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旅游概况
大同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闻名中外的“煤海”之乡。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居晋、冀、内蒙交界,内外长城之间。
大同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同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赵国,隶属于雁门郡,秦时仍属雁门郡,汉初始设平城县。魏晋之际,鲜卑族拓跋氏兴起,公元398年拓跋圭在平城称帝,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96年,大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隋改为云内县,唐置云中郡。辽、金时期,大同为陪都,称西京。元属大同路,明、清时设大同府分别隶属于山西布政使司和山西省。由于大同地处边陲,“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屏全晋拱神京,巍然重镇”所以其军事地位受历代重视,有“九边重镇,北方锁钥”之称,历史上战事频繁。据史料记载,大同地区曾发生大小战事上千次,有8个皇帝御驾亲征,18个皇帝亲自巡视。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大军在此围困“七天七夜”。北宋的杨家将血战金沙滩,明代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都发生在这里。尤其是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大同总兵姜镶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兵亲征,围困9个月才得以进城。为发泄久攻不克之恨而进行的“屠城”,使大同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现存于大同的文物古迹,以古老、雄伟、气势恢弘、无与伦比著称于世,是鲜卑、契丹、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珍品。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大小窟龛53个,石雕塑像51000余尊。这一宏丽的工程是4万人用60多年创造性劳动而构筑的伟大艺术宝库;辽代建筑华严寺,其大雄宝殿规模宏大,壁画之神奇、经橱37种透心花纹刻镂之玲珑、合掌露齿微笑泥塑菩萨之婉丽动人,堪称佛教华严宗的圣寺古刹;明初建筑“九龙壁”,原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封藩的代王府前的“照壁”,壁面用五色琉璃组成,九条巨龙,生动逼真;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为北岳恒山十八景之首,全寺攀附在悬崖绝壁之上,三十多间殿阁分上下三层,以栈道贯通,整个建筑超凡出奇,巧夺天工,是我国罕见的“空中楼阁”和文化壁龛。此外,大同长城八景、古云中八景、灵丘觉山寺、阳高“许家窑”文化遗址、汉代白登之战遗址、云林寺、天镇慈云寺、广灵壶山水神堂、灵丘赵武灵王墓、新荣区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镇川北魏思治寺等,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同市城区成立于1954年,地处山西省北部,位于大同市中心,东邻御河,西衔南郊区马军营、平旺乡,南接南郊区的东河河、时庄乡,北达南郊区的白马城、安家小村乡,是大同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全区占地面积46.129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10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54万,居民总户数181365户,人口密度为11706人/平方公里,是大同市辖区之最。城区是铁路、公路运输的枢纽所在,扼晋、冀、蒙三省区的咽喉,是首都的屏障,交通之要冲;东距北京380公里,南离省城太原352公里,京包、同蒲铁路,京大、大运、得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大秦铁路以此为起点,航空运输初具规模;便利的交通条件带来了繁荣的市场景象,城区已成为晋、冀、蒙商贸圈的辐射中心。
关键字: 南郊区 历史文化 大同市 孝文帝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