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徜徉金银滩探秘原子城
美丽的金银滩
美丽的金银滩
金银滩,据说是因为草地上盛开一片片金黄色和银白色的小花而得名。对去过那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一片美丽的草原,一个不会忘记的地方。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30多万只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牧区。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声,动听迷人。
这里很美,美得足以让你震颤;这里很高,高得让你感觉蓝天和白云伸手可及;这里是一片碧草如茵的大草原。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不时有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而来。远处,山峦起伏,偶有雄鹰飞过的身影,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诞生在这里。
夏季是去那里的最好时节。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可以乘坐火车,也可以选择汽车,因为无论青藏铁路,还是315国道,在去金银滩的过程中始终是亲密地并肩而行。穿越了蜿蜒的湟源峡之后,一片平坦而广袤的草原几乎是“跳”进了你的眼里。
青海海北吃住行相关阅读
原子城
昔日原子城
可是1958年以后,金银滩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地图上悄然消失了。与此同时,几百户牧民也突然离开了这里。不久,金银滩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221厂,青海金银滩成立了西北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九院的总部也设到了金银滩,因保密需要,对外称“221厂”。221厂的厂区处于金银滩草原的中心地带,占地约570平方公里,但保密的区域遍及整个草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就在这里诞生,因而被人们誉为“原子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这里就成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实验、生产基地。曾经有成千上万的军人和科学家隐姓埋名,在这草原深处生活过、奋斗过,贡献了青春甚至是生命。六十年代,科技人员在这里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从此,“两弹精神”以及王淦昌、邓稼先、彭桓武、周光召、朱光亚等许多闪光的名字便和这片土地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文撤销221厂。1995年5月16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历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这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退役的核工业研制基地。
退役的东风导弹
原子城纪念馆
原子城纪念馆是一个集详细文字介绍、真实文物展示、图片资料、形象互动装置、真实情景模拟、基地遗址复原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个场馆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研制的伟大见证,是自1958年后30多年来我国16次核试验的历史缩影,是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也是激发各族人民爱国热情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参观“原子城”,不仅仅是看看风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每一个人都会深切感受到从这里散发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创业史而自豪、感动。这也许是“原子城”的又一独特之处。因此,近些年当地政府花了很大力气,致力于把它打造成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如今,这里青山碧草,牛羊成群,和金银滩壮美的自然风光一起,原子城也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王牌,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探秘我国核武器研发的那一段往事,成为许多游客无限向往的地方。
交通:
海北藏族自治州交通较为便利,青藏铁路、国道315,青新公路东西横贯州境南部,并有宁张、湟嘉、民门、岔察、峨祁多条省级干线公路与之交错相连,构成了海北州主要的交通脉络。
海北州府所在地西海镇距西宁约90公里,可选择火车或汽车到达西宁乘飞机进出青藏。目前,青藏铁路海晏站已有支线铁路可直达州府西海镇,从西海镇、海晏两站出发,均可到达西宁、格尔木、德令哈、刚察、湟源等地。
海北境内公路网络多集中于南部青海湖地区,国道、省道、环青海湖公路,使得海北南部交通较为便利,州府西海镇汽车站每天均有多趟发往西宁、海南州以及湟中、湟源等地的旅客班车。
海北州府西海镇市内交通主要是出租车和摩的,也提供租车、包车服务,一般可提前议价。
美食:
海北州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是一个以牧为主的藏族自治州。因此当地饮食特色以的牧民群众日常饮食为主,如尕面片、奶茶、手抓羊肉等,别有民族风味。
面片乃是长途旅行途中的快餐。青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过去汉、回、藏各族之间相互来往,奔走于农牧区之间,路程遥远,中途又少旅店供食宿,跋涉一天之后,往往借水草一隅扎起帐房,立起三石支一口锅,不用案板、切刀、擀面杖等炊具,只要有个碗,冷水拌面,捏成扁长条形,压平、拉长后,再捏扁揪断成小面片入锅,一顿晚餐就到口了。奶茶在农业区不仅是待客的上品,而且是探亲访友、慰问病人的礼品;逢年过节、迎新娶亲,又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称作喜茶、年茶。手抓羊肉是青海地区群众款待宾客的肴馔,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
购物:
哈达
哈达”藏语音译,是藏族和部分蒙古族用于礼仪的丝巾。一般为白色,长约5尺。以生丝织造,多产于四川西部。婚礼节庆、迎送馈赠、拜见尊长、觐见活佛、喜讯往来等礼仪中,藏族都有献哈达的习惯。有致敬和祝寿的意义。藏族人民喜爱白色,自古以来,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所以哈达一般为白色。此外,藏族还有一种五彩哈达。按佛教教义的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是仙女的飘带,神圣无比,是最珍贵的礼物。五彩是蓝、白、黄、绿、红,分别代表蓝天、白云、大地、江水和空间护法神。
藏羊毛
藏羊所产羊毛,属于粗毛品种。其资源丰富,产地广阔,毛色纯白,富有光泽,纤维长而均匀,结实耐拉,回弹性好,两性毛含量高,有较强的耐酸性和耐碱性。以藏羊毛为原料的织物,不仅硬挺、耐磨和光亮,而且织密性好。
享堂西瓜
青海人云:“乐都沙果贵德梨,享堂西瓜甜似蜜。”享堂在民和县湟水和大通河的交汇处。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土壤砂性重,适合西瓜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积存。所谓“享堂西瓜”,实际就是指民和县享堂、上下川口一带的砂田西瓜。因为过去多以享堂为集散地,而俗称“享堂西瓜”。
娱乐:
青海花儿
青海各族人民酷爱艺术,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舞蹈等民间艺术形式。清前期河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花儿”已经比较流行。约在清中期,“平弦”由内地传入青海,到清后期,成为青海东部汉族聚居区非常流行的坐唱曲艺,曲目多为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多用方言演唱,地方的特点比较显著。清中期后,皮影戏、贤孝、道情、打搅儿等艺术形式也陆续传入或产生。
关键字: 原子城 海北州 金银滩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