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旅游概况
济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济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中国古代五大圣人的出生地。全市共开发旅游景点270余处,其中年接待千人以上景点140余处,重点景区点30余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49处、市级145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有天下第一奇山峄山、水浒故事发生地梁山、孔子出生地尼山、铁道游击队故乡微山湖、石门山、北湖、泉林、古运河等著名风景名胜和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六艺城、孔子精华苑等著名主题公园。重点开发了圣地之旅、修学之旅、休闲之旅、尚武之旅、吉祥之旅等重点旅游线路。目前全市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80家,星级饭店23座,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2处,旅游集团4家。
市中区辖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8个行政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0.046万公顷, 人均耕地0.0014公顷。199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2 6.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1%、 3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 增长19.4%;外贸出口收购总值6.5亿元,增长62.6%;完成财政收入0.57亿元,增长21.9%,上缴支出0.25亿元,增长23.7%;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4000元,比上年增加9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6元,比上年增加338元。1995年底全区总人口为32.99万, 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 增长3.8%,其中非农业人口30.28万,农业人口2.67万,人口出生率10.53‰,自然增长率为6.65‰。
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工交系统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集团的组建方面,制订了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先后组建了山东亚龙泵业、山东樱花五金制品、山东冷霸制冷设备、山东济宁鲁鑫油脂、山东济宁梦园等5家省级集团公司和一家市级集团公司,6家工业企业集团公司拥有股金3.6亿元。 同时,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为着力点,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努力扩大销售,实现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 1995年,全区重点调度的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9.1亿元,增长51.9%,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47.1%;实现利润2810万元,增长26.2%,占全区工业利润的48%。重点调度的产品,有19种产品的产量增长在25%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20万元, 有5个项目完工投产。财贸系统以市场网点建设为突破口,上规模、上档次、拓功能,五大市场、五大网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建、改建商业网点、专业市场25处。继续放宽政策,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95年上缴税金1039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8%。农村经济坚持走城市化发展路子,以强镇、强村、强企业建设为总抓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95年有3个镇、11个村(居) 被济宁市统计局评定为经济强镇(村) ;在全省开展的“十、百、千”活动中,全区获得了4个市级、4个省级明星村庄称号,市中区已率先跨入省小康县区行列。
对外开放对内联合进一步扩大。 1995年,新办“三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313万美元。“三资”企业累计已达70家,实际利用外资850万元美元,其中正式开工投产的37家,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实现利税1470万元,自营出口完成610万美元。全面实施挂靠型战略。 1995年,全区挂靠型企业已发展到158家,占全区村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7.4%,挂靠领域进一步拓宽,初步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的挂靠格局,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1995年,共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26项,其中列入市以上科技开发项目14项。市中区被国家科委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深入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教学体制正在形成,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着力抓好三级群众文化网络建设,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市场管理。1995年,全区通过了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验收。卫生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了省级验收。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方针,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995年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市的先进位次。
关键字: 企业集团 利用外资 市中区 济宁市 科技开发 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