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坏印象”
北京“坏印象”
不敢把题目明确为“脏、乱、差的北京”,主要原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不敢亵渎她。另一个更深的原因是自己出生在北京,不愿用那些不美的字亵渎自己。当然更不敢冒犯那些特“牛”的正八旗子弟,特怕他们看了题目就张嘴喷“你丫xx 或tmd国骂。”于是还是觉得“北京印象”最妥帖。等您看完了,您爱怎么骂就怎么骂;您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北京是中国首都,那就是“皇城”,所以“皇城根儿”下的臣民都长着一张铜牙利齿,能说会道的。当然“做事”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北京人有“侃爷”著称,所以也就是说的人多,指挥的人多,做的也就寥寥无及了。
当frank夫妇结束中国之行后我问及他们的感受,他们只用很简单的英文表达了他们对北京和上海不同的感触。“北京人比上海人更多了点冷的感觉!”我想他们的意思是“冷淡,不象上海人对老外来的那么热情。”那当然啦,上海的殖民文化根深蒂固,而北京从明清起就是中国的都城,那里是“天子”的天下,哪儿会容得下高鼻蓝眼的外国人呢!要知道当年“甲午战争”起源就是英国人不肯向大清帝下跪磕头引起的。当frank夫妇穿行于北京的胡同和在“星吧”里喝咖啡时少见有北京人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说“hi”,连“星吧”的服务生都说着很生硬的英语,真不知2008年北京奥运准备怎么开呢?在北京我们还时常遇见好多老人穿着“中山装”,欧美把“中山装”统称为“毛氏装”。那意味是代表“文化大革命”。frank问我现在都21世纪了,他们为什么还穿着“毛氏”的服装?我只能回答:“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毛主席!”那样的回答一半是事实,另外的理由靠我们自己去想象了。
总感觉北京生活节奏要比上海慢半拍。记忆中的北京老是“黄”色和“灰”色的。“黄”色的故宫“灰”色民居;提只鸟笼,哼着京戏的老者;街上到处堆放着过冬的大白菜,让人惶惶悠悠的感觉自己生活在上一个世纪。即使是现代的建筑也少有很摩登和前卫的风格,难以与上海相比。但是长城、故宫、天安门、天坛等宏伟的建筑足以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压倒一切摩登和前卫,这是北京能吸引中外游客的唯一理由了。
不想拿北京与上海比,可每每老想着上海怎么怎么的,为什么北京不是这样呢?比如在北京,市政建设的工地没有任何临时搭建的围墙,由此造成工地周围灰尘漫天,影响市容;火车站和公交站点没有中英文对照的指示牌,即使有也是残缺不全。以下上海北京都一样,老调重谈的随地吐痰,恶疾!还有。。。。。。中国人的习惯,乱穿马路!frank称为是不怕死的中国人!没多久frank也学起他们了。哀!还有北京满街五颜六色的出租车,有的车连行李箱都没有。出租车内没有英文提示。而司机只会说一种语言:京腔!好多司机不是本地人,都是来自河南、东北的外地人。司机开车象是007里的邦德,七转八拐的,把我们吓了个半死,坐在出租车里总感觉不够安全。每每坐出租车frank夫妇老是瞪着大眼左顾右盼的,生怕出事!最可怕的事是在北京怀柔的黄花城长城,当我们登上那段野长城的第二个烽火台时突然从那里窜出一个40多岁的男子手里挥着一个破笤帚,哇啦哇啦对着我和frank夫妇大喊大叫,同时还用手指着frank的太太说着什么,那鬼话我没听懂,不过最后一句话我总算听明白了:“这是中国的长城,外国人是不允许来的。”我哪敢把这话翻译给frank夫妇听啊。而此时frank的太太吓蒙了,我也吓傻了,连忙回头去找司机。此时司机不在我们身边,还在第1个烽火台休息。我扯开嗓子喊着“出事啦。”司机一听到我狂喊的声音连忙气喘吁吁的赶来。一打听原来那40多岁的男子是当地的村民,他老守在第二个烽火台等着游人,然后借着机会要钱。这个事实和当时事情发生时frank猜测的完全吻合。于是在司机的劝说下,那个“疯子”也稍稍平静下来。但此时的我们已经被这个“疯子”闹腾得连再登长城的兴奋都没了,只能在那里稍做休息打道返回了。当然那“过路钱”是一定要给的。哀!这就是中国农民(或者是北京农民),为了钱在自家人和外国游客面前丧失了淳朴、热情和基本的友好。其实在我们登黄花城长城之前我们已经付给当地村民登山费了,可还是没想到会遇到“埋伏”。
在此我还想说说我们在仿膳饭店遇到的“埋伏”。从携程上获知北京北海公园里的仿膳饭店故慕名而去。据说那里每天爆满于是我就先电话预约了座位,可电话里的小姐告诉我只要我去位置保证有的是。为此我还纳闷,并不象携程上所说的啊。网络就是网络嘛,真实性总要打点折扣。于是晚上我们按时赴宴。冬天的北京天黑得很早,从北海公园北门进入,我们打老远就看见有两盏大红灯笼高高的飘忽在黑暗中,灯笼下还隐约地见着一位穿着清朝旗袍模样的女孩。周围非常安静,我有点诧异,这是仿膳吗?真迟疑着那女孩高声地和我们打招呼:“欢迎光临仿膳!”哦,仿膳到了?怎么人那么少啊?那女孩是个引导。就我的问题她回答说我们来得早了,客人还没全到啊。就这样我们沿着公园的回廊走了好长一段路总算见到亮光了,“仿膳”两个金煌煌的大字印如我们的眼帘。虽然frank夫妇不认识汉字但就凭那饭店门口的气势他们也猜着那是吃饭的地儿。可我还忧郁着怎么人那么少啊?我正打量着大门附近是否还有其他门可以进入时就被门口的保安和服务小姐拉了进去,“您到了,这儿就是仿膳”。哦?!当我还想东张西望时,我们已经被他们带到了一个象四合院的地方,在一处像大客厅那样的门口停下。而此时门开了,出来一位瘦高个的女子,也穿着满清的旗袍,脸上没三两肉就感觉她特精明。她问我是否定位了,我报了我的名字。于是我们被请进了餐厅。餐厅里的客人都是老外,装潢得像王府那样金碧辉煌,菜谱也很气派全是中英文对照的,但都是以西式套餐吃法,并不是普通零点。价格和我当时想品尝宫廷点心等菜肴都与普通的“仿膳”不同。此时我才明白过来,我定位电话是专门给旅游团队和老外的!当我问定位小姐的具体地址时她当然不会也不可能告诉我那人气火暴的普通“仿膳”餐厅的地址啦。完了,我被“蒙”了。那瘦高个的女服务员察觉了我脸上的表情连忙殷勤地上茶同时向我解释着,可此时我已经没退路了,frank夫妇已经就坐。整个晚餐的感觉都是怪怪的,为了不被frank夫妇发现我异常的表情我一直都在为他们和那些欧洲人认为精美的食品拍照。只是餐厅的服务员都少有笑容,即使有那难得的笑脸也是强装出来的,或许那另有原由。我猜想着在北海公园内肯定还有一家“仿膳”餐厅,那是普通的大众餐厅,里面热热闹闹的坐满了人。那些没有被“蒙”到的人!北京“坏印象”
不敢把题目明确为“脏、乱、差的北京”,主要原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不敢亵渎她。另一个更深的原因是自己出生在北京,不愿用那些不美的字亵渎自己。当然更不敢冒犯那些特“牛”的正八旗子弟,特怕他们看了题目就张嘴喷“你丫xx 或tmd国骂。”于是还是觉得“北京印象”最妥帖。等您看完了,您爱怎么骂就怎么骂;您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北京是中国首都,那就是“皇城”,所以“皇城根儿”下的臣民都长着一张铜牙利齿,能说会道的。当然“做事”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北京人有“侃爷”著称,所以也就是说的人多,指挥的人多,做的也就寥寥无及了。
当frank夫妇结束中国之行后我问及他们的感受,他们只用很简单的英文表达了他们对北京和上海不同的感触。“北京人比上海人更多了点冷的感觉!”我想他们的意思是“冷淡,不象上海人对老外来的那么热情。”那当然啦,上海的殖民文化根深蒂固,而北京从明清起就是中国的都城,那里是“天子”的天下,哪儿会容得下高鼻蓝眼的外国人呢!要知道当年“甲午战争”起源就是英国人不肯向大清帝下跪磕头引起的。当frank夫妇穿行于北京的胡同和在“星吧”里喝咖啡时少见有北京人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说“hi”,连“星吧”的服务生都说着很生硬的英语,真不知2008年北京奥运准备怎么开呢?在北京我们还时常遇见好多老人穿着“中山装”,欧美把“中山装”统称为“毛氏装”。那意味是代表“文化大革命”。frank问我现在都21世纪了,他们为什么还穿着“毛氏”的服装?我只能回答:“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毛主席!”那样的回答一半是事实,另外的理由靠我们自己去想象了。
总感觉北京生活节奏要比上海慢半拍。记忆中的北京老是“黄”色和“灰”色的。“黄”色的故宫“灰”色民居;提只鸟笼,哼着京戏的老者;街上到处堆放着过冬的大白菜,让人惶惶悠悠的感觉自己生活在上一个世纪。即使是现代的建筑也少有很摩登和前卫的风格,难以与上海相比。但是长城、故宫、天安门、天坛等宏伟的建筑足以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压倒一切摩登和前卫,这是北京能吸引中外游客的唯一理由了。
不想拿北京与上海比,可每每老想着上海怎么怎么的,为什么北京不是这样呢?比如在北京,市政建设的工地没有任何临时搭建的围墙,由此造成工地周围灰尘漫天,影响市容;火车站和公交站点没有中英文对照的指示牌,即使有也是残缺不全。以下上海北京都一样,老调重谈的随地吐痰,恶疾!还有。。。。。。中国人的习惯,乱穿马路!frank称为是不怕死的中国人!没多久frank也学起他们了。哀!还有北京满街五颜六色的出租车,有的车连行李箱都没有。出租车内没有英文提示。而司机只会说一种语言:京腔!好多司机不是本地人,都是来自河南、东北的外地人。司机开车象是007里的邦德,七转八拐的,把我们吓了个半死,坐在出租车里总感觉不够安全。每每坐出租车frank夫妇老是瞪着大眼左顾右盼的,生怕出事!最可怕的事是在北京怀柔的黄花城长城,当我们登上那段野长城的第二个烽火台时突然从那里窜出一个40多岁的男子手里挥着一个破笤帚,哇啦哇啦对着我和frank夫妇大喊大叫,同时还用手指着frank的太太说着什么,那鬼话我没听懂,不过最后一句话我总算听明白了:“这是中国的长城,外国人是不允许来的。”我哪敢把这话翻译给frank夫妇听啊。而此时frank的太太吓蒙了,我也吓傻了,连忙回头去找司机。此时司机不在我们身边,还在第1个烽火台休息。我扯开嗓子喊着“出事啦。”司机一听到我狂喊的声音连忙气喘吁吁的赶来。一打听原来那40多岁的男子是当地的村民,他老守在第二个烽火台等着游人,然后借着机会要钱。这个事实和当时事情发生时frank猜测的完全吻合。于是在司机的劝说下,那个“疯子”也稍稍平静下来。但此时的我们已经被这个“疯子”闹腾得连再登长城的兴奋都没了,只能在那里稍做休息打道返回了。当然那“过路钱”是一定要给的。哀!这就是中国农民(或者是北京农民),为了钱在自家人和外国游客面前丧失了淳朴、热情和基本的友好。其实在我们登黄花城长城之前我们已经付给当地村民登山费了,可还是没想到会遇到“埋伏”。
在此我还想说说我们在仿膳饭店遇到的“埋伏”。从携程上获知北京北海公园里的仿膳饭店故慕名而去。据说那里每天爆满于是我就先电话预约了座位,可电话里的小姐告诉我只要我去位置保证有的是。为此我还纳闷,并不象携程上所说的啊。网络就是网络嘛,真实性总要打点折扣。于是晚上我们按时赴宴。冬天的北京天黑得很早,从北海公园北门进入,我们打老远就看见有两盏大红灯笼高高的飘忽在黑暗中,灯笼下还隐约地见着一位穿着清朝旗袍模样的女孩。周围非常安静,我有点诧异,这是仿膳吗?真迟疑着那女孩高声地和我们打招呼:“欢迎光临仿膳!”哦,仿膳到了?怎么人那么少啊?那女孩是个引导。就我的问题她回答说我们来得早了,客人还没全到啊。就这样我们沿着公园的回廊走了好长一段路总算见到亮光了,“仿膳”两个金煌煌的大字印如我们的眼帘。虽然frank夫妇不认识汉字但就凭那饭店门口的气势他们也猜着那是吃饭的地儿。可我还忧郁着怎么人那么少啊?我正打量着大门附近是否还有其他门可以进入时就被门口的保安和服务小姐拉了进去,“您到了,这儿就是仿膳”。哦?!当我还想东张西望时,我们已经被他们带到了一个象四合院的地方,在一处像大客厅那样的门口停下。而此时门开了,出来一位瘦高个的女子,也穿着满清的旗袍,脸上没三两肉就感觉她特精明。她问我是否定位了,我报了我的名字。于是我们被请进了餐厅。餐厅里的客人都是老外,装潢得像王府那样金碧辉煌,菜谱也很气派全是中英文对照的,但都是以西式套餐吃法,并不是普通零点。价格和我当时想品尝宫廷点心等菜肴都与普通的“仿膳”不同。此时我才明白过来,我定位电话是专门给旅游团队和老外的!当我问定位小姐的具体地址时她当然不会也不可能告诉我那人气火暴的普通“仿膳”餐厅的地址啦。完了,我被“蒙”了。那瘦高个的女服务员察觉了我脸上的表情连忙殷勤地上茶同时向我解释着,可此时我已经没退路了,frank夫妇已经就坐。整个晚餐的感觉都是怪怪的,为了不被frank夫妇发现我异常的表情我一直都在为他们和那些欧洲人认为精美的食品拍照。只是餐厅的服务员都少有笑容,即使有那难得的笑脸也是强装出来的,或许那另有原由。我猜想着在北海公园内肯定还有一家“仿膳”餐厅,那是普通的大众餐厅,里面热热闹闹的坐满了人。那些没有被“蒙”到的人!
总之,在北京旅游的中国人和老外都得长点心眼和记性,别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别人的“埋伏”被人“坑、蒙”了。试想假如一个城市或该城市的市民只认钱或只认做官大小而缺乏基本的道德操守和待人处世的准则,那它离被“遗弃”或“厌倦”的距离就不远了!希望北京在2008年之前变得更像中国的首都,大气、友好、热情地迎接奥运。
关键字: 中山装 出租车 北京人 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