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乡村婺源行[四]——詹天佑故乡、思溪
詹天佑故乡 虹关深处居住着詹姓氏族,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乡所在。我搭着一辆摩托车奔驰在山涧田野,穿过一村又一乡,从一条岔路里拐进羊肠小道,又在碎石兼烂泥路上穿行,由于没有路标和指示牌,我们一路询问乡民。这段路又是十分难行,颠簸得我全身像散架似的,车手更是辛苦无比。我们大约行驶了十几里路见到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在赣西北众多村庄中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然而,这里却是出了个詹天佑的地方。这里还不象其他交通便利的村庄那样开发旅游资源,什么路标指示牌都没有,只是在当地的旅游地图上可以看见有方位说明。我在感叹伟人竟是出在这样交通不方便的深山里的同时,似乎才真正领悟到詹天佑为什么要在中国率先修建铁路的迫切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摩托车手小胡,一个憨厚善良的小伙子,为了不让我这个来自远方的客人失望,热心地用土语向当地人问询一些情况,然后再不厌其烦地作“翻译”回答我的很多问题。原来詹天佑故居曾经遭遇过一场大火又多年失修,加上詹老很早就移居出山了,致使这里几乎成了废墟。为了不枉此行,我对着詹天佑的故居分别用数码像机和nikon70d的单反像机从多个角度拍下一些目不忍睹的相片权当作是纪念。心想,詹天佑的后人回来过么? 思溪:这是婺源众多乡村里最婉约最有书卷气的一个,像个古典的大家闺秀。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树绿花黄灰瓦白墙,山水之间互为点缀,秀丽妩媚,如诗如画。难怪当年的《聊斋》要选择这里拍摄,时隔十几年了,里面的场景仍部分保留。书生用的书柜、书桌、书箱、饭篮还有服饰等还摆置在那里。 穿越一座廊桥,才能走进这个村庄。村里家家户户都沉淀着渊源的文化故事,连孩子们都乐道于老祖宗传下的话题。我一进村,一个小女孩热情地迎上来为我做向导,她带着我穿街走巷,边走边讲述,很在行的样子。我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答12岁,叫吴美玲,在读小学六年级。我给她两颗巧克力。这时天色很暗,山雨欲来风满村,我们急促行走在村里,走东家看西家,看得眼花。 这里的建筑都是徽派民居的代表作。徽派建筑有三雕:石雕、木雕、砖雕,都凝集在古建筑群里。最有特色的是俞氏客馆隔扇门上,阳刻着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 当我还不能够细细品味这些精雕细凿的艺术品般建筑图文时,山雨瓢泼而至了,避之不及一下就是一个多小时,河水涨了,天色更暗,路也难行。 由于遭遇暴雨,避雨而耽误了时间,致使途经延村和思口的计划因为天色的昏暗而未能成行,路过只是在旁望了望,没有进村,略感遗憾,留下几分遗憾给再度重返找借口。
关键字: 中国铁路 指示牌 摩托车 故乡 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