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五记(附图)
蒙 山 五 记 蒙山蝉鸣 上山时,路边林中就不时传来阵阵蝉鸣。我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听出那鸣叫的多是一种叫“杜了”的蝉。叫声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杜了——杜了”一声接一声的短鸣,声儿高且尖;一种是长鸣,声儿也是又尖又高又亮,能一口气叫上几分钟,也许能叫十几分钟,才“吱”地弱下来,直到停住。我边走,边顺着蝉声去寻蝉的踪迹,果然,在一棵马尾松的树干上伏着一只黑的发亮的蝉。它比那种“大知了”要小三分之一,翘着尾巴在使劲儿地叫着。蝉鸣不像人叫或牛叫马叫羊叫狗叫用嗓子,它不用嘴叫,而是用胸部的一对“小镜子”在叫。那一对“小镜子”,平时被一对圆圆的“镜盖”扣着,叫时盖儿张开三分之一,“小镜子”震动,即发出鸣响。真钦佩它这么小小的身子上这么小小的一对镜子就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且能传出几百米远。 每年秋季,蝉的卵落到地下,变成幼虫,即知了狗,在土中要生存五六年,长的甚至达七八年,才能长大成“人”,也就是“知了狗”,又叫知了猴。在初夏的五六月钻出地面,爬上树干或草杆,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脱壳变蝉。公的大声聒噪。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母的则因没有“小镜子”,只默不吭声,吸吮树的汁液,准备生儿育女。蝉的生命很短,也就只有那么三四个月。一到中秋风起,蝉的腿就没劲儿了,叫声也苍老了,自己就叭答叭答往地上掉,真可谓噤若寒蝉。蝉掉在地上,或被当做蚂蚁、蚯蚓的食物,或腐烂了与落叶一起变成了树和草的养料,完成了一次悲壮的生命过程。 越往山上走,蝉鸣声越大。蒙山的蝉多是那种长鸣的。绍海说当地人叫它“没有嘛”。山下并不多,不知怎的,从三叠瀑布往上,这种蝉就多了起来。这时,一群游客迎面走来,一个男游客手里拎了一只塑料袋,里边就有七八只吱吱作响的蝉。但蝉是不好吃的,不知他捉了蝉是自己欣赏呢,还是带回家给孩子玩。那七八只男高音在家中引吭争鸣,也够“影”人的了吧? 我和世英在蒙山会馆台阶下的林中转悠。抬头时,我发现一株榛子树干上趴了一只蝉,即拿出儿时捕蝉的本领,将五指并拢,窝成个勺形,悄悄伸出,一把捂住了那只蝉。捏住蝉那薄薄的硬硬的透明的双翅,见那翅上还对称地长着一对大黑圆点,一对小黑圆点。过去人们形容女子穿的衫裙“薄如蝉翼”,看来真是挺形象的。蝉在我手中不住地叫着,于是看清了它那长长的尖尖的嘴,三对对称的腿,一对张开来的“小镜子”,圆锥形的尾巴。我不忍心伤害它,听它看它叫了一阵子,就放了。但不知为什么,那蝉落在地上却抖着翅膀声声呻吟着,扑扑啦啦跌跌撞撞了好几阵子,才调整好身子,张开双翅,吱地一声叫着,飞了起来。先是贴着地面滑翔了十几米,才拉起来,渐渐爬高,飞到一棵碧绿的槐树上去,不见了。吃晚饭时,桌上除了蒙山的风味特吃煎饼、豆?,还有一小盘炸知了狗,褐黄色,很新鲜,咬一口,很香。这大概是村民们捉了送到宾馆来的吧?就了下酒,更是美味山珍。 回房间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蒙山的水洗澡也是那么的柔滑和清爽。之后又记了一些两天来的见闻。看看断了表带的表,已到了翌日零点23分。躺下后,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朦朦胧胧,似睡似醒,耳边似有百鸟喧鸣,渐渐地,脑子清醒多了。看看窗帘,已经发白,只听外边吱吱喳喳的什么叫声混成一片。下了床,刚推开阳台的门,那声音更响了。呵,蝉鸣!吱吱喳喳,喳喳吱吱,叫成一片。蝉晚上很少叫,而这么早就叫起来了,是催农人起床上山干活?还是催农姑媳妇早起做饭喂鸡养猪?还是催游客起床爬山?总之,就像一个宠大的乐队弹奏着一部永不停歇的交响乐曲,就像一个宠大的合唱团在高唱着一支多声部的激情奔放的山歌。这些演奏者和歌唱者,估计要几万只、几十万只,甚至是上百万只吧?它盖住了青蛙、蟋蟀、山鸡的鸣叫,它绝对成了蒙山的第一交响乐团、第一合唱团。这实在是太令人振奋了! 我一向不喜欢在一篇散文的结尾处写几句带有哲理的话。因我没研究过哲学,也搞不懂那些深奥莫测的哲理,但面对这蒙山的万蝉奏鸣,却想出了那么几句话:每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它的生存空间,每一个生物,都有它的生老病死。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的叫声却是响亮的,高亢的,无拘无束的。它没有压抑自己,它在山林中山崖间山泉边自由自在地飞翔,它尽情地吸吮着树的汁液天的雨露,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炽热的情感,大概也包括它对雌蝉的爱恋和对养育它的蒙山的答谢吧?2005年8月18日于济南蒙山的木步道 有令峻 上次来蒙山,因感冒发烧,浑身乏力,别人都去走木步道,我却进了野葡萄沟刚走了几百米,就无可奈何撤退下来,由菏泽的好友维亮护送乘索道回了山下。今年本人坚持晨练已半年多,只觉得精神抖擞,浑身是劲。这次,我是一定要看看它了。我是个每到一个旅游地“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心也不死”的人。午休起来,从蒙山会馆向南,沿上下错落的石阶路,钻入一片浓密的林子,就进了野葡萄沟。只见长长的藤蔓一簇簇一条条爬满了山坡,有好多还爬上了高高的杉树、松树、菠萝树,深绿色的叶片中垂下来一串串翠绿色、紫红色的小葡萄,如玛?一般,煞是好看。使人不禁想起壮族歌仙刘三姐那柔美的歌声:“山中只啊见藤缠树啊,世上那见树呀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哎,枉过一春哪又一春。” 沟边有一条用碗口粗的松木搭成的木路,就是木步道了。世英告诉我,用圆木搭路,既不用凿山砍树割草破坏植被,又新颖别致有蒙山自己的特色。木步道依山势地形搭建,连护栏也是松木的。松木含油,不易腐烂。而这松木,也不是从当地砍伐,而是从东北购买的。当地的树木,都是蒙山的宝贝,不准也不能随便砍伐一棵。这木步道,全长3990米,环绕仙人脚、天壶峰、黑松林、栖凤山、蒙山巨龙、神蚁台,再回到翠林道、雨王泉、后花园、迎客松、翠云观、雨王庙。实为天下第一木步道,也是蒙山“五最”之一,已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沿木步道走着,有的路是台阶,有的路是桥,的确是另一片天地。当我们走进西门,上了观峰台时,先见到了两株异常茂盛的马尾松分列在一块馒头状的巨石两旁,世英说这叫龙凤松。又指着峡谷对面一座突起的山峰对我说,你看它像不像毛泽东主席的侧面像?我顺他指的方向望去,那石峰侧面向东,宽阔的前额,高高的眉棱, 炯炯有神的眼睛,挺直的鼻子,紧闭的嘴唇,圆润的下巴,以及下巴上的一颗“痣”,果然酷似毛主席。不觉十分惊奇。世英说,这叫毛公石,是蒙山“五最”之一,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呢。蒙 山 五 记 蒙山蝉鸣 上山时,路边林中就不时传来阵阵蝉鸣。我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听出那鸣叫的多是一种叫“杜了”的蝉。叫声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杜了——杜了”一声接一声的短鸣,声儿高且尖;一种是长鸣,声儿也是又尖又高又亮,能一口气叫上几分钟,也许能叫十几分钟,才“吱”地弱下来,直到停住。我边走,边顺着蝉声去寻蝉的踪迹,果然,在一棵马尾松的树干上伏着一只黑的发亮的蝉。它比那种“大知了”要小三分之一,翘着尾巴在使劲儿地叫着。蝉鸣不像人叫或牛叫马叫羊叫狗叫用嗓子,它不用嘴叫,而是用胸部的一对“小镜子”在叫。那一对“小镜子”,平时被一对圆圆的“镜盖”扣着,叫时盖儿张开三分之一,“小镜子”震动,即发出鸣响。真钦佩它这么小小的身子上这么小小的一对镜子就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且能传出几百米远。 每年秋季,蝉的卵落到地下,变成幼虫,即知了狗,在土中要生存五六年,长的甚至达七八年,才能长大成“人”,也就是“知了狗”,又叫知了猴。在初夏的五六月钻出地面,爬上树干或草杆,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脱壳变蝉。公的大声聒噪。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母的则因没有“小镜子”,只默不吭声,吸吮树的汁液,准备生儿育女。蝉的生命很短,也就只有那么三四个月。一到中秋风起,蝉的腿就没劲儿了,叫声也苍老了,自己就叭答叭答往地上掉,真可谓噤若寒蝉。蝉掉在地上,或被当做蚂蚁、蚯蚓的食物,或腐烂了与落叶一起变成了树和草的养料,完成了一次悲壮的生命过程。 越往山上走,蝉鸣声越大。蒙山的蝉多是那种长鸣的。绍海说当地人叫它“没有嘛”。山下并不多,不知怎的,从三叠瀑布往上,这种蝉就多了起来。这时,一群游客迎面走来,一个男游客手里拎了一只塑料袋,里边就有七八只吱吱作响的蝉。但蝉是不好吃的,不知他捉了蝉是自己欣赏呢,还是带回家给孩子玩。那七八只男高音在家中引吭争鸣,也够“影”人的了吧? 我和世英在蒙山会馆台阶下的林中转悠。抬头时,我发现一株榛子树干上趴了一只蝉,即拿出儿时捕蝉的本领,将五指并拢,窝成个勺形,悄悄伸出,一把捂住了那只蝉。捏住蝉那薄薄的硬硬的透明的双翅,见那翅上还对称地长着一对大黑圆点,一对小黑圆点。过去人们形容女子穿的衫裙“薄如蝉翼”,看来真是挺形象的。蝉在我手中不住地叫着,于是看清了它那长长的尖尖的嘴,三对对称的腿,一对张开来的“小镜子”,圆锥形的尾巴。我不忍心伤害它,听它看它叫了一阵子,就放了。但不知为什么,那蝉落在地上却抖着翅膀声声呻吟着,扑扑啦啦跌跌撞撞了好几阵子,才调整好身子,张开双翅,吱地一声叫着,飞了起来。先是贴着地面滑翔了十几米,才拉起来,渐渐爬高,飞到一棵碧绿的槐树上去,不见了。吃晚饭时,桌上除了蒙山的风味特吃煎饼、豆?,还有一小盘炸知了狗,褐黄色,很新鲜,咬一口,很香。这大概是村民们捉了送到宾馆来的吧?就了下酒,更是美味山珍。 回房间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蒙山的水洗澡也是那么的柔滑和清爽。之后又记了一些两天来的见闻。看看断了表带的表,已到了翌日零点23分。躺下后,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朦朦胧胧,似睡似醒,耳边似有百鸟喧鸣,渐渐地,脑子清醒多了。看看窗帘,已经发白,只听外边吱吱喳喳的什么叫声混成一片。下了床,刚推开阳台的门,那声音更响了。呵,蝉鸣!吱吱喳喳,喳喳吱吱,叫成一片。蝉晚上很少叫,而这么早就叫起来了,是催农人起床上山干活?还是催农姑媳妇早起做饭喂鸡养猪?还是催游客起床爬山?总之,就像一个宠大的乐队弹奏着一部永不停歇的交响乐曲,就像一个宠大的合唱团在高唱着一支多声部的激情奔放的山歌。这些演奏者和歌唱者,估计要几万只、几十万只,甚至是上百万只吧?它盖住了青蛙、蟋蟀、山鸡的鸣叫,它绝对成了蒙山的第一交响乐团、第一合唱团。这实在是太令人振奋了! 我一向不喜欢在一篇散文的结尾处写几句带有哲理的话。因我没研究过哲学,也搞不懂那些深奥莫测的哲理,但面对这蒙山的万蝉奏鸣,却想出了那么几句话:每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它的生存空间,每一个生物,都有它的生老病死。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的叫声却是响亮的,高亢的,无拘无束的。它没有压抑自己,它在山林中山崖间山泉边自由自在地飞翔,它尽情地吸吮着树的汁液天的雨露,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炽热的情感,大概也包括它对雌蝉的爱恋和对养育它的蒙山的答谢吧?2005年8月18日于济南蒙山的木步道 有令峻 上次来蒙山,因感冒发烧,浑身乏力,别人都去走木步道,我却进了野葡萄沟刚走了几百米,就无可奈何撤退下来,由菏泽的好友维亮护送乘索道回了山下。今年本人坚持晨练已半年多,只觉得精神抖擞,浑身是劲。这次,我是一定要看看它了。我是个每到一个旅游地“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心也不死”的人。午休起来,从蒙山会馆向南,沿上下错落的石阶路,钻入一片浓密的林子,就进了野葡萄沟。只见长长的藤蔓一簇簇一条条爬满了山坡,有好多还爬上了高高的杉树、松树、菠萝树,深绿色的叶片中垂下来一串串翠绿色、紫红色的小葡萄,如玛?一般,煞是好看。使人不禁想起壮族歌仙刘三姐那柔美的歌声:“山中只啊见藤缠树啊,世上那见树呀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哎,枉过一春哪又一春。” 沟边有一条用碗口粗的松木搭成的木路,就是木步道了。世英告诉我,用圆木搭路,既不用凿山砍树割草破坏植被,又新颖别致有蒙山自己的特色。木步道依山势地形搭建,连护栏也是松木的。松木含油,不易腐烂。而这松木,也不是从当地砍伐,而是从东北购买的。当地的树木,都是蒙山的宝贝,不准也不能随便砍伐一棵。这木步道,全长3990米,环绕仙人脚、天壶峰、黑松林、栖凤山、蒙山巨龙、神蚁台,再回到翠林道、雨王泉、后花园、迎客松、翠云观、雨王庙。实为天下第一木步道,也是蒙山“五最”之一,已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沿木步道走着,有的路是台阶,有的路是桥,的确是另一片天地。当我们走进西门,上了观峰台时,先见到了两株异常茂盛的马尾松分列在一块馒头状的巨石两旁,世英说这叫龙凤松。又指着峡谷对面一座突起的山峰对我说,你看它像不像毛泽东主席的侧面像?我顺他指的方向望去,那石峰侧面向东,宽阔的前额,高高的眉棱, 炯炯有神的眼睛,挺直的鼻子,紧闭的嘴唇,圆润的下巴,以及下巴上的一颗“痣”,果然酷似毛主席。不觉十分惊奇。世英说,这叫毛公石,是蒙山“五最”之一,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呢。 又看峡谷中绿树如海,波涛翻滚,异常壮观。那绿色的林木从谷底一直绵延到山顶,竟看不到一块石头。世英说,蒙山人的植树活动在许多年前就开始了。古代这山上的和尚就广植树木,为后人造福。有些悬崖陡峭人上不去,和尚就用弹弓把裹了树种的泥丸打上去。那泥丸落在石缝里,遇到雨水阳光就萌芽扎根,以致长成了如今的许多参天大树。看来古代的僧人们也懂得飞播造林呢。又向西走来到一段青松掩映的幽静木道上,世英指着下方的一堵石墙说,这就是当年盘踞山上的土匪垒起来用于防卫官兵的石墙。我看了看四周,说那土匪住在这山上,风餐宿露,为躲避追捕提心吊胆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吧?世英说,解放后,残余的土匪悄悄地下了山,回到了乡民之中,逐渐改掉了恶习,山上的寨子也渐渐地坍塌了。 往山下走时,我忽觉这木步道很像三国时的山东沂南人诸葛亮在秦岭上修的栈道。有句古话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两个木道虽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山东的蒙山,其修建的时间又相隔1700多年,却都是由聪明智慧的蒙山人修的呢。2005年8月18日于济南 蒙山顶之夜 有令峻 这一个蒙山顶之夜,真是一个美妙无比的夜啊! 去年9月来时,我因感冒了,嗓子痛得连水都咽不下去。晚饭后,友人都结伴去四周的山路上、山林中、凉亭上散步,欣赏晚霞,之后又欣赏夜景,我却躺在房间里,与疼痛做着顽强不屈的斗争呢。 这次,这个机会是不能放过了。晚饭后,我与老弟世英就坐在了蒙山会馆台阶下的槐林里。暑气已经退去了,只觉得异常凉爽,与白天山下的炎热相比更是截然两个世界。天上有云,但不浓。农历七月十二日的月亮,挂在云的后边,淡淡的,如一只浸在了蛋清中的蛋黄,四周还洇出了光晕。山中静下来了,蝉也绝大多数都不叫了,只听泉水在不远处哗哗啦啦咕咕噜噜地流着。在这么高的山顶上,竟还有泉在流淌,也是一件奇事了。远处的树是一片的黛色,与夜色融为了一体。近处的树也是一片黛色,静静的,那枝叶儿一动不动。忽尔,一阵山风吹来,叶子动了,却没有一点儿声响。又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了一声声咕咕咕咕大概是野鸽子的鸣叫。忽尔,高处凉亭上又传来了农姑轻柔的歌声,唱的什么曲子什么词儿,都听不清。 我俩边欣赏着这蒙山的夜景,边聊着文学的、家庭的、社会的、友人的事。在这远离大城市的喧器、酷热、污染的高山上,一时忘却了一切的烦恼、烦躁,就像置身于仙境一般。世英讲起离这儿几十公里处,在1948年曾发生过的震惊中外的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讲起七十四师长张灵甫是一位抗日的英雄,还曾一怒之下开枪打死了妻子,受到上司惩罚。讲起他准备出版的一部小说集子。当我讲起自己已基本完稿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之三、62万字的《夜雾》的故事梗概时,世英如一只大猫,伏身在茶桌上,侧枕着胳膊,一双细长的眼睛灼灼闪亮,神情异常的专注。我见他愿听,就简明扼要却又是颇带劲地讲了下去。他听了,想了想,忽然很坦诚地提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反面意见。这使我有点儿意外,却又感到他讲的很有价值。 天渐渐地更凉爽了些,空气也似乎更纯净更宜人了,且带着淡淡的花香草香松叶的香气和泥土的气息,令人觉得肺叶全都张开了,无比的舒畅。世英说,蒙山被称之为天然氧吧。这里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196天。年均降水998毫米,民间历来有“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蒙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特别是松树面积占80%,素有百里林海之称。所以,才形成了天地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和特有的清新空气。而山顶上,气温要比山下低四五度呢。 世英还说,过去,山上农户家中的老人大都长寿八十多岁、九十多岁,还有百岁的。后来封山育林,为了防火,山民们都搬到山下去了,但老人们仍多长寿。这都是常年呼吸蒙山的空气,饮用蒙山的水的缘故。 这时,一只白底黄花的半大猫不知从什么地方无声无息地溜了出来,瞪大了一双圆圆的黄眼睛看着我们,并不害怕。我们唤它,花花花花,它也不理睬,不一会儿就潜入了草丛之中。但过了十几分钟,却听得 “吱”地一声蝉的尖叫,花猫随之跑了出来,那蝉鸣却是从猫嘴里发出来的。猫走了七八米,那蝉仍在吱吱地哀叫个不停。后来,花猫伏在了草丛中,蝉仍在叫。我说,猫抓了老鼠,都是玩够了才吃的。但只过了几秒钟,蝉不叫了,大概是猫下口咬了。 夜已更深,山也更静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了房间。我打开台灯,提纲式地记了两天来的见闻,以备回济写几个小稿,然后去洗澡。那个澡洗得太痛快了,那山泉水,比杨贵妃华清池的水不知要清净甘甜多少倍。这蒙山的泉水,真舍不得用来洗澡,而应当装在瓶子里到北京上海去卖的。 然后,躺下来,在蒙山宽大怀抱里,在温柔的夜风中,静静地进入了梦乡。2005年8月18日、19日于济南蒙山云雾 有令峻 从蒙山会馆下山时,刚8点多一点儿,洁净的石阶路上空无一人。不,只我和世英二人。山下的游客还尚未上来。空气异常的凉爽、清新。远处的山峰罩在一片白雾之中,看不到山的尖尖儿,只浅浅地显出墨绿色。近处的林子上方,则似罩在一团洁白的蚕丝之中。时隐时现,神秘莫测。天忽晴忽阴,那山路也忽明忽暗。我俩从火石梁上下来,在山谷中的大石头上坐下,想歇息一会儿再走,只见那清清的溪水跳跃着雪白的浪花从陡峭的石缝中流下来,发出阵阵呼隆呼隆的响声。捧一捧山泉洗洗胳膊和脸,只觉得异常清爽,喝一口,清洌甘甜。呵,这可是大自然的恩赐,是蒙山母亲的乳汁哩。世英说,这山泉中还有不少的山蟹,捉蟹也是一种乐趣呢。这时,忽觉一些细小密集的水珠儿落在了脸上、头上、手上、胳膊上,以为是下雨了,抬头望时,却见一团团的白雾从东边山外涌了进来,时急时缓,时淡时浓,如无数飞天的仙女裸着玉一般的身子,挥舞着长长的绸带在空中飘然而过,雾中似闪动着仙女们的明眸皓齿,传来环佩叮当的响声与银铃般的笑声。即尔,又如一队队身穿白色铠甲的天兵骑着白色的骏马扬鬃甩尾飞驰而去,雾中还似传来人喊马嘶蹄声踏踏。 水珠儿更大更密了些,我禁不住惊呼了起来,也禁不住要跃上那白雾白云去追赶那天女与天兵去了。紧接着,此时,峡谷外又吹来一阵疾风,把那一大团雪白的大雾吹裂了吹开了,如一朵朵棉絮和蚕丝涌入林中涌上山去。此时,第一批游客上来了,见状也禁不住惊讶地大喊了起来。 沿着台阶,七折八拐,气喘吁吁地来到观瀑台,回首望去,蒙山的山顶全罩了浓浓的云雾之中,而山谷中间那玉带般的三叠瀑布则如一条倒挂下来的银河。这瀑布又称之为中国瀑布,因所处地形酷似中国地图而得名,也是蒙山“五最”之一。传说瀑布南边有一石门,此门500年开启一次,是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修炼成仙的地方。孙膑与师兄庞涓就曾在此跟随鬼谷子王禅大师习文练武,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孙膑后来成为齐威王的军师,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马陵之战,使以膑刑暗害于他的庞涓兵败自杀,终于制服强魏,名震天下。其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大宗竹简中,经查明为《孙膑兵法》的就有440片,计1.1万字。 近处,观瀑台前马尾松的针叶尖尖上,凝了一粒粒晶亮晶亮的水珠儿。有一颗挺大的水珠儿颤颤巍巍,剔透欲谪。大自然的造化,实在是太奇妙了。2005年8月18日11时38分于济南蒙山的小摊 有令峻 蒙山沿山路有不少的小摊,既卖旅游纪念品,也卖当地的土特产。摊主多是三四十岁的蒙山媳妇,大都肤色微黑,粗眉大眼。也有中年男子老年妇女和穿t恤衫牛仔裤的女孩。每有游客路过,他们就热情地打招呼作介绍。顾客跟他们讨价还价,甚至质疑货物的真假,他们也不恼怒。有的小摊旁的两棵树之间还挂了一付布做的吊床,一个女孩躺在上边,悠闲地看着一本什么书。旅游纪念品无外乎木头的石头的玻璃的挂件饰品,比如红色的中国结、娃娃、十二生肖,也有精制的小竹筒、小竹篮。惟有一种木制的独轮小车极具沂蒙特色。当年人民群众支援子弟兵上前线,推的就是这种独轮车,且轮子是木制的。陈毅陈老总在沂蒙山区指挥第三野战军南征北战时就说过,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小摊上还有些被称之为古董的刀币、铜瓶、瓦罐,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是哪个年代的。还有几本旧画旧书,其中一本那纸显得很旧的“古画”《清明上河图》,翻开来,不禁哑然失笑,作者居然是赵孟?,这肯定不对了。即使是仿制也应题上北宋张择端或明仇英。赵孟?是元代人,绝对不会画《清明上河图》的。 除了卖矿泉水、苹果、桃子、咸菜,小摊上还买凉粉,说是绿豆和地瓜做的。因山上严禁动火,凉粉是从山下做好了带上来的。我很想尝尝,但时间有点儿紧张,没来得及。此外还卖当地出的活蝎子,并说蒙山野蝎子有十条腿,而别处的是八条腿。炸了吃,既是美味佳肴,还能治多种疾病。特别是给孩子吃,被蚊虫叮咬了不会发炎。另外蝎子中还有黑色的土元,即土鳖,是一味中药,估计不能上酒席当菜吃,亦不知有什么用处。摊上还摆着晒干了的辛荑花,说专治哮喘。有刚挖来的新鲜的狼毒树根,专治脚气。还有蒙山的特产何首乌,褐色的老头身子状的块茎,细长的蔓子上还带着绿叶。一位憨厚朴实的摊主大嫂说,吃了何首乌,可以生长不老。 再是一筐筐一袋袋的黑木耳、松蘑菇。一位作家朋友上次来买了一些回去,说很是好吃,下次来时一定多买几斤。 我在一个大嫂的小摊上买了两个木娃娃,准备带回去给妻子和女儿。说她是大嫂,也就三十五六岁,比我小多了。又看中了一付竹板,试着打了几下,却不大会打了。我35年前在部队干宣传队时就会打这玩艺儿,是在野营拉练中做宣传鼓动时练会的,后来能打出七八种花样,最多时曾带八个人一块儿说群口快板。1974年夏,我与一个战友合说的数来宝《夸小兰》还得了济南军区装甲兵文艺汇演的创作奖。我从部队带回来的一付自制的竹板,大板上的绳是用几十根手榴弹的弦拧成的,非常结实。那付竹板陪我走南闯北,结下了很深的友情,自己很是珍惜。在厂里时被一个青年工人借了去用,可后来他说找不到了,估计是不愿还给我了,令我无比地心疼和惋惜。挑了大嫂的一付竹板,花六块卖了下来。想回家后住在楼里也不能打。来到山下,在竹板上写了一行“2005年8月17日9时购于蒙山”,权当是一个美好的纪念吧。
关键字: 农村 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