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筹建于1957年, 1986年9月利用原马步芳公馆馨庐的房舍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2001年5月青海省博物馆整体迁入位于西宁市新宁广场东侧的新馆中。这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170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
博物馆以特色浓郁的建筑依托优雅的新宁广场,使其成为省会西宁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代表着青海的旅游形象。2005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青海省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即以服务观众、提高展览水平、加强学习为工作重心,利用馆藏文物,突出地方特色,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先后推出一系列顺应时事、适合青少年学生、群众欢迎的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先后被有关部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文博系统“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迁入新馆后,更是以观众利益为重,坚持“二为方针,精选馆藏文物,并广泛征求意见,在2001年5月1日新馆开馆之际推出《青海史前文明》、《青海民族文物》、《青海藏传佛教艺术》三个基本陈列,并荣获第五届(2001年2002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提名奖;引进了《双艺合璧瑞士摄影家鲜伊代克镜头中的大师贾珂梅悌》、《台北故宫馆藏书画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礼品特展》,以及《兰仲杰书画摄影展》等展览;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的邀请,2004年2-3月组织《青海春节习俗展》赴澳门展出,2005年3月《青海民俗风情展》赴北京展出,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彩陶精品展》赴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这些业务活动丰富了本地观众的文化生活,拓宽了视野,为社会公众提供了高品位的自我展示才华的场所,同时也为外地游客了解青海发挥了窗口作用。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而馆藏文物也极富地方和民族特色。彩陶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本地先民创造的最辉煌的文明成果,是我馆藏的特色之
一。这些彩陶在数量、种类、造型、纹饰,以及工艺等方面的成就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享誉国内外的舞蹈纹彩陶盆、双人抬物盆等;青海的历史即是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因而多元性的文化遗物是我馆馆藏文物的又一特色。汉文化、北方游牧文化、藏文化,以及中、西亚文化的器物如狼噬牛金牌饰、罗马金币、汉代官印、古藏文木牍等在馆藏中比比皆是;青海还是藏传佛教复兴之地,藏传佛教曾对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境内藏、土、蒙古等民族群众崇信藏传佛教,故而铜佛像、唐卡、壁画,以及各种法器等藏传佛教文物是馆藏的第三大特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依然是我馆全部工作的重点。我们将切实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展览运作思路,以社会效益为重,不断提高展示水平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使我馆成为对外宣扬青海历史和文化的阵地,对内介绍外界文化、开阔青海人民眼界的窗口。
关键字: 博物馆 藏传佛教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