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城
此刻的我,正伫立于清晨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抬头仰望着这巍然屹立于群山之上雄伟的长城。虽然我在梦中已见过它多次,但当长城真正横亘在眼前时,我不禁为之震惊。在灰白的苍穹下,长城若一条高几十米,厚近十米,长六千多公里的卧龙,蜿蜒盘旋于藏青色山峦之中,山上惨白而突兀的乱石,映衬着那灰色的城墙,感觉上是那麽巍峨、悲壮。眼前的长城,若一首气势磅礴的长篇叙事诗,又如一首荡气回肠的交响乐。
今天虽是阴天,却丝毫影响不了我攀登的心情。我怀着崇敬,又带着一份好奇,开始登长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段用一块块整齐的方正的青砖筑成的宽城墙,岁月的沧桑,侵蚀了它的面容,改变了它昔日的颜色。我缓步向前走着,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用手轻轻抚摸这些石砖,心理默默想着:或许,在每一块青砖里,都藏有一个凄惋而悲壮的故事。劳动人民用血汗筑就了它,勇士们用热血染红过它,烈士们用生命捍卫过它。长城,你就是悠悠历史的见证,是不屈民族之魂的象征!
我们沿着平整的青砖路向上走着,转过一个弯,地势又忽然往下倾斜。我们发现长城北面的城墙都修筑得比南面的要高出许多,中间有一个方正的小口,恰好能把身子探进去,大概古代打仗时就从这里放箭、开炮吧。大家一边猜测,一边继续走着,上下的游人个个都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慢慢走着。前面的游人密密麻麻,似乎一个叠着一个。再朝城外望去,两面时峥嵘的巨石,远处的长城正逶迤着向青山薄雾之中隐去。
数了一百多个台阶,我们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烽火台就像一座灰色的堡垒,傲然矗立于山峦之顶,古代的烽烟也正是从这里升起。我缓步在堡垒里走着,感受那种远古的气氛。忽然,一阵山风幽幽地吹过,在空洞的堡垒里荡起呼呼的回声。我侧耳倾听,似乎听到了孟姜女那如泣如诉的哭声,似乎听到了战马在长声嘶鸣,似乎听到了胜利者在欢呼……可再仔细一听,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阵古老的、吹了几千年的山风在孤独的吟唱罢了。
出了烽火台,往下一看,心中不由得又是一惊,下面的长城更陡,一级级石梯,几乎是垂直地搭了下去,假若一失足,就会摔个“粉身碎骨”了。我不禁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术。这个地方,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当我一步步走完这段下坡,不由长嘘了一口气。在往上一看,前面又有一个上坡,虽说没刚才的陡,但没有石梯,只是一块块青石往上斜斜地铺着,攀登的难度反而更大了。可我不为所惧,一边说笑着,一边大步往前勇敢地走着,就像在迎接挑战一样充满心头。
就这样时上时下地攀登,大家终于登上了这一段长城的最高处——第三个烽火台。大家虽然累得大汗淋漓,但一想到自己勇敢地登上了这 884 米高的长城之巅,就不禁骄傲无比。有些人是坐缆车上来的,他们无跋涉之苦,哪能体会到登长城之乐呢?这是胆量和毅力的考验啊!在最高处有一块刻有毛主席亲笔提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几个气势恢宏大字的石碑。看着它,再俯视一路所走的长城,我顿时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不由得引吭高歌起来。
山风拂乱了我的头发,我凝神注视远处,长城若一条游龙匍匐于连绵不断的山脊上。它经历了两千年岁月的风霜,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湮没,仍屹立于东方之巅,它是我们伟大中国的象征!此时山雾已被吹散,一缕金色的阳光正从紫色的云端之中投射在古老的长城之上,仿佛给这沉睡已久的卧龙抹上了金光,似乎随时都要腾空而去。今天的中华民族,不也需要这样的腾飞吗?我心潮澎湃:长城为证,我一定要为祖国的腾飞而努力不息!
关键字: 八达岭 烽火台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