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庄园西黄石
在泽州县与高平市、陵川县交界处的北义城乡境内,有一个民居典雅,古建精美的古村落西黄石。该村位于丹河流域中段,毗邻晋长高速公路,距晋城市区36公里。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这些民居古建珍品一直“藏在深闺无人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晋长二级路和高速公路的先后开通,才给当地与外界的相互交往带来了便捷。同时,也使这个当初只在方圆邻近闻名的古村逐步被世人所知。原来西黄石村古名叫金玉村,始建于唐代。现村内的成姓家族祖上,是金玉村最早的建庄者。由此可以推算,成家祖先早于1000多年前就在此开荒垦田,世代繁衍。到后来,又有赵、张和杜姓等家族陆续从外地迁来,人口渐多,山庄渐大,至明末才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在村内的四大家族中,成姓由于资格最老,发迹也最早,其家族和亲属不仅在村种田做买卖,而且还有读书步入官场者。但清初以来,发迹最快,竞争最强,是最后迁入金玉村的杜氏家族。
据村内现存的史料记载,杜家先祖原籍为河南辉县人氏,明末迁至山西,最初居住在高平的永宁寨(当地俗称“寨上),后又迁到金玉村。由于杜家先祖掌握一手磨制豆腐的传统工艺,所做的豆腐质鲜味美,在村周小有名气。几年之间,杜家的豆腐坊就由小变大,并在附近的村子开设分铺,还办了数处杂货店。传说杜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家,主要是由于永宁寨的张百万家有一年失了大火,房屋被毁,损失惨重。张家迫于生计,误把废墟中烧得变形变黑的白银当作废铁卖给了杜家,从而使杜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把买卖越做越大。到杜霞英时,杜家的店铺由山西一直开到河南的周口,而且沿途每60里就设一个客栈,既做买卖,又可留宿。杜家发展鼎盛时,在当地、晋城黄华街及豫北共有72家字号,成为名噪一时的大财主。
杜家像所有的晋商一样,发家致富后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建宅院、祠堂或寺庙,以图光宗耀祖。为此,杜家不惜花费巨资,请来能工巧匠们精心施工,雕梁画栋。从清康熙初年始,先后建造大院宅房、亭台楼阁共48处,几乎使金玉村变成了人间天堂。但杜家的日盛,却引起了成家人的忌妒和不服,于是凭借亲朋官势,上告杜家想谋位,为此成家还编了四句顺口溜写在状纸上:“龙顶山雾气腾腾,金玉村胜过北京,杜霞英真龙天子,冯氏女朝阳正宫。皇上闻听龙颜大怒,旨令官府派兵抄了杜家,还烧毁了多处院落和建筑。并于此后,又将金玉村更名为黄石村,取“金为黄,“玉为石之意。后来又因村中的昌沟河经常夏季发洪水,河床变宽,将黄石村逐渐分成两个村落,故河东侧叫东黄石,河西侧叫西黄石。
西黄石村现存的清代民居,规模最大的是杜家大院。这些建筑基本集中在村中的东、西两条胡同中,其中西胡同保存下来的民居院落最多。据说杜家在西胡同的临街口,当年还建有高大雄伟的石筑牌楼,胡同里的南北,分别紧依着座座门庭高大、院墙厚实的清代民居。现保存最完整,建筑最考究的有典型的四合头院、绣楼院、厅房院等民居建筑。临街的东胡同是杜家有名的“义和大院。大门开在正南,通天石柱门楼。院内建筑布局合理,形制规整,院落宽敞,楼房高大。其楼檐下的斗拱和楼面木构件做工细腻,雕刻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关键字: 丹河流域 泽州县 西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