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寺
会宁寺座落在大通县景阳乡土关村,俗称“土官寺。解放前全称“会宁寺土宫庄,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原建有大佛殿、东西配殿、南过厅、山门、伙房、寺门及高7米厚2米多的城堡式围墙,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后,对河湟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全国各边疆民族一样实行土司制度,遍设卫所,给归附的元朝旧臣及土著民族首领分别“封以官位,授以爵号,让其“抚其部众,谨守法度,以安疆心。
同时“因其土俗,尊崇佛教,提倡修建寺院,以图导化民众,安定民心。会宁寺所在地,原为西宁州同知(土官)李南哥的辖地,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西宁卫,委李南哥任该卫指挥使。后仍在其辖区之内。明永乐六年(1408),李南哥之子李英承袭父职,直至宣德六年(1431),长达24年之久。其间在洪熙元年(1425),安定、曲先二部众杀容朝廷派往西藏使臣乔来喜、邓诚一行,朝廷即令李英率西宁等卫及十三番族部落的士兵,平息骚乱,为念及李英“敬恭朝命、益殚智谋,扫平战乱,遂提升李英为右军都督府都督。宣德二年(1427),宣宗皇帝又下制书,褒嘉李英“事我皇祖、皇考,屡著勤诚。
暨肤篡承大统,益克尽心尽职,尝效劳于征战,亦强力于抚绥,时进李英为“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爵位,自此,李英名声大振,煊赫一时。当时他籍其声威,因其土俗、倡导当地信民修建此寺,并以“会宁伯爵名,作为该寺寺名。具体建寺年代约在宣德年间,距今有560多年建寺后,从李英土司的封地内划部分土地和百姓归寺管辖,实行政教合一制,纳粮当差,自成系统,不属土司、县府管辖之范围。到明末清初,土族地区的十三部落因修建郭隆寺(佑宁寺)有功,西藏宗教势力在该地区设立世袭土观昂锁一职,专管寺院事务,会宁寺归划什八洞沟夏哇尔昂锁管辖,该寺的辖地土观庄和普洞沟庄亦归夏哇尔昂锁统一管辖,征粮派差。
什八洞沟昂锁共传九位,其中最后一位即出自土观庄,在什八洞沟只有八座昂锁坟墓,有一位因犯法而无墓葬。民国20年(1931)“改土归流后,取消昂锁统治,政教分离,会宁寺只留少量香粮地,其收入用来维持正常开支,遇有大的开支,则由村民摊派供应。“百姓归县,粮归仓,会宁寺土观庄和会宁寺普洞沟则。
关键字: 土关村 土官寺 大通县 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