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人物篇)
北海公园位于市中心区,在故宫的西北面,因与中海、南海分称三海而得名。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的帝王宫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北海公园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3.9平方公里)。湖口琼华岛上建的藏式白塔为全园标志。漪澜堂波相光映;濠濮间游廊曲折。北海北岸是几组宗教建筑,有小西天、大西天、阐福寺,西天梵境等,还有五色琉璃镶砌的九龙壁,两面各有蟠龙9条,戏珠于波涛云际,造型生动,色彩明快。园内还保存有文物铁影壁、一座16面多角形塔式石幢、495方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万岁山团城和承光殿玉佛等。北海团城内的玉佛高琢1.6米,为整块白玉雕而成,佛身镶嵌宝石,通体莹润,珠光夺目,极为珍贵。其左留臂有一刀痕,为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留下的罪证。团城承光前的巨型玉瓮“渎山大玉海”重达3500公斤,气势逼人。
【游走笔记】
北海景色各异,在北海公园里的人也各有各的目的。第一次如此刻意的去抓拍一些人的行为举止,不过依然躲躲闪闪,没敢真正的面对那些被拍的人儿。尽管有些只是背影,但是我知足了。
最简单不过的音箱设备摆放在墙角。几对叔叔阿姨怡然自得的在称不上广场空地上翩翩起舞。在码头等船的时候,同事问我这是什么舞步。头也不会的回了句点四,目光依然注视着他们移动的脚步。随着音乐,我知道我自己脚痒了,应该一年多没有跳舞了吧。
看着他手中的那个镜头,甚是羡慕。情绪高涨的指给同事看,可是谁知道同事回我的是一副不屑的表情。愤愤的瞪了他一眼后,把注意力集中回他手中的镜头上。顺着镜头的方向,我看一个中年妇女倚着拱桥的栏杆,摆着pose,脚下放着装那“武器”的背包。
时至中午,几位看似退休了的男子用粗大的毛笔,蘸着清水在地上的方砖中行云流水的书写着。静静的在一侧看着男子饱吸清水的笔端在地上留下的水迹,浅浅的念着“青松寒不落”。无意见听身侧的同事疑惑的讨究“青枕寒不什么”的时候,侧过头忍着笑意,轻轻的念了一遍“青松寒不落”。
高高的围墙,长长的宣传栏。不少男女老少用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站立着,细细的咀嚼宣传栏中的文字。从南走到北,这些人儿近了又远了。回头撇过宣传栏,里头除了介绍北海公园的文字图片外,还有不少时下的热门报刊。浓厚的气氛中,偶尔有游人的高谈阔论划破树荫下的这份安静。
上面是扔洒鱼食的人儿,下面是争食的红锦。墙上贴着醒目的红色字体:禁止喂食自带食品。拐个弯后,可以清晰的看到“鱼食每袋二元”。池子边上被游人围的水泄不通,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的举动,而喂食是这些人中占多数的。
空竹,我喜欢看的一个活动项目。这个玩空竹的男子是摊子的老板,空竹玩的很是一般,只是机械的上下抽动着而已。虽然背朝着马路,却时刻注意身侧的摊子,每每有人蹲下身子看那随风转动的风车的时候,他立马回头招呼,只是手中的动作并没有停止。其实,我想看到的是飞舞的空竹,听到的是空竹在空中呼啸的快乐。
五龙亭里热闹非凡,掌声如潮水般一阵阵的冲击着我的耳膜。泛舟的时候便远远的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只是揣测亭子里有人表演。只是呆我漫步至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想象的表演只不过是人们的自娱自乐而已。
女子手中的彩稠就在这样的挥舞之下嘎然而止,因为音乐到达了尾声。远远的听着曲子,那是熟悉的新疆歌曲,主要乐器是口琴。呆我挤入人群之后,才发现演奏的乐器除了口琴,还有手鼓、沙锤等打拍子的辅助乐器。而亭子中间是随意扭动身姿的几个女子,没有特定的套路,只是彰显着自己感觉最优雅美丽的动作。
于第一个亭子的欢呼和掌声相比,这个亭子显得安静许多。亭子中几个中年男子各持中国古典乐器,制造着袅袅的乐音,让人陶醉。围观的听众配合的静静的听着,没有高声喝彩,没有热烈掌声。可是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的陶醉和赞赏。
一个年轻的少女,戴着耳麦,时而抬头远望湖那边的白塔,时而用画笔在调色板中轻点,时而在白纸上勾勒着。看图纸中初显雏形的碧波绿岛和白塔,我不自觉的退后两步,然后按下快门。眼前白光一闪,我吐了吐舌头,不知道是否打扰了这女子的思路。
关键字: 北海公园 宣传栏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