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宛平城和卢沟桥
曾经有过一则报道,关于7月7日是个什么纪念日的采访。被采访的学生大多说不出所以然来,能记得许多洋节的孩子们,对于这个日子一度是陌生的。有人说,是不是中国的“情人节”呢?有人说,是不是叫“七巧节”呀? 还有人说,听说是“七·七事变”,好像是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吧?……
正如“9·18”、“8·13”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一样,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卢沟桥,如今更多的时候,是纯粹的旅游景点啦。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事件,史称“七·七事变”(或称“卢沟桥事变”),离现在已经七十周年啦,亲历过这场灾难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一〕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的永定河上。永定河,旧称桑干河、卢沟河,河水一直由西向东流淌进了北京城。跨越在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始建于宋、金时期的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9年),距今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合称中国的三大古石桥(另一种说法是:广州永济桥、赵县赵州桥和泉州洛阳桥)。
卢沟桥东西长266.5米,南北宽9.3米,全是用白石砌成,有11个桥拱,桥畔有汉白玉石碑两座:一座碑记,叙述着清代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碑记,是清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四字(独独没有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碑记,大概是受“家丑不可外扬”的习性所左右吧)。
“卢沟晓月”是古“燕京八景”之一,据说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斜月低垂,晨霭苍茫,西山诸峰,笼罩轻烟,古桑干河上,晓雾蒙蒙,恍若一幅月色迷离的天然画卷。
在桥的两旁还建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有大有小,不一相同,或静卧、或嬉戏、或张牙舞爪、或回眸顾盼。尤取是俏皮的小石狮,有的爬在雄狮背、有的依偎在母狮膝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心人即使认真地清数,都无法点得清楚,所以北京有句俗语就叫做: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卢沟桥上大大小小的石狮子,共有501只。)在卢沟桥的西头,还有一对憨态可掬的石象,伸长着鼻子的姿态,好像是要到永定河里汲水一般的逼真。
在桥的东头就是拱卫京都的“要塞”——宛平城。宛平城建制始于商末,直到辽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才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二字,取自《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这座建于明末,以拱卫京畿的拱极城,直到1937年7月7日,才真正地遭受了“刀光剑影”的战火洗礼,见证了那一段难以释怀的历史。如今城内北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的“抗日战争烈士陵园”以及城楼上的“七·七事变纪念馆”,无不在诉说着这段反抗侵略,英勇殉国的岁月狼烟。
〔二〕
那是1937年7月7日的下午,驻扎在丰台的日军一个中队(相当于连),由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的回龙庙与大瓦窑附近,进行夜间实弹军事演习。晚上十时四十分左右演习结束,日军声称一名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以此作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宋哲元的29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随即出动了驻丰台的一个联队,以枪炮开路,猛轰卢沟桥,向宛平城内的29军将士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在团长吉星文、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还击,双方在卢沟桥一带展开激战。抗日战争的第一声枪炮,终于在卢沟桥畔响起了,从而拉开了中国抗日救亡的战争序幕,也雪涮了“九一八”以来不抵抗和丧失东北三省的耻辱。7月8日凌晨,日军以一个大队渡过永定河,从宛平城西迂回进攻。以另一个大队从丰台镇方向向宛平城东门进攻,并一度占领了城外铁路桥,切断了平汉铁路。
当夜,中国第29军调动何基沣旅从北京西郊增援,由八宝山方向向占领铁路桥的日军展开反攻。而坚守宛平城内的一个营也出击支援,在方圆不到两公里的地域内,双方整夜反复以近战肉搏的争夺。到7月9日凌晨,29军夺回了铁路桥等地。此后数日,日军一边以谈判争取主动,一边增兵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日军将关外的关东军紧急调至长城一线,并将天津、通县等地的日军重新部署,到7月30日先后有一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临时航空兵团等新军投入战斗,使29军面临的形势日趋恶化。29军以伤亡将士5000余人的代价(其中副军长佟麟阁,在指挥战斗时,被敌机炸弹击中,壮烈殉国;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领敢死发起冲锋,在大红门附近中弹,光荣捐躯……)坚守宛平城20多天后,最终被迫撤出卢沟桥,北京、天津随即失守,整个华北随后全部沦陷……
(进入卢沟桥的日军)
〔三〕
登上弹痕累累的宛平城楼,在一幅幅历史图片面前,我的耳畔仿佛回荡着激烈的枪声和那慷慨激昂的呐喊: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之,不得后退。”——29军军长宋哲元的军令
“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秦德纯(中方卢沟桥谈判代表)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到来了!抗战的一天到来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砍去!杀!”——《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原名孙培元,在“七七事变”的第三天就创作了这首抗战歌曲。)
……
现在,宛平县城依然矗立在卢沟桥头,而桥上的战火痕迹,早已随着日寇的失败而消逝了。抚摸着身边的石狮子,我想,它们见证的不只是匆匆的过眼云烟,卢沟桥所承载的也不单单是一段历史风云——一段不能忘却的岁月,写满了宛平城头。
〔后记〕
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关于现在中日两国的历史考卷的题目。
中国的考题是: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战败后清政府赔偿了日本多少白银?
日本的考题是:日本和中国在近代史上,差不多一百年左右就会发生一场战争,假如一百年后的今天,再次发生战争的话,谈谈你的应对构想。
——这就是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教育差别。文章的作者指出,如果光是教育我们的学
关键字: 卢沟桥 宛平城 石狮子 赵州桥 铁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