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南湾猴岛模式垂范生态旅游开发转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人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全国还是海南岛内,许多生态资源比较好的市县都争相打“生态旅游”的牌,竞相招商,盲目开发。然而,生态旅游的非生态开发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引起施政者和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将会让我们在津津乐道于gdp增长的同时,痛失美好的将来。记者日前来到海南省南湾猴岛生态旅游景区,只见这里群猴嬉戏,游客欢笑,绿树葱茏,花草繁茂……不仅如此,更让人欣喜的是:猴岛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不但没有破坏生态,而且投资者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地方财政受益,村民也从景区的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国企斥资全盘皆活 南湾猴岛位于海南岛东南角的陵水县南湾半岛,是世界上惟一的热带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早在1988年海南建省以前就已经开放旅游,上世纪90年代初曾被誉为“海南四大旅游名片”之一。然而,由于体制的制约和管理上的落后,1995年后,景区经营逐渐走向萧条,1995年至1999年期间,年游客量不足5万人次。经营惨淡、难以为继。猴子常常因为饿得找不着吃的而抓伤游客,景区一百多名员工的正常工资也得不到保障,濒于关门歇业的边缘。 1996年,武汉国有控股企业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与新加坡凯莱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海南三特索道有限公司(下称“三特公司”),斥资4000多万元,建设长度为一条2138米的跨海索道,将猴岛与隔海相望的陵水县新村镇连接起来,将游客源源不断地送往景区。 1999年7月,跨海索道营运前夕,经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三特公司又以现金入股的方式,与陵水县林业局及陵水县旅游总公司组建猴岛旅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猴岛景区”),接管整体猴岛景区的经营,拥有了猴岛自然保护区10.2平方公里区域50年的旅游开发经营权。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政企双赢、皆大欢喜的合作模式。 三特公司接管景区后,注入资金,改变机制,严抓管理,使南湾猴岛景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景区游客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攀升,从5万到16万、34万、60万、86万、90万,短短5年时间内,景区游客量迅速增长18倍。截止到2005年底,实现经营收入约1.1亿元,累计上缴县政府各项税、费及股权收益共计1542万元,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将一个原来需要县政府财政补贴的严重亏损单位转变成整个陵水县的纳税大户和标杆企业,吸纳陵水本地人员就业达到130多人,带动新村镇周边居民从事旅游餐饮、旅馆住宿、纪念品及热带水果经营,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家(当地少数民族)水上渔排原来规模很小,且只有两家,如今已经发展到多家,其中有一家已经达到了40多张餐桌。现在,每逢遇到黄金周游客高峰,有的渔排老板还主动用自己的渡船帮助三特公司输送游客,并且不收一分钱。他们说:“是景区的发展,带来这么多的游客,渔排也才会有这么红火的生意。” 呵护生态甘当仆人 谈到在保护区开发旅游时,三特公司总经理、猴岛景区董事长代国夫表示:“我们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说,“在保护区内开发不像其他区域的开发,如果失败了,顶多只是投资者赔钱,受些经济上的损失。而在保护区内开发,一旦失败,损失的就不仅仅是投资者的钱了,将会造成长期的社会生态资源的破坏,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为此他提出:猕猴是主人,游客是客人,而我们(景区的经营者)是仆人和管家。 为保持猴岛的神秘性、突出猴岛的特色性、猴岛景区始终强调在保护猴岛的原生态环境前提下,有规划、有限度地合理开发,提出“生态猴岛、万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猴岛一期旅游开发的发展定位:为游客营造“一睹南湾风光,共享猕猴亲情”的旅游环境,建设以展示猴文化为核心,集观光、娱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保护区对游客开放的范围原为18亩面积。为了做到既将景区做大,同时又不影响破坏猕猴的生存环境,猴岛旅业一改原开发者向上(核心区)扩展的模式,决定将景区向核心区以外(山下)扩展,并且采取给予原建设单位经济补偿的方式,将一些靠近核心区的建筑设施一一拆除,把上山的路予以封堵,让猴群有一个良好的生存栖息空间。用代国夫的话说,浏览区只能是猴群们的一个“客厅”,而它们的卧室是绝对不能随便进入的。 作为一个以观猴为特色的旅游景区,猴子的表演自然少不了。这就需要专业人员(驯兽师)对它们进行人工培训。为了防止猕猴的野性退化,景区对猕猴们采取的是“轮训制”。即:每当一批猕猴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并且“服役”之后,便将其放归山林,让它们重新找回野性。不仅如此,猕猴的数量也从原来的 1300余只增加到1800只以上。 放眼将来筹谋转型 猴岛景区的开发,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猴岛景区在其发展中也面临如下现实的制约。面对景区一期旅游项目目前主要存在的景区面积偏小、环境压力太大、产品面临项目单一、且渐趋老化等问题,三特公司在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广泛听取了专家的建议。 代国夫表示,南湾猴岛景区的野生猕猴资源有其特色性,但不具备惟一性。但值得提出的是,南湾猴岛风景区除了猕猴生态资源以外,还拥有海南岛独一无二的家海上村庄以及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优越的海洋沙滩旅游资源,这样的资源组合,在海南岛绝无仅有。南湾猴岛 的资源组合特质,与众多的三亚景点相比,有着鲜明的差异性,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这使得猴岛的后续旅游产品开发具备了较强的先天优势。 为此,三特公司提出了由“猴”向“海”的战略转移。 事实上,自2002年开始,猴岛景区即开始二期海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准备工作,并分别于2002年8月获得陵水县政府对猴岛新村旅游码头广场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于2003年8月获得陵水县政府对猴岛二期海上旅游项目的立项批复。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人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全国还是海南岛内,许多生态资源比较好的市县都争相打“生态旅游”的牌,竞相招商,盲目开发。然而,生态旅游的非生态开发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引起施政者和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将会让我们在津津乐道于gdp增长的同时,痛失美好的将来。记者日前来到海南省南湾猴岛生态旅游景区,只见这里群猴嬉戏,游客欢笑,绿树葱茏,花草繁茂……不仅如此,更让人欣喜的是:猴岛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不但没有破坏生态,而且投资者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地方财政受益,村民也从景区的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国企斥资全盘皆活 南湾猴岛位于海南岛东南角的陵水县南湾半岛,是世界上惟一的热带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早在1988年海南建省以前就已经开放旅游,上世纪90年代初曾被誉为“海南四大旅游名片”之一。然而,由于体制的制约和管理上的落后,1995年后,景区经营逐渐走向萧条,1995年至1999年期间,年游客量不足5万人次。经营惨淡、难以为继。猴子常常因为饿得找不着吃的而抓伤游客,景区一百多名员工的正常工资也得不到保障,濒于关门歇业的边缘。 1996年,武汉国有控股企业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与新加坡凯莱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海南三特索道有限公司(下称“三特公司”),斥资4000多万元,建设长度为一条2138米的跨海索道,将猴岛与隔海相望的陵水县新村镇连接起来,将游客源源不断地送往景区。 1999年7月,跨海索道营运前夕,经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三特公司又以现金入股的方式,与陵水县林业局及陵水县旅游总公司组建猴岛旅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猴岛景区”),接管整体猴岛景区的经营,拥有了猴岛自然保护区10.2平方公里区域50年的旅游开发经营权。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政企双赢、皆大欢喜的合作模式。 三特公司接管景区后,注入资金,改变机制,严抓管理,使南湾猴岛景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景区游客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攀升,从5万到16万、34万、60万、86万、90万,短短5年时间内,景区游客量迅速增长18倍。截止到2005年底,实现经营收入约1.1亿元,累计上缴县政府各项税、费及股权收益共计1542万元,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将一个原来需要县政府财政补贴的严重亏损单位转变成整个陵水县的纳税大户和标杆企业,吸纳陵水本地人员就业达到130多人,带动新村镇周边居民从事旅游餐饮、旅馆住宿、纪念品及热带水果经营,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家(当地少数民族)水上渔排原来规模很小,且只有两家,如今已经发展到多家,其中有一家已经达到了40多张餐桌。现在,每逢遇到黄金周游客高峰,有的渔排老板还主动用自己的渡船帮助三特公司输送游客,并且不收一分钱。他们说:“是景区的发展,带来这么多的游客,渔排也才会有这么红火的生意。” 呵护生态甘当仆人 谈到在保护区开发旅游时,三特公司总经理、猴岛景区董事长代国夫表示:“我们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说,“在保护区内开发不像其他区域的开发,如果失败了,顶多只是投资者赔钱,受些经济上的损失。而在保护区内开发,一旦失败,损失的就不仅仅是投资者的钱了,将会造成长期的社会生态资源的破坏,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为此他提出:猕猴是主人,游客是客人,而我们(景区的经营者)是仆人和管家。 为保持猴岛的神秘性、突出猴岛的特色性、猴岛景区始终强调在保护猴岛的原生态环境前提下,有规划、有限度地合理开发,提出“生态猴岛、万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猴岛一期旅游开发的发展定位:为游客营造“一睹南湾风光,共享猕猴亲情”的旅游环境,建设以展示猴文化为核心,集观光、娱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保护区对游客开放的范围原为18亩面积。为了做到既将景区做大,同时又不影响破坏猕猴的生存环境,猴岛旅业一改原开发者向上(核心区)扩展的模式,决定将景区向核心区以外(山下)扩展,并且采取给予原建设单位经济补偿的方式,将一些靠近核心区的建筑设施一一拆除,把上山的路予以封堵,让猴群有一个良好的生存栖息空间。用代国夫的话说,浏览区只能是猴群们的一个“客厅”,而它们的卧室是绝对不能随便进入的。 作为一个以观猴为特色的旅游景区,猴子的表演自然少不了。这就需要专业人员(驯兽师)对它们进行人工培训。为了防止猕猴的野性退化,景区对猕猴们采取的是“轮训制”。即:每当一批猕猴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并且“服役”之后,便将其放归山林,让它们重新找回野性。不仅如此,猕猴的数量也从原来的 1300余只增加到1800只以上。 放眼将来筹谋转型 猴岛景区的开发,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猴岛景区在其发展中也面临如下现实的制约。面对景区一期旅游项目目前主要存在的景区面积偏小、环境压力太大、产品面临项目单一、且渐趋老化等问题,三特公司在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广泛听取了专家的建议。 代国夫表示,南湾猴岛景区的野生猕猴资源有其特色性,但不具备惟一性。但值得提出的是,南湾猴岛风景区除了猕猴生态资源以外,还拥有海南岛独一无二的家海上村庄以及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优越的海洋沙滩旅游资源,这样的资源组合,在海南岛绝无仅有。南湾猴岛 的资源组合特质,与众多的三亚景点相比,有着鲜明的差异性,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这使得猴岛的后续旅游产品开发具备了较强的先天优势。 为此,三特公司提出了由“猴”向“海”的战略转移。 事实上,自2002年开始,猴岛景区即开始二期海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准备工作,并分别于2002年8月获得陵水县政府对猴岛新村旅游码头广场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于2003年8月获得陵水县政府对猴岛二期海上旅游项目的立项批复。 为确保海上旅游项目顺利推进,猴岛景区严格按照政府相关管理规范开展工作。自2003年开始,景区分别向海南省海洋渔业厅、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相关政府机关办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海域使用权证、保护区分 区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手续,并均顺利获得相应项目开发的许可批复。 截止到目前,猴岛景区针对二期海上旅游项目建设已投入资金逾1200万元,陆续完成了猴岛南岸旅游码头的绿化工程、供水管道及地埋式灌溉工程、南岸浮动渔排码头工程、南岸码头区道路、停车场工程、沙滩区供水、供电工程以及新村旅游广场码头区域的部分拆迁工程。 猴岛景区计划利用优越的港湾及海上旅游资源,将“游于海,居于海,吃于海,乐于海”的特色旅游项目有机地组合,并利用南湾猴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家渔排特色,通过五彩渔排、家渔灯、廊桥观鱼、开贝取珠、南湾漫步、渔舟唱晚等旅游活动,推出南湾港湾家风情游。 采访手记:好经验值得借鉴 猴岛景区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先后被评为:“海南省十佳旅游景区”、“2005年度海南省国税、地税诚信纳税企业”、“海南省商业信用单位”等称号。2004年6月,南湾猴岛景区一次性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南湾猴岛景区进行了专题报道,对景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资源领域的工作及推行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同一年,南湾猴岛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猴岛景区的开发模式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不少人前来考察,听取经验。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教授杨哲昆认为,猴岛景区的“三人”理论(即:主人———客人———仆人理论。)从资源、开发、经营、发展的关系中,找到了自然与人文生态的结合点,形成了真正的核心理念。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江海声表示:猴岛景区在保护生物学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对我们国家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起点。猴岛景区对我们国家建设自然保护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所有的自然保护区几乎一建保护区就谈生态旅游,不管生态条件是否具备,也不管这个旅游怎么投入,只要一个亿、两个亿投进去,似乎就一定成功。只是考虑能量投入量,而没有考虑能量投入的质,这个是非常大的问题。 此外,南湾猴岛的开发对欠发达地方发展及保护模式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现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保护的过程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而猴岛开发中的补偿模式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这样的补偿才能真正促进良性的发展。
关键字: 南湾猴岛 投资者 海南岛 海南省 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