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六日闲—春节北京记游之第四日
第四日:颐和园、圆明园
1:前门乘726或826,终点站即颐和园东宫门。
1)东宫门—仁寿殿—昆明湖—知春亭—十七孔桥:虽然颐和园被称为“the summer palace”,但一穿过仁寿殿,诺大的昆明湖扑入我们眼帘的时候,我们还是有种走如画中的感觉。无论在昆明湖的冰面上嬉戏,还是在此远观万寿山、十七孔桥,都让人心旷神怡。
2)十七孔桥—玉谰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石舫:从十七孔桥折返回仁寿殿后,依次可以看到光绪、皇后隆裕、慈禧太后的住所玉谰堂、宜芸馆、乐寿堂,在这里可以听到不少清末政治风云的故事。长廊据说有各式彩绘一万多幅,大多取材于西湖风光和四大名著,一路上大家都饶有兴致的讨论每幅画画的是什么,不过后来听到一个导游说文革中这些彩绘都被覆以工农兵题材的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后期重画的——看来颐和园真是多灾多难,不单单是战火的摧残。
3)石舫—四大部洲—苏州街—偕趣园—东宫门:因为万寿山上的主要建筑包括排云殿佛香阁都在修,所以只好从侧面上山,到后山可以登上四大部洲,风中塔铃阵阵,与苏州街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州街真不值10块钱,又假又小,桥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继续向东走到偕趣园,这段山路游人不多,非常幽静,偕趣园更是小巧玲珑,颇有江南的味道。最后从偕趣园下山出东宫门。
4)东宫门外的公交车大多是到圆明园的南门的,离主要景点西洋楼遗址比较近;如果在苏州街出北宫门,大多车到西门,到西洋楼要经过福海,会比较费时间。
★ 726路(空调):5*2=10( 普通车3元);颐和园:20*2=40
2:东宫门外有很多车如726或826都可到圆明园。
圆明园确实是一个遗址公园,几乎什么都没了,游人也稀稀拉拉的没几个。我们跑了很长的路去看含经堂遗址,就看到一个台基,回来时不想按原路返回,结果越走越荒僻,没有人,也没有指示牌,只有杂乱的冰面,丛生的荒草,和乌鸦凄厉的叫声(不知道为什么,圆明园的乌鸦特别多)。吓得我们一路快跑,终于到西洋楼遗址才算有点人气了。西洋楼遗址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纵然只是断垣残壁、乱石倒地,但依然散发其华贵的气质。站在当年乾隆观看大水法的观水法台上,看着夕阳映照下的大水法残柱,不禁让人唏嘘。 黄花亭迷宫是后人重造的,倒为圆明园平添了几分生气。当年每逢元宵节乾隆就站在中间的亭子上,看着提着灯笼的宫女在迷宫中奔走,为先到亭者赐奖。说实话,这个迷宫还真有些难度,我转了半天都恨不得翻墙了。姐姐先找到路,在亭中优哉游哉得看我乱转,真没面子啊,最后我还是在她的指点下才登上亭子的。站在亭子里看别人转圈倒真是别有乐趣,乾隆还真会找乐子。我看有好些人转得没耐心走了,还有些人高马大的汉子直接一道道墙翻进来的。不过出去的时候我们又差点转不出去了:p 方向感确实差了点。出了西洋楼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也看不到什么游人,我们不敢再去看其他的遗址,径直按原路回大门。大门口连工作人员都没看到,只有一扇宫门虚掩着,我们匆匆地走出来,回头望望宫门前广场满挂着的红灯笼,感觉象做了场梦一样。
★ 826路:1*2=2;圆明园:10*2=20;西洋楼:15*2=30
3:原定的计划是夜游清华(因为景点都有时间限制,而校园没有,而且清华就在圆明园的斜对面),但去了才发现这是个极错误的计划。除了二校门有灯光的照射,其他的地方都乌漆抹黑的,著名的工字厅(即清华园)也是有开放时间的,好象17:00就关门了。只好决定明天再来,和北大一起游。
4:晚餐:海碗居炸酱面。(三里河路17号甘家口大厦5楼)在清华对面乘319路甘家口大厦站下。102路到西四商场站换22路或726路回前门。
其实在旅馆附近的前门西大街上就有一个老北京炸酱面大王,但网上评价这里更好,最主要这里刻意营造了一种老北京的氛围,这点很吸引我。果然服务员都是小二的打扮,说话也是以老式的口吻吆喝着,特别好玩,店堂里放着京韵大鼓样的音乐(我不太熟,总之是很京味的说唱)伙计们会跟着唱和。炸酱面很好吃,附送一碗面汤,就着吃很舒服。(好象北京的面干拌的多,之前在新川也是这样,有一个大桶让顾客自己放面汤喝)。此外还点了麻豆腐、芸豆饼等北京小吃,味道都还好(没吃过其他店的,没比较),不过后来发现小吃的价钱比护国寺小吃店要贵。
319路:1*2=2;海碗居:32;102路转22路:2*2=4
关键字: 东宫门 圆明园 西洋楼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