙发展到雄浑豪放,蓝田出土的长公主墓的铜镂玉衣,李后乡新庄出土的玉琀以及汉武帝茂陵的大玉铺首,汉武帝赐于耄耋老道的九鸟杖,还有咸阳出土的“汉白玉马”,渭南发现的玉牛,都充分显示了蓝田玉雕工艺自由奔放,蓬勃发展的道路,采用高浮雕圆雕手法明显增多,普遍使用镂孔花纹和表面细刻线纹的浮雕手法和素面玉器表面抛光技术,工艺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蓝田玉雕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繁荣,蓝田玉雕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蓝田玉不仅是地方向朝廷的贡品,而且采玉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生产工艺。唐代蓝田玉种繁多,涉及到各个领域。最主要的有宫庭妃嫔、贵妇的装饰品玉步摇和达官显贵用蓝田玉制作的显示等级威严的玉带。还有用蓝田玉制作的乐器,杨太真传记“太真(即杨贵妃)善击磬,上(唐玄宗)令用蓝田绿玉制成一磬备极工巧”。此时的蓝玉制品,均以精巧见长,唐代工匠大量吸收当时绘画、雕塑艺术之精华,制造出一批与汉玉风格迥异但又独具特色的玉器制品。唐代蓝玉制品在制作中采用一种假凸实凹的表现手法。采用入刀较宽的斜阴线刻划,给人以浅浮雕的艺术效果,这种玉雕与汉代玉雕那种细若游丝的阴线刻大相径庭,为后代发达的浮雕、立雕技法奠定了基础。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蓝田玉雕
明后期及清代和民国时期,蓝田玉源重现,引来石匠和玉工后裔,重新将视点集中在蓝田县境内玉川、红门寺等地,成为玉器的开采和加工之乡。但多为一家一户作坊式的加工,品种单一规模不大。此时中国的玉雕工艺发展已达到了最高峰,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达到空前程度,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工艺技术,在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中,对蓝田玉雕工艺走向成熟,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蓝田玉雕生产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玉雕工艺和品种造型有了很大提高。玉雕类不仅有了巨雕,而且有了微雕,连环雕等,巨者数吨,高达2—4米。小者如指,巧夺天工。成熟的玉雕产品不仅造型逼真,构思奇巧,喜怒皆俱,而且和玉材的自然色彩合为一体,使生物造型动静绝妙,神韵俱生,成为文化艺术珍品。2004年2月蓝田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玉雕之乡”,2004年4月国家质监总局已通过对蓝田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9月蓝田县又成功举办了“中国?西安蓝田美食美玉节”,进一步扩大影响,其产品已经走向国外,远销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蓝田玉雕工艺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它是将璞玉经过制作者按照量材施艺的原则进行巧妙的构思设计,再进行雕琢,最后加工成为精美工艺品的过程,整个工艺流程可概括为审料——设计——雕刻——抛光——装璜5个主要环节,按其产品的用途及制作可分为首饰制作、圆珠制作、玉摆件制作、玉器皿制作、玉盆景制作、玉器镶嵌等6大工艺,产品涉及玉雕屏风、人物山水、花卉鸟兽、文物仿制、生活用品、软件系列1000余种。
精美的蓝田玉雕茶具
蓝田玉雕工艺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开始佩带打制的蓝田玉,境内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就有先民磨制的玉璧玉戈等。春秋战国时期蓝田玉被不断加工制成玉礼器,秦统一六国后,得蓝田水苍玉,制作为“传国玉玺”,秦始皇命李斯篆文,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并刻虫、鱼、蛟、鳝、鹤等水族物于其上,寓示秦以水运得国。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封建时期,流传千余载。汉代,蓝田玉作为宫廷宠物,被大量使用,汉高祖用蓝田玉加工为鸠杖,赐于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并用蓝田玉加工成其墓道的大玉铺首。蓝田县泄湖镇薛家河村出土的长公主墓,就是用蓝田玉磨制而成的铜镂玉衣,原李后乡新庄村出土的有玉琀等,都为蓝田玉早期加工作了很好地印证。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蓝田玉的加工利用亦达到鼎盛,蓝田玉作为地方向朝廷贡品而被大量开采。《杨贵妃外传》载:“太真善击罄,上令用蓝田绿玉制成一罄,备极工巧”。王公权贵用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钗环首饰和刀剑鞘柄。而用途最广的当推玉带和玉步摇。《新唐书?车服》中记载了玉被大量使用制作玉带,而且在使用中显示出严格的等级尊严和权威威仪。蓝田作为畿内之地,唐代宫廷对蓝田玉的采掘达到了登峰造极。这些在诗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和韦应物的《采玉行》中都作了详细的记叙。因而蓝田玉山(今王顺山)成为唐代采用的官矿,围绕着采玉,蓝田大量的玉雕工匠随着而产生。诗人钱起的《白石枕》一诗,将蓝田玉皎然如霜、苍翠若碧水的形态跃然纸上
关键字: 民俗工艺 蓝田县 蓝田玉 蓝田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