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莲山图
去年夏天,我从日照海滨回沂水,折道五莲山,因天色已晚,又加山雨欲来,只在山中作短暂停留,便为五莲山胜景所震撼,遂产生了再访五莲山之念。今年“五一节,恰逢双休日,使我有机会重游五莲山。车过五莲县城东南的“三关口”,往西过一小桥,便驶入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沿山路行二三里,有一无名小山端坐于路右侧,遂弃路攀登,小山无路且陡,有些石块被游人踩碎成沙粒状,脚踏上去直打滑,一不小心就会跌倒。看这山势,山背面定是悬崖无疑。等我抓住最后一块岩石攀上山顶,见到的却是平坦的路面,正应合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又西行二三里,登上这座小山的余脉,方见五莲山东山门。踏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在山岩上的“奇秀不减雁荡”几个朱红大字。这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知密州时游五莲山写下的诗句。再往前走,便有五位饱经沧桑的“石老人”从五老峰下的松林中次第“走”出。居前一位不仅五官俱全,须眉可辨,而且笑容可掬,风度翩翩,智者风范毕现,令人肃然起敬。作别“石老人”,西行200米北折,有“五莲仙境石碑”迎面而立,碑后刻诗曰:五朵莲花俏峥嵘,历尽沧桑不老松。寺殿巍峨古风在,万壑捧满映山红。石碑后面有条游道,一条西去,地势较平坦,可通说法台、立锥峰、挂月峰等景点。一条北上,路曲且险,如泰山十八盘,可通光明寺、天竺峰、望海峰等胜景。我随拥挤的游人拾级而上,首先迎接我们的是富丽堂皇的护国万寿光明寺。寺殿位于天竺、大悲、望海三峰之间,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巍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据《山志》记载:早在唐宋时期,五莲山就有人在此活动,并建立了云堂寺、侔云寺。明代又有高人雅士在此居留,并筑有地藏殿;明万历三十年,蜀郡高僧明开(字心空)在云游全国名山大川后至此,见五莲山苍壁插空,云岚出没,缭青绕白,出泉如龙湫,引风若凤鸣,喜曰:“缘是在矣!”遂择大悲峰下筑茅舍定居,不久即北去京城,适逢明神宗之母李太后患眼疾,久医不效,心空为之医治立愈。神宗大悦,赐名五莲山,发内帑五千金,敕建“护国万寿光明寺”,并派中寺太监张国忠前来督工。历时五载(1602——1607)才建成这座深山宝刹,使五莲山的名声远播四方,名噪大江南北。光明寺左侧是壁立千仞的天竺峰,寺与峰之间的空隙里,长满了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原来,五莲山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是出名的“山中小江南”,素有“台湾花莲,山东五莲”之美誉。穿过竹林至近前,才发现天竺峰竟是一只巨大的石手托起来的,峰东侧有洞曰织女洞,曲折幽深,直通山顶。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天竺峰露出海面。有织女乘船自远方来,顺山洞爬上天竺峰采桑养蚕,再也没有下来。如今,“石船”还停在洞外。缘洞上攀,至峰巅,她的“漱玉泉”和“梳妆台”也历历在目,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光明寺右侧,与天竺峰东西相对的是望海峰。沿石砌的阶梯攀至峰下,路径消失,只好攀岩而上。望海峰周围凡能向上攀爬的地方,全都爬满了游人,黑压压一片。我随着拥挤的人流,手抓着岩石,脚踏着石缝,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攀至峰顶,已是汗湿衣衫,找一平坦处坐下小憩,见有巨石相支成棚,状如洪波涌起,上有古人题刻:“石浪飞空”。峰顶还有清代建筑“望海楼”,三层八角,高约八尺。站在望海峰环顾五莲山,可见奇峰丛列,异石遍山,苍松翠绿,杜鹃娇艳,令人心旷神怡。白雾缭绕的莲花峰,花瓣、莲子各具分明,其他如立锥峰、挂月峰、吐日峰、系马峰、玉烛峰等诸峰,峰峰奇秀,各呈千秋。奇特怪异的石头更是数不胜数,诸如蘑菇石、试剑石、翁婆石、靴石、蛤蟆石、睡狮石等,无不形貌逼真,状如其名。奇峰异石之上的松柏,也是一大景观,它们或兀起于岩石上,或垂挂于峭壁边,远远望去,像是栽进石头中的装饰树。有的松树的根九曲绕过山石,扎进另一块岩石的细小缝隙中,有的松树就长在石头上,硬铮铮地把石头劈开一道缝,将粗如手臂、细如发丝的根蜿蜒地探进去……这些奇异的松树,紧紧地抱住岩石,以其特有的韧力艰难地从岩缝中汲取大山的营养,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还有那被誉为“江北一绝”,点缀在奇峰异石、苍松翠柏之间的,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似云锦、像流霞,千姿百态,竞相开放,正是松柏千层绿,花开万点红,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家乡桑园里点缀在翠绿的桑叶之间的火红的桑椹,令人垂涎欲滴。我从五彩缤纷的杜鹃园里收回视线,随游人登上望海楼,东眺黄海,只见白茫茫一片,分不清是烟、是雾、是海。听知情者说,如是晴天丽日的早晨,可见黄海水天一线,渔帆点点,流光溢彩,气象万千,煞是好看。从望海楼下来,沿望海峰东南侧游人自辟的小路下攀,忽发现刚进山时的那五位石老人正笑容可掬地等候着我,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等回过神来,方知又回到了东山门附近。这次五莲山之游,虽然受了些登山的劳苦,但给予我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欢悦,那是一种令你顿觉渺小的博大,那是一种令你胸中的郁闷顿消的酣畅,那是一种使你得以摆脱焦躁的致远的宁静。
关键字: 五莲县 五莲山 日照 果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