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旅游概况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面积2617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河南省内陆特区。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骨笛已具备七音节结构,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国联合作战;东汉召陵人许慎,历时二十二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韵、训诂学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阶梯和桥梁;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旋又在颖昌(河南临颍)击败金军十二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抗金名将--岳家军先锋官杨再兴在宋金”商桥之战”中率先冲阵,以少胜多,临危不惧,最后马陷淤泥,被金军乱剑射死,尸体火化后留下箭镞二升。岳飞用兵刃刻“杨再兴坟墓”于石上,立于碑前。按将军遗愿,其陵园面北而建。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总地势西高东低。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在市区交汇。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漯河是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年轻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南北朝时在此筑城,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运输发达而享誉中原,素有“陆陈集散地”、“水旱码头”之称。现已发现的古迹主要有:出土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和造酒史向前推进3000多年的贾湖遗址,中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墓,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陵园等。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4.25万人。
漯河市既是一座近代兴起的现代城市,又是一座中原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记载,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由于淮河的重要支流沙河、澧河在此相汇,利于水运,明朝永乐年间已发展成为贸易重镇,称“螺湾渡”,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1948年设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年被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关键字: 历史悠久 县级市 总面积 漯河市 省辖市 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