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的故事,在新疆喀什一带民间广为流传。
香妃的陵墓,就在喀什城东郊。
我最早听说香妃的故事,是七年前第一次到南疆重镇喀什访问的时候。那时香妃墓正在修葺,不开放,只能远远的站在大门之外,眺望那碧绿的琉璃圆顶;只能在门前的放生池边,流连徘徊,欣赏那树木阴翳、台宇轩敞的秀丽景色。多么想登堂入室,看个究竟啊!于是,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驱使我到处打听香妃的故事。
关于香妃,有一种流传较广的传说:
康熙年间,香妃的曾祖父阿帕霍加,给康熙皇帝敬献了一颗沙枣树,康熙皇帝给他回赠了砖茶、呐海碗和邯郸绸。到了康熙年间,香妃的父亲艾力霍加和哥哥艾山霍加,又在协助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辅国公。香妃也因此被召进京,当上了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保持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生活习惯,头上爱戴沙枣花,身上有一种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称为“香妃”。后来,香妃不幸病故,尸首由她的嫂子苏黛香,护送至喀什噶尔家乡,并为她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苏黛香在喀什噶尔住了五年,为当地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深受人民爱戴,人们亲切的称她为“迪丽夏提小姐”。苏黛香死后,亦葬在这座陵墓里。
七年后的今天,当我旧地重游,再访香妃墓的时候,香妃的真人真事,已随着新史料和文物的相继发现,而大白于天下:
香妃,名叫伊帕尔汗,新疆莎车人。公元1758年,乾隆皇帝命令定边将军兆惠进军叶尔羌。盘踞在喀什噶尔的叛军头目大小和卓,出动重兵,将兆惠围困三十余日,形势十分危急。这时,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立即率领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骑兵,出击喀什噶尔。叛军腹背受敌,狼狈不堪,只好分救援喀什噶尔。兆惠乘机反攻,不仅冲出重围,而且获得大胜。次年,平叛大军继续进攻,额色尹等亦参加战斗。叛乱平息后,额色尹因功被封为辅国公。三年后,图尔都也因当年平叛之功,而晋封为辅国公。
香妃一家为祖国的统一与民族的和睦,做出了积极贡献。1760年(乾隆25年),伊帕尔汗因家族有功而被召进京,时年26岁。伊帕尔汗进宫后,备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先由贵人而升为嫔,继而又晋封为容妃,容妃就是香妃。乾隆皇帝十分尊重香妃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宫中有一名维吾尔族厨师专门为香妃做饭,香妃还长期穿着维吾尔族服装,直到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容嫔封妃”,才特地为她缝制了满洲朝服、朝冠、吉服。住在宫外的哥哥、叔叔侄子及其妻室等,也都未改换衣装。其哥哥、叔叔死后,乾隆仍让他们的后代袭封辅国公,有的还被加封为镇国公。(新疆旅行网(https://www.xjlxw.com)编辑)这一切都说明香妃及其家属蒙受皇家的优厚待遇。
自古以来,我国中央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往往用“和亲”的方法来加强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借以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和国家统一,清王朝也不例外。自努尔哈赤始,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一再将清皇室公主嫁给蒙古王公,并娶蒙古贵族的女儿为王妃,借以联系蒙古上层人物支持朝廷,加强中央政府对各族人民的统治。乾隆皇帝纳伊帕尔汗为妃,并给其家属以特殊的恩宠,目的也是为了团结维吾尔族上层,搞好民族关系,巩固清朝对西北边疆的统治。
香妃墓以土坯为胎,外用绿色和紫色琉璃方砖包砌,建筑宏伟,色彩富丽。穹隆形的圆顶上,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巍然屹立。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灿烂,直插云天,与绘有各种花纹的琉璃圆顶,交相辉映,越发显得庄严肃穆。
跨进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排列着大大小小72座坟丘。这些坟丘和平台,一色儿用白地蓝花的琉璃包砌,看上去晶莹素洁,熠熠闪光。香妃的坟丘,就在平台的东北角上。虽然并不高大显眼,却一直是吸引游人的所在。俗传香妃灵异非常,无求而不应。因此,前来谒陵的少数民族,无论男女老幼,莫不跪拜于陵前,祈求“香娘娘”为他们驱祸降福。
香妃在清宫生活了28年,于乾隆五十三年去世,死后葬在河北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文物工作者最近深入地宫考察,,除了发现香妃的棺木和棺木上手书的阿拉伯金字“以真主的名义······”外,还发现了香妃的头骨、骨骸、牙齿、指甲、发辫和衣物残片等实物,完全证实香妃的确葬在东陵。目前,裕妃园寝正在修葺,不久即将向四方游人开放。而我们身边的这座香妃墓,则早已作为独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要接待数万名中外游人,前来谒陵、访问。 新疆旅行网(https://www.xjlxw.com)编辑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