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黄龙寺
黄龙寺,旧名鹿野禅林,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当时著名高僧了堂和尚(号彻空)创建。因靠近黄龙潭而得名.黄龙寺面对天王峰,背枕玉屏峰,座北朝南,群山环抱,松杉碧绕,静中显幽,宜于焚修。耸立于寺前的“三宝树(婆罗宝树),传为晋代高僧昙诜手植,寺门横匾“黄龙寺三个大字,系清代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手书。原寺仿宫殿建筑,雄伟壮观,中轴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毗庐阁,阁中藏有溜金毗卢佛像,绕殿有应真铜士、锦袱、牙千、云涌、藏意等珍贵文物。殿内大石突起,叩之有声,称之为“龙眼石。 明万年14年(1586年),神宗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肃皇后),虔信佛教敕赐黄龙寺旧刻藏经539函,继刻藏经41函410卷,罗汉书18轴,及唐代铜质佛头一尊和铭文简书《富春山图》二帧,均为元代至正年间珍品,“精雅生动,笔意高古。明神宗还为此颁发“护藏敕,诏令工部拨专款修建“赐经亭,并新题“护藏及“圣母印施藏经赞。黄龙寺因此在当时而名声大震,“客为看书至,寺以伏龙传,便是对文人雅士毕至,香客游人如涌的具体描绘。黄龙寺在历史上几经兴衰,清代以后均因战乱影响,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山管理局贯彻宗教政策,1984年1994年拨专款,不足部分由佛教界人士捐助修复此庙,并报批列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1996年12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庐山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庐山集自然风景、文化、教育、政治、宗教于一体,在庐山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关心支持下,黄龙寺必将更加辉煌。名山名寺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香客游人面前。
关键字: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 庐山管理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走向世界 黄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