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宫,位于崂山东南部下宫湾畔,前临浩海,背后依七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小江南之称。据《太清宫志》载,此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唐昭宗天佑元年经道士李哲玄增修后,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初具规模。五代时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崂山太清宫,自修一庵,供奉老子像。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敕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拨款重修太清宫。金代,全真道进入崂山,邱处机曾两次来此讲经布道,留下诗文碑刻多处。其师兄刘处玄则常驻太清宫,许多道士皆入其门下,后来形成了尊刘为祖师的“随山派,崂山也就成了全真道的祖庭之一。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自青州云门山来崂山修道,留有张仙塔、邋遢石等遗迹。太清宫在明万历(573-1619)年间倾圮,憨山(德清)和尚于宫前建海印寺,寺旋毁,后复建此宫,并有扩大。现存的太清宫,大体是这一时期的建筑。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间殿宇,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东南院是三官殿,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清朝时蒲松龄曾寓居于此,宫内奇形怪状的古树和悠远的氛围触动了他的灵感,写下《绛雪》、《崂山道士》等聊斋名篇,现存有写书亭等遗迹可供瞻仰。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为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关键字: 三官殿 全真道 太清宫 奇形怪状 山茶花 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